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春秋金文研究概况罗卫东大多数汉字史研究者以隶变作为古今文字的分界点,把汉字发展史分为古文字阶段、今文字阶段。人们一般又把古文字分为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还有的学者把古文字按时间顺序进行细分,如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把古文字分为四系:殷商系文...

  • 标签: 春秋金文 研究概况 古文字资料 殷周青铜器 商周金文 《殷周金文集成》
  • 简介:一当众讲话时使用的较正式的连贯独白口语,题材范围包括社会政治、法律、事务、科学等方面,主要形式是报告、讲话、课堂讲演、讨论发言等(均指不读稿的情况)。苏联目前称之为。国内还没有通用的译法。我们认为不妨就采用汉语修辞学著作中习用的说法,叫作“讲演体”。但“讲演”二字容易和联系起来,而和

  • 标签: 汉语修辞学 当众讲话 修辞性 题材范围 言语主体 语句结构
  • 简介:本文讨论东汉王充著《论衡》中具有结构特征的被动句式。主要为“於(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等几种。引例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论衡校释》。《论衡》中共出现被动句式163例,根据其结构形式,约可分为6种句式14种结构。下分述之...

  • 标签: 《论衡》 被动句式 施事宾语 “被”字 “见·动”式 被动式
  • 简介:<正>“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人们还不大熟悉。有人误认为“近代汉语”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汉语,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一时期的汉语,和它之前、之后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的一个阶段,应该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它的起讫。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的序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根据

  • 标签: 近代汉语词汇 近代汉语研究 汉语史 现代汉语 《中原音韵》 入声
  • 简介:<正>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流域。由于独龙族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接触很少,因而独龙语保留了较多的早期藏缅语特点,研究独龙语对于认识整个藏缅语族的现状及历史都有较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贡山县木力王村的独龙语为依据,研讨独龙语的动词。独龙语动词语法范畴很丰富,主要有人称、数、态、式、体、方向等。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外部屈折,即在动词前后附加成分;二是内部屈折:三是加虚词。其中,以外部屈折和加虚词表语法意义的较多,有时,也可以同时并用不同语法手段表示某一语法意义。以下以语法范畴为单位,分别叙述。

  • 标签: 助动词 独龙语 语法意义 附加成分 强调式 第二人称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与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与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评《汉语俗字研究》蒋冀骋现代学者对俗字进行理论探讨的有蒋师云从先生的《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3期),谓之导夫先路,堪称确论,拙文《俗字研究》有所推衍,只能算是续貂。同门张涌泉君的《汉语俗字研究》①,规模宏大,论述精邃,是...

  • 标签: “■” 汉语俗字 龙龛手镜 《汉语大字典》 敦煌变文 敦煌文献
  • 简介:“也”字是古汉语中“应用范围极广”的一个助词,而且“白话里没有一个语气词恰恰和他相当”①,深入研究“也”字的语法功能,有助于对古汉语助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古汉语语法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但是,对“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其所表语气附加的对象以及其语法功能等,语...

  • 标签: “也” 《左传》 《马氏文通》 介宾结构 语法功能 名词性成分
  • 简介:明代张自烈所著《正字通》,上承《字汇》下启《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正字通》的研究主要有版本的源流考述、作者考、内容研究、与其他大型字书对比研究

  • 标签: 正字通 研究述评 研究前景
  • 简介:<正>如果我提一个问题: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诸位一定觉得奇怪。研究语法不就是研究词怎么分类,句子怎么构成,简单点说就是研究语法体系吗?问题不是很简单吗?我说,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研究语法不是首先研究语法体系。有人要问了,如果研究语法不是研究语法体系,那末又是研究什么呢?如果语法体系不是语法研究的直接对象,它在语法研究中又起什么作用呢?回答第一个问题:语法研究首先研究什么?我的回答是,首先研究的是在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一个个句子,是在说话中间、文章中间出现的一个个句子——要按最新的说法,还包括由语法手段连成一串的句子群——研究什么样的

  • 标签: 语法研究 语法体系 研究语法 句子 两个问题 语言实践
  • 简介:摘要汉语量词(quantifiers)从古至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作品之中,它具有两个方面,即使用固定的一面,也有使用灵活的一面。英语中也有类似量词的修饰词(短语),掌握好汉语量词的翻译方法也有助于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文化背景。本文将从汉语量词的不同类别方面来分析研究其汉语量词英译。

  • 标签: 汉语量词,英译,研究
  • 简介:从汉语句法分析等后续处理的观点来看,分词错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予以重视。首先,分词错误,无论是在不该切的地方切了,还是在该切的地方没有切,都将引发后续处理的困难。因此,自动分词不是一个单纯的切分过程,而应当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其次,分词错误暴露出来的“不合法性”实际上反映了汉语词语构成规律的“不合法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分词错误的研究。基于以上认识,作者认为一个好的分词系统不能只依靠一个貌似完备的词表,而应当同时引入多部功能各异的词典

  • 标签: 汉语分词 分词系统 《现代汉语词典》 不合法性 规定型 汉语分析
  • 简介:彝语被动句在各方言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屈折形式和分析形式两大类。屈折形式是通过动词、代词本调变次高调表示主动态,本调表示被动态来体现.次高调在凉山彝语中多数情况下属于临时变调,不区别词汇意义,但在上述语法关系中它却具有语法意义。分析形式一种是通过语序表达主动句和被动句,即主语和宾语通过变换位置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对立形式.但部分方言如凉山彝语被动句型只有0+S+VP一种而没有与之对应的主动句型S+0+VP。一种是通过一些被动标志词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关系,彝语各方言间被动句及其标志词和位置也不一样。有关彝语被动标志词的形式和来源问题,从其句中位置和功能来看,它可能来源于彝语使动范畴分析形式的前缀词素.

  • 标签: 被动句式 变调 标志词
  • 简介:英语隐语行话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亚文化。通过对隐语行话内涵及产生的因素、隐语行话的构成、隐语行话的功能与特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从另一雏度更全面地认识英、美社会,了解其文化的丰富性,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 标签: 英语隐语 亚文化 跨文化交际
  • 简介:香港词汇研究初探[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田小琳一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反映社会最灵敏。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人们产生了新思想、新概念,语言中就要有新词语来记载,来表达。旧的事物、思想、概念消失,反映它的词语随之逐渐消亡。在浩瀚的词库中,有的词语从现...

  • 标签: 社区词 粤方言 对比研究 词汇研究 普通话口语 广州话
  • 简介:21世纪以来,鲁迅演讲研究的内外环境、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系统回顾鲁迅演讲研究的历史,总结鲁迅演讲研究面临的处境,有助于开辟鲁迅演讲研究的新天地。

  • 标签: 鲁迅 演讲艺术 史实考证 思想艺术
  • 简介:文章指出,语义特征研究的产生是有着我国传统语法注重揭示语法的语义特点的背景的。认为语义特征研究有狭义的语义特征研究和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之分。本文将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模式概括为七种,并介绍了语义特征理论研究在十个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 分布特征 语法分析方法
  • 简介:<正>1979年冬,山西的同行来北京,说起要办语言学刊物,以推动山西的语言学研究。我当即表示支持,并愿为出力。这主要是出于一个山西人的本能反应。后来,在讨论山西方言研究问题的会上,李荣先生概括了这个意思。他说,研究山西方言,推动山西语言学的发展,要靠所有的山西人共同努力。他特别强调,他说的山西人,包括在山西工作的山西人,也包括在山西工作的外地人和在外地工作的山西人。《语文研究》能够办起来,并且坚持办了十年,厚厚薄薄地出到第37期,当然主要是靠在山西的山西人和在山西的外地人的努力,其中包括省里各方面领导的支持。非山西人,即不在山西工作的其他各省、市的同行,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其中包括老一辈语言学家的鞭策和鼓励。我作为一个在外地工作而与《语文研究》有点瓜葛的山西人,深深感谢严格意义上的非山西人即外地人的关心和支持。说到我对《语文研究》的支持,确实有一点。编辑部寄给我稿子,或征询意见,或

  • 标签: 语文研究 山西人 山西方言 语言学家 语言学研究 研究问题
  • 简介:河北师范大学于峻嵘博士所著《〈荀子〉语法研究》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8月正式出版。本专著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本书分析和论述了《荀子》全部句子的构造格式,总结了《荀子》在语法上的面貌。全书框架按结构类型归类设计。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来源、设计对象和本书的理论依据。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对《荀子》句法的考察,分单句和复句两项。

  • 标签: 语法研究 《荀子》 河北教育出版社 博士学位论文 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