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红臀,降低新生儿红臀患儿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方法联合使用复方氧化锌粉、烧伤湿润膏等。结果176例中发生红臀仅11例.发生率为6.2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红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以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若不及时治疗,迁延日久则可能进展为胃黏膜萎缩、恶性病变等严重后果。近年来该病的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在我国青年人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本文笔者就青年慢性胃炎的常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浅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慢性胃炎青年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肛瘘手术后遗症之一是肛管缺损,造成肛门溢液、肛管狭窄或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双重伤害。何惠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肛肠工作五十多年,在肛瘘手术中如何避免肛管缺损的发生及发生后如何治疗都有着丰富且独到的经验。

  • 标签: 肛瘘后遗症 大便失禁 挂线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出血具体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我院11年以来所接收的612例刨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612例采取剖宫产的产妇,发生出血情况60例,占剖宫产总数的9.8%,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的产妇46例,术后出血14例。在60例出血产妇患者中,因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情况37例,因缝合不当而导致出血情况11例,因胎盘胎膜方面因素而导致出血12例。结论在当前剖宫产出血存在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与缝合举措不当等情况。因此当前应严格就剖宫产手术特征进行控制,良性把握手术时机,提升手术技术质量,对产后出血进行处理诊断,从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防治
  • 简介:摘要当前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这个现代都市“富贵病”对人们的健康是一大隐患。积极探讨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充分认识脂肪肝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脂肪肝,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消除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 标签: 脂肪肝 成因 防治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发热、手、足、口、口腔等出现丘疹、疱疹等为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研究HFMD流行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HFMD病原学、流行病学为起点,分析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预防控制等,使得临床HFMD的防治更具针对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特点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3±3.6)岁。对150例患者进行病情诊治,并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因外界因素(周围环境、气候)而发病的患者有60例,占40.0%;因内因(免疫力下降、神经失调)等发病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90例,占60.0%。患者的病因主要有吸烟、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大气污染及气候等,其中吸烟占35.00%(呼吸道感染占32.22%,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与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机体因素有关,临床中应在明确患者病因的基础上,做好对患者的防治干预,制定合理的疾病治疗方法,以有效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防治 发病原因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危害大的传染病,它的防治任务艰巨,在社区进行综合宣传,对高危人群重点干预和开展社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防治艾滋病的扩散。

  • 标签: 艾滋病 社区防治 体会
  • 简介:摘要结核病曾经被认为是绝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曾经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早发现和早治疗使结核病的治愈率几乎能达到90%以上,但仍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为130万人,占全球发病的14.3%,居全球第二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估计人数居全球第一位。

  • 标签: 肺结核 宣传诊断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颈疾病的筛查在宫颈疾病的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到2010年9月在我中心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并对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干预的2000名育龄妇女5年临床观察的资料。结果80%以上的育龄妇女宫颈疾病筛查结果为阳性,其中这些阳性患者中,90%以上为宫颈炎症性疾病,9%以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0.5%为宫颈癌。对筛查结果阴性者不做任何干预,以后每年定期筛查,对筛查为阳性者进行干预治疗,(宫颈原位癌宫颈癌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不列入本课题)。90%宫颈炎症性疾病好转,0例进展为宫颈癌;CINⅠ80%消退,16%不变,3.5%进展为CINⅢ,0.5%进展为宫颈癌;65%CINⅡ消退,25%不变,9%进展为CINⅢ,1%进展为宫颈癌;56%CINⅢ消退,39%不变,5%进展为宫颈癌。结论宫颈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宫颈疾病的筛查是防治宫颈疾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宫颈疾病 筛查 防治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炎 症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临床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2010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产科共分娩1685例,其中产后出血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病率2.37%,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占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产妇过度紧张疲劳,产次过多,妊娠并发症及多次人流引产史,子宫手术史等。结论产后出血受多种原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需针对具体的原因,及时综合的应用药物及各种保守性手术治疗,方能取得良性转归。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分妇产科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和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提高临床的治愈率、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另收集65例患者,观察出血原因。结果初产妇40例占61.53%、剖宫产产后出血48例占73.84%,出血情况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子宫收缩乏力结构比58.46%、胎盘滞留结构比占24.61%、阴道损伤结构比占12.30%、凝血功能障碍结构比0.046%。65例患者接受相应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之后,产后出血产妇均痊愈并顺利出院,没有一例因为产后出血诱发死亡,防治效果良好。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诱因,应给予科学防护,尽量减少出血现象。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从护理角度防治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38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其中125例产后出血止于早期发现,12例出血性休克常规止血成功,1例由于胎盘大部分植入术中行子宫次全切除。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预防宫缩乏力,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出发,对防治对策进行探索。方法根据我团疾病防疫工作实际情况,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全方位的配合治疗。结论应尽早做好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原则合理、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并降低其患病率。

  • 标签: 结核病 防治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除了需要合理选择降压药外,实施生活方式及家庭干预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防治 生活方式 降压药 家庭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48例,回顾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析患者产后出血原因,并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32例患者产后出血量500~2650mL,经及时处理,均有效恢复。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手术因素、妊娠期合并症。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较多,临床医护人员需认识到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确保产妇安全恢复。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