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对植物内生真菌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酸乙酯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手段、理化常数以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化合物被鉴定为6-acetyl-2α,5-dihydroxy-2-(2-hydroxypropyl)-3α,8-dimethylchroman(1),communolB(2),communolE(3),communolG(4),4-phenylcarbostyril(5),viridicatol(6),3-Omethylviridicatin(7),trans-ferulicacid(8),1,2-benzenediol,4-(2-methoxyethenyl)(9)。其中化合物1和5–9为首次从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团青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我们在进行微生物来源的5-脂氧合酶抑制剂的筛选过程中,得到了一株具有活性的曲霉菌F06Z-509。经过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三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F06Z-509-A,B和C。通过对它们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与已知化合物butyrolactoneⅡ,Ⅰ和Ⅲ相同。它们对5-脂氧合酶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21.43,22.51和11.83μg/mL。它们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未见报道。

  • 标签: 5-脂氧合酶抑制剂 BUTYROLACTONES 真菌代谢产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病人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病例均选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病人,病例数为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调查的病人分为采用一般护理的对比组和采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每组均纳入39例病人,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比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的HAMA、HAMD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比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真菌性阴道炎病人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并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护理干预 真菌性阴道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角膜炎患者感染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来为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80例角膜炎患者,对80例患者进行真菌检测以及药敏实验,之后得出角膜炎患者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性。结果:80例患者检出55例真菌,阳性率为68.75%,致病真菌以镰刀菌为主,占比50.9%,其次为链格孢霉30.9%和曲霉菌18.18%。氟康唑和酮康唑较高,分别为96.36%、32.72%。结论: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主要以镰刀菌、链格孢霉为主,时间分布呈现季节性变化,其真菌中耐药性较高的有氟康唑和酮康唑。

  • 标签: 角膜炎 真菌检测 耐药性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派瑞松软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0 例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派瑞松软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真菌菌种、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70 例患者中,痊愈 42 例,好转 23 例,总有效率为 98.57% 。对患者进行 3 个月~ 3 年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且有 16 耳鼓膜穿孔自行愈合。结论 派瑞松是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外耳道炎 慢性真菌性 诊断 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过程。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应从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 标签: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老年患者 肺炎
  • 简介:从云南土壤真菌07-11号菌株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测定,鉴定两化合物分别为N-(4-羟基-2-甲氧苯基)乙酰胺(1)和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2).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是从同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的光谱数据以及化合物2的全部氢谱数据均为首次报道.

  • 标签: 首次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化合物 乙酰胺 分离
  • 简介:真菌性龟头炎和生殖器疱疹均属于生殖器溃疡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即均可引起感染部位表皮发生溃疡,局部有灼烧感、疼痛,且经常反复发作,而其病原体及治疗方法则完全不同。真菌性龟头炎是由真菌感染所致,而生殖器疱疹是由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HSV—Ⅱ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而实验室诊断,目前尚无特异的血清学检查方法,目前市面上虽有供检测HSV—Ⅱ的试验盒,且部分门诊也陆续在使用。

  • 标签: 真菌性龟头炎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误诊为 感染部位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连续三年深部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用药趋势,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用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9年-2021年产科收治的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妊娠期女性,根据用药记录,回顾性分析预防用药的指征、品种、剂量、疗程等。结果: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女性中,预防用药指征为产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1~5周,预防期间并未发现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产科妊娠期妇女预防性使用抗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对合并2个以上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建议经验性启用预防抗真菌药物治疗,但疗程不超过4周。

  • 标签: 产科 真菌感染 预防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连续三年深部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用药趋势,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用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9年-2021年产科收治的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妊娠期女性,根据用药记录,回顾性分析预防用药的指征、品种、剂量、疗程等。结果: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女性中,预防用药指征为产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1~5周,预防期间并未发现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产科妊娠期妇女预防性使用抗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对合并2个以上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建议经验性启用预防抗真菌药物治疗,但疗程不超过4周。

  • 标签: 产科 真菌感染 预防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肾移植后深部真菌感染少见,诊疗棘手。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并改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按入选标准筛选出诊断为IPFI的病例21例,设为IPFI组。并从同期术后发生细菌性肺炎以及正常肾移植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分为IPFI组、细菌性肺炎组、正常组。摘取并分析年龄、性别、免疫抑制方案、抗真菌药物方案、转归等指标。探讨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入选病例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44.76±8.52岁。6例(29%)为拟诊,4例(19.0%)为临床诊断,11例(52%)为确诊。发生率为7.42%,死亡率4.76%,治愈20例。病原学分布:根据痰及BALF培养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6株,白色假丝念珠菌7株(43.8%),曲霉菌4株(25.0%),克柔念珠菌3株(18.8%)、高里假丝酵母菌1株(6.25%)、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6.25%)。免疫抑制维持方案:IPFI组感染前2周FK506血药浓度为(8.24±2.07)ng/ml,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为(10.0±1.90)ng/ml,感染控制后FK506血药浓度为(7.95±2.41)ng/ml。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为(8.63±2.20)ng/ml。IPFI组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与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感染,肾移植,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好易感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本次参与的肺结核患者共计60例,依据是否感染肺部真菌进行分组,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信息以及影像学的检查,并做好结核抗体测定、肝功能、痰结核菌涂片、痰液培养等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体征、CT征象比较,其中研究组患者咳嗽、发热、胸痛、咳血、胸闷、湿啰音人数分别为27例、5例、6例、18例、8例、12例,经CT表现中,患者存在空洞、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中肺结核再次治疗中为22例、1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3.33%、33.33%,经比较,其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血清蛋白水平以及抗生素等均需要进行关注。

  • 标签: 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 标签:
  • 简介:摘 要:对白花丹参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体外抑制病原真菌活性研究。共从白花丹参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其中BHDSG-1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4%和75%,为白花丹参的生物防治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生真菌 病原真菌 分离 白花丹参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9月共9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了针对性的预防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来对比评估。结果:实验组中仅有6.67%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呼吸道并发真菌感染率(P<0.05)。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道真菌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氟康唑漱口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患儿均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氟康唑漱口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含漱法,试验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愈时间及病变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疾病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口腔真菌感染严重程度,促进创面快速恢复。

  • 标签: 口腔真菌感染 雾化吸入 氟康唑漱口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晚期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合并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肺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白细胞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研究组显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细胞、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合并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呼吸道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康艾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