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喝词"在现代汉语各方言点中使用情况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这类词分为六个演变层次.汉语十大方言中,官话、晋语和徽语演变较快;吴语、湘语和赣语保留了中古和近代的词汇现象;客家话和闽语较多地保留了中古的词汇现象;粤语则保留了上古的词汇现象;而南宁平话最为特殊,能找到从上古一直到近代的词汇现象."喝词"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自北向南依次放慢,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演变得快,长江以南演变得慢,而沿江流域处于过渡地带.

  • 标签: 方言 喝类词 演变
  • 简介:在词汇层面上,存在一些最为明显的元语用标记语——言语行为动词,在一定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它们描写了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对这些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句是句子的交际功能的分类,而句子的交际功能就是句子所标示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行为动词可以成为句的充分标记,可作为句划分的标准。

  • 标签: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动词 句类 标记 充分条件 划分视角
  • 简介:复杂文体的分析需深入探究语篇语的实现步骤,即从宏观母语投射到微观子语的过程。原则上,两者既可同质也可异质;而复杂文体的特点正在于异质性多于同质性。子语在各阶段发挥不同的语言功能,但在语篇层次上汇聚合力,以实现交际目的和生成复杂文体。

  • 标签: 复杂文体 语类 母语类 子语类 异质性
  • 简介: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さ”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さ”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以人们来自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さ”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解释“さ”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

  • 标签: “さ”类常用动词 类属划分 范畴化 家族相似性 模糊语义
  • 简介:我国俄语双语词典的发展主要在20世纪的名半叶。这50年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后20多年,俄语词典发展势头最好。除了有多种多样优质上乘的词典出版,词典编纂理论在这阶段也有长足进步,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使俄语双语词典在新世纪中登上新台阶。

  • 标签: 语类 俄语 双语词典 词典编纂 词典出版 宏观
  • 简介:“所在”中的“所”是个从书面语中沿用下来的助词,主要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所”字短语,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例如:所见所说所学所想

  • 标签: 类语言 位相 “所”字 及物动词 书面语 名词性
  • 简介:根据语义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洗漱”动词对补足语选择情况及四配价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动词对动作主体和客体的选择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洗漱动词在四配价中的分布情况。

  • 标签: 配价 洗漱类动词
  • 简介:现代汉语的“提及”衔接成分通过话题的引入表示对话和上下文之间的承接关系,是承接语篇衔接成分的下位类型。文章根据结构将“提及”衔接成分分为2个小:一是说到,说起,提起;是说起来,提起来。并在各小内部解释、辨析了这些成分的意义和功能。

  • 标签: 语篇 提及类 承接关系 衔接成分 辨析
  • 简介:《朱子语》中几种特殊的“被”字句刁晏斌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朱子语》一书以其语言现象的丰富多彩和切近当时口语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宋代语言的一座丰富宝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开掘。此书中的“被”字句就是如此,它丰富多样,自成系统,与前后时代及同时代的...

  • 标签: “被”字句 《朱子语类》 《水浒传》 用例 结构形式 施事者
  • 简介:"除"条件连词由介接性成分"除非"演化而来。由于"除A不B"和"非A不B"两句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既接近又互补,促使兼具两句式特点的"除非A不B"产生。大约从晚唐五代开始,"除非"逐步变成连词。现代汉语中的"除非A不B"句式不是对古代用法的直接继承,而是"除"连词发展成熟后逐步演化出来的新句式。

  • 标签: “除”类连词 “除非”条件句 历时演化
  • 简介:语篇功能是现代汉语言说话语标记的重要功能。基于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汉语言说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主要有5种:话题功能、信息来源功能、推论功能、阐发功能、注释功能。其中一些类型的言说话语标记在语篇功能上既有相同点也存有差异,极容易混淆。

  • 标签: 言说类话语标记 语篇功能 话题功能 阐发功能
  • 简介:本文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对《庄子》中的“转让”动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描写“转让”动词的语义特征、配价结构、基本句式、派生句式,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庄子 动词 转让 配价
  • 简介:文章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共提取了66条“有+名”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部分词或词的义项在不同词典中存在词性标注分歧,有的还存在词标注与释义、用例域上不一致的现象,而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动词与形容词。通过分析,文章发现分歧的根源在于该类词中“有”的多义性和名词性语素的复杂语义。基于此,文章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针对“有+名”词词性的判定方案,即结合动-形量化标准、语义辨析和大规模语料库的语料验证来确定存在分歧的“有+名”词的词性。此外文章还对其中部分形容词提出了增加深层义的阐释以及改进相关配例的建议。

  • 标签: “有+名”类词 词性标注分歧 成因分析 判定方案 释义用语
  • 简介:本刊忠实读者刘明旭发来他与德国友人布鲁诺的往来电邮,其中谈及对战争尤其是战的看法,并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祝愿。本刊征得刘先生及其德国工程师朋友的同意,从信中摘取部分内容刊发,希望在战结束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广大读者能不忘历史,珍惜和平,面向未来。

  • 标签: 世界和平 抗战胜利 面向未来 布鲁诺 工程师 德国
  • 简介:词语规范题刘文仲一“惟妙惟肖”还是“维妙维肖”“惟妙惟肖”的“惟”共有三个异形字,即“惟”“维”“唯”,以哪种写法作为规范标准,一直难以确定。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三册,冰心《面人郎》用“维”(“卖沙锅的、吹糖人的,无不维妙维肖”),茅以升《中...

  • 标签: 吹糖人 茅以升 仲一 《语文》 中国成语大辞典 吕叔湘先生
  • 简介:”(或“2”)和“两”,本是极为简单的数目字,但在实际上应用中往往会搞错。以下两例出自近期《羊城晚报》:

  • 标签: “两” “二” 《羊城晚报》 数目字
  • 简介:终于约定了——这双林之会的日期与时间。日期定在一月七日台湾名作家来港出席香港大学文学座谈会的当天,时间是座谈会后约九时左右。形式呢?晚宴太迟了,不得不改为宵夜。傍晚时分,先去青霞处会合,等她打扮停当。平时性格低调,穿着素净的她,每次要见心仪的文化界前辈时,总喜欢穿上讨喜的鲜色,拜会季羡林时她穿鲜绿,探访黄永玉时她穿大红,那天,她穿上红绿相间的外套,配上翠绿的长裤。

  • 标签: 香港大学 座谈会 名作家 季羡林 黄永玉 时间
  • 简介:<正>一、唐钺先生健在今年月十一日(阴历壬戌年腊月二十九日)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提前祝贺春节。叶老身体健旺,精神很好;叶至善兄也在家。叶老谈起"中国修辞学会"的事情,说复旦大学编关于陈望道光生的纪念论文集(即《〈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张志公同忐让我写篇序。这篇序是应该写的,可是我对修辞学没有多少话要说,考虑再三也没有写,实在对不起。至善兄插话说,按交情是应该写的,父亲考虑了很久,结果没有写。叶老接着问我说:"唐钺先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