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患者采取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性42例,女性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5岁),对照组42例,男性41例,女性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9±7.2)岁,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行腹股沟修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治疗费用等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股沟的治疗使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腹腔镜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老年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EP和TAPP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腹股沟患者时,TAPP比TEP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TEP TAPP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TEP)与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TA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腹股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实施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费用、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PP与TEP相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两种术均无复发情况,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意愿进行选择术

  • 标签: 腹腔镜 腹膜外 疝腹股沟 腹腔腹膜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包皮套术与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00例包皮套术和200例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包皮套术200例,传统包皮切术20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包皮套术组与传统包皮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5.7)min和(30.3±5.6)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2ml和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3%与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包皮套术较传统包皮切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套术 传统包皮环切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C”痔上粘膜次切除术与PPH及TST手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差异。方法将60名重度度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验组(大“C”组)和对照组(PPH组和TST组),比较三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脱垂、出血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如术后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术后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C”手术在改善痔病脱垂、出血症状上与PPH及TST手术相似。但术后并发症较PPH和TST少,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新术

  • 标签: 大&ldquo C&rdquo 环术 PPH术 TST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腹外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腹外的患者进行实验,在具有随机性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患者将被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的方法较为传统,实验组运用修补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手术时间复发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结果较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外应获得人们的重视,在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将会具有相应的缺点,如并发症较多,而在运用新型的修补术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时间逐渐缩短。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广泛实行。

  • 标签: 腹外疝 疝环填充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正确护理对妊娠期腹股沟的预后。方法:对11例妊娠期腹股,给予临产后护理:需专人陪同护理,在宫缩和用腹压时医护人员应手持小纱布用力按住的位置,减轻腹压对局部的冲压作用,特别在第二产程中,指导孕妇正确屏气用腹压,第二产程平均38min,无嵌顿发生。结果:产后恢复良好,在产后3个月内局部肿块均自然消失。结论:正确的护理能够改善妊娠期腹股沟的预后。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腹股沟/并发症 腹股沟/护理
  • 简介:腹股沟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如张力大,干扰了正常的解剖部位。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01-2009-05笔者采用充填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各类型腹股沟50例,分析如下。

  • 标签: 腹股沟/外科学/护理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的治疗效果,分析腹部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小儿腹股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65例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实验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股沟患者的治疗,采用腹部小刀切口手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小刀切口 腹股沟疝 儿童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内镜诊断,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诊断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这一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内镜诊断方法,观察食管裂孔患者的镜下特征。结果食管裂孔的主要内镜特征是齿状线上移,下方可见囊,食管裂孔压迹松弛、宽大,诊断食管裂孔这一疾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炎是这一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病。结论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来说,内镜诊断下可以更直观、清晰的观察该病的几项特点,这一方法是食管裂孔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 标签: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内镜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热牙胶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为主要对象,获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组,61例/组。给予对照组普通加压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牙胶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相关指数,且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热牙胶充填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估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龋齿患儿中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先就诊的34例设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4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技术,研究组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①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成功率为94.11%,对照组为82.3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患儿配合情况,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经随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8.8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龋齿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用于后牙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颗后牙,其中前磨牙64颗,后磨牙6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前磨牙32颗,后磨牙30颗,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实验组以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及大锥度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以AHplus糊剂加牙胶尖冷侧压充填根管。比较两种充填方法操作耗时、术后反应率、根管充填质量。结果实验组充填耗时分别为前磨牙3~4min,磨牙组6~9min,对照组分别为前磨牙7~11min,后磨牙20~26min。实验组充填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率实验组为4.8%,对照组为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质量实验组恰充率为95.1%,对照组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行根管充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优于牙胶冷侧压根管充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充填 流动牙胶 侧方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20例至我院进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分析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呈现良好效果。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PP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嵌顿性腹股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组(TEP组,n=40)和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组(TAPP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EP组(P<0.05),医疗费用显著低于TEP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TEP组15.0%(6/40)(P<0.05)。结论TAPP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的临床效果较TEP好,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TAPP 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斜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90例腹股沟斜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优质组手术中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执行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结果优质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优质组手术执行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持续镇痛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组焦虑心理轻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斜无张力修补手术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其焦虑心理,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 手术护理 效果
  • 简介:对右侧腹股沟嵌坝外肠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月龄。因双侧阴囊红肿6d于2008-02-14第1次入院。G1P1,孕36周。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阴囊红肿,进行性加重,偶伴呕吐,无胆汁,有发热,在小便正常偶见少许血便,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而送入我院。

  • 标签: 腹股沟/并发症 肠瘘/病因学 人类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修补术,实验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所花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外复发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所花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比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作为更先进的手术治疗手段,减轻了患者痛苦,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几率明显减少,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腹外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32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中央型脑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问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央型脑疝 临床特点 诊治分析
  • 简介:食管裂孔(Hiatus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