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检测动静脉血流量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6例动静脉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56例患者中,75例为静脉血栓形成,有53例为口狭窄,28例为静脉端狭窄。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动静脉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血流量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穿刺渗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统计的152例动静脉穿刺渗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归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对应的措施,对效果进行观察,穿刺渗血率明显下降。结论对动静脉穿刺渗血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渗血的发生。

  • 标签: 内瘘 渗血 原因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arteriovenous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i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m,节段狭窄直径〉1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mm,流速〉20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输尿管导管 介入
  • 简介:目的总结为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5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性肾病27例。手术方法是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和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结果65例患者共行动静脉手术71次,全部成功,总体成功率100%。术后有69例次成功用于透析穿刺,成熟率97%。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肢肿胀(58例),其次为血栓形成(3例),出血(2例),缺血性神经病变(2例),窃血综合征(1例),切口血清肿(1例)。结论对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的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是可行的,术前予以积极准备及评估血管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静脉阻塞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挑选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方式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为两组,给予研究组行动静脉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置入内瘘管效果(包括瘘管失功率、感染率、堵塞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特点,在给予动静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动静脉阻塞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阻塞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临床用动静脉端端、端侧吻合的方法建立动静脉.本组报告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动静脉套接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套接 套接法 式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0例尿毒症患者的人工动静脉,重点观察吻合口和静脉的内径、管腔、外、血管壁和血流情况,评估动静脉的功能状态。结果50例尿毒症患者,40例人工动静脉血流通畅,血液透析量达到血液透析量要求;10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功能状态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能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采取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可延长人工的使用时间。

  • 标签: 尿毒症 人工动静脉内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动静脉的护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60例研究对象中,因低血压所致的自体动静脉失功者3例,因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血管较差而反复刺穿所致的自体动静脉出现堵塞者2例。其余的55例患者的功能都比较好,使用寿命平均在三年。结论唯有加强对自体动静脉病人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穿刺时的护理,才可以得到手术的彻底成功,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提升其血透的应用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动静脉(arteriovenousfiStula,AVF)原位取栓手术后早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VF成熟并使用后发生血栓栓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2组均行原位取栓术和吻合术,对照组在手术1月后使用,而实验组在术后1周即开始使用,比较2组1年的血流量、使用时间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2组患者的动静脉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流量,均达到235mi/min及以上,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2组患者的使用时间均超过了1年;对照组出现8/25(32%)例动脉瘤、9/25(36%)例吻合口狭窄,实验组出现2/25(8%)例动脉瘤、3/25(12%)例吻合口狭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3.125,2.741,P均〈0.05);皮下血肿对照组7/25(32%)例,实验组5/25(20%)例2组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05);2组均未出现血管阻塞。结论AVF原位取栓术后的早期使用不会损伤血管,影响伤口愈合,并可保证良好的血流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自体血管动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球囊扩张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个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收入的自体血管动静脉漏狭窄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0名患者,并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重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球囊扩张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进行记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狭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选择球囊扩张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在患者手术后短期内即可使用,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 内瘘切除重建手术 然后需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狭窄介入患者80例,并予以不同的护理手段。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不同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血流量、静脉压以及穿刺点止血时间。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专职化基础护理、深入化病房管理、人性化服务态度、持久化健康宣教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静脉压、穿刺点止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血液透析动静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应用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血流量,增加穿刺点止血时间,改善患者静脉压,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介入 针对性护理 护理质量 血流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血栓形成导致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arteriovenous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的腔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腔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腔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O.001,t=3.55)。腔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O.290,t=O.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O.370,t=O.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血栓腔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闭塞 血栓 超声 腔内治疗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鼻烟窝内与标准动静脉在血透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患有尿毒症并且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动静脉的部位不同分为鼻烟窝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人工成型术;鼻烟窝组患者进行鼻烟窝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人工成形术。观察、比较、评价两组,成熟时间,形成后静脉可穿刺总长度,术后头静脉内径,血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通畅率。以及透析后发生血栓和阻塞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桡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成熟时间、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鼻烟窝组患者1年后通畅率分别为78%和8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组患者随访2年后的通畅率82%,对照组患者的通畅率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咽窝内静脉可穿刺长度明显比对照组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动静脉相比,鼻烟窝动静脉建立更简单,术后静脉可穿刺长度更长。

  • 标签: 鼻烟窝内瘘 标准内瘘 血透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