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时期血站护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江苏省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于2016年1月对全站护理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素质提升培训,将培训后的年度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观察组,将本单位未接受素质提升培训的2015年度护理工量评价结果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中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因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导致的献血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素质提升培训能全面提升血站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质量,明显降低由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投诉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采供血服务满意度,提高血站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 标签: 血站护理人员 素质提升培训 护理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眼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根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所花费用要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白内障患者的护理当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白内障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0例急诊科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9.22%VS83.08%),(P<0.05)。结论护理险管理对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的控制措施。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贫血检验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在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上,观察组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为51.16%,与对照组的90.7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标本分析前阶段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助于诊断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分析前阶段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把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这6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之后把观察组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而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一个阶段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状态检查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与此同时,组内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起来差异有比较明显结论;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年痴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脑卒中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分级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重点专科护理管理、以及护士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使护理质量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烧伤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并对患者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品质均比治疗前明显的提高,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且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上普遍的推广。

  • 标签: 大面积烧伤患者 综合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手术室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0例,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对实验组的100例患者使用细节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分别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同时开展对各组手术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并做出统计。结果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相比较,应用细节护理的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较高,患者的满意评价较好,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的结果证明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手术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较高,细节护理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细节护理模式能够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治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细节护理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提升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的78.33%;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也非常高,因此细节护理方式适合应用在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 标签: 家庭随访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工作模式的对照组(15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观察组(150例)。比较分析两组急诊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应急反应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急诊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胃肠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120例胃肠外科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行后,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改进胃肠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作用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和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3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5)和对照组(n=36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评分、全程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防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科重症疾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科重症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人员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医院环境、医患关系、工作态度、服务质量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等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的实施,患儿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儿科重症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2个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个护理单元,并分为观察组(品管圈管理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效果,实施前后效果比较等情况来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效果,实施后效果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方式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质量管理 实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分娩质量受到助产士以及助产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到本院接受分娩护理的320名产妇资料开展分析,根据在产妇分娩时候的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实验观察组以及常规对照组,其中实验观察组使用联合助产护理,常规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每组160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的具体效果,研究助产护理对于分娩质量的作用。结果实验观察组的自然分娩比率、产程、产后出血量、Apgar评估分数、抑郁评估分数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助产护理有利于缓解其紧张状态,对于保证产妇顺利分娩,婴儿健康,减少生产风险以及促进产妇的分娩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分娩质量 助产士 助产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措施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8.27±1.45)分、灭菌质量(7.89±1.28)分、消毒质量评分(8.55±1.09)分优于对照组风险防范意识(5.12±1.18)分、灭菌质量(5.01±1.25)分、消毒质量评分(6.21±1.02)分(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供应室的灭菌质量、消毒质量评分,增加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00例儿科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儿科患儿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法 儿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治疗的6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肾内科的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平行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后回到家中继续开展家庭跟进护理,观察期3个月,通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为(107.64±12.87)分,对照组为(89.31±10.3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院后开展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家庭跟进护理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