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监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把3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监测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时,动态心电监测比常规心电检查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00例不同年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54.40%,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论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而动态心电图是检出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99例,选择同期血压正常者9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水平、24h平均血压水平以及24h血压负荷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血压显著高于单纯血压患者(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监测24h动态血压有利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预测高血压合并症,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脑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6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CT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周内的脑电图描记结果显示正常的患者有6例,脑电图异常的患者为40例,异常率为86.96%,其中轻度异常的患者占47.5%(19例),中度异常的患者占30%(12例),重度异常的患者占22.5%(9例)。与72小时内的CT异常率(60.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通过脑电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脑功能的基本情况,对于鉴定早期CT阴性病例的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脑电图 动态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的长效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及住院收治的21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男性118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1±11)岁服用安慰剂2周后及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8周,分别于早晨800来医院佩带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连续30h动态血压测定,计算谷/峰比值(T/P)及每小时平均血压,同时在服缬沙坦80mg的第2.4.8周诊所测坐位血压。药物安全性主要观察血钾及血尿酸。结果21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药后通过诊所测坐位血压评价,降压总有效率为67.7%;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全部患者计算或有效病例计算,T/P比值结果相近。全组计算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的T/P比值分别为0.81和0.80.服缬沙坦胶囊与服安慰剂后第25-30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血压分别为(134.2±12.1)/(89.2±9.1)mmHg(1mmHg=0.133kpa)及(142.2±12.1)/(92.2±7.2)mmHg(P<0.01)。对24h动态血压最大降压幅度≥20/10mmHg的66例有反应者,分析其最大降压时间,93%在8-19h。其中14-17h为最高峰。服药后血尿酸轻度升高者36例(16.7%)。结论缬沙坦能够在24h很好的控制血压。若患者偶尔延后服药时间,它至少能在服药后的25-30h之间稳定降压。达峰时间延迟到14-17h,可能与其降低左室肥厚有关。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缬沙坦 血压监测仪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辅以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伴发孤立性肺结节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入院后以动态CT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明确和诊断,同时行病理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时间间隔在7d之内,根据检查结果统计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病理形态学验证,本组52例患者早期肺癌、肺结核、肺炎伴发者依次为44例、6例和2例;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早期肺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将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早期肺癌患者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方便快捷,且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CT增强式扫描 CT 早期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情况,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高血压35例和非勺型高血压14例,勺型患者每日600和下午血压最高值前3h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非勺型患者每日600和1900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2周后,如患者坐位舒张压≥90mmHg,依那普利加倍;2个月后再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照组每日600和1800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患者如有不适,测量血压后调整用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降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应用动态平衡仪进行①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②稳定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完成LOS全部随机目标跟踪的时间,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和前、后、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8个方向上的控制能力。结果糖尿病患者在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SI、APSI、MLSI均高于正常人(P<0.01),DC、FDC、BDC、BRDC测试值低于正常人,而完成该测试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动态平衡能力下降。

  • 标签: 姿势 平衡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胆汁瘤的CT动态变化,分析其表现特征。方法将在我院行介入治疗肝癌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4~9次的CT复查资料,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胆汁瘤的发生率以及CT动态情况。结果参加本次研究的77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胆汁瘤,并发率是5.19%;其中3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2个);病灶位置右肝3例(4个),左肝1例(1个);胆汁瘤直径4.6~9.1cm,平均(7.51±1.44)cm;瘤体呈囊状4个、柱状1个。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胆汁瘤时临床特征不明显,需要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时注意检查有无胆汁瘤形成,尽早发现根据胆汁瘤变化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胆汁瘤增大导致发生梗阻性黄疸。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胆汁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动态影像变化,探讨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结核病灶变化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结核患者均行胸片及病灶体层检查,其中38例同时进行CT检查。在正规降血糖、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动态观察其2~6个月肺部结核病灶的变化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非糖尿病灶结核病的动态影像变化相对照。结果68例糖尿病结核表现为中、重度者97.0%(66/68)。其X线影像以大片状(80.9%,55/68)或多发小片状(19.1%,13/68)浓密影、空洞(89.7%,61/68)为主要表现,CT表现基本相同。经2个月时间治疗,血糖控制差组片状阴影增大者占23.7%(9/38)、空洞增大者占28.6%(10/35),其总体恶化率为65.8%(25/38),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13.3%,4/30)(χ2=16.4,P<0.01)。但治疗3个月及其以上时间血糖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上述两组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81,P>0.5)。非糖尿病结核(30例)的病变演变过程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似,其恶化进展程度则明显少于血糖控制差组(χ2=5.46,P<0.025)。结论糖尿病结核的影像表现具有特点,高血糖状态是影响糖尿病肺结核病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核 糖尿病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动态心电图,观察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检出率为97.22%,对照组心电图检出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心律失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回顾性统计学方法对本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6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临床标本来源以痰和伤口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5.59%和22.06%。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分别达到33.87%和33.33%,其它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需引起临床关注。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在医院的100例间歇性夜间显著ST-T改变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100例持续性ST-T改变的患者选取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开展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中夜间ST-T显著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夜间ST-T改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通过分析心电图结果,总结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左心室肥厚患者危险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在3级以上)为25.9%,远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有心肌缺血患者危险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24.29%)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并发有左心室肥厚或心肌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于发生危险性室性期前收缩。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100例的肩周炎患者按照他们入院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简单的温针灸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进行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对照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经过临床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并调和其气血,而且能促进患者肩部的血液循环,是粘连的软组织松解同时钙化其组织,从而起到双重的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温针灸 联合动态手法 肩周炎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设备动态技术管理档案管理的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增加对医疗设备的运用、维修检测,为科学利用设备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到我院进行尿检及肾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测定24h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并从一般资料、研究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昼夜心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以及昼夜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昼夜节律比较中,研究组患者非勺形发生率为63.3%,对照组非勺形发生率为26.7%,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数据变化,能够及时预测患者其它潜在症状,且在其数据变化特点和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还能提升其治疗疗效。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24h 动态血压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足部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7例足部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急性回顾性分析,分析MR动态增强对良、恶性足部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结果97例足部骨肿瘤患者中,89例(91.75%)为良性肿瘤,8例(8.25%)为恶性肿瘤。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可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征象。结论足部骨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各异,通过MR检查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率。

  • 标签: MR动态增强 良恶性足部骨肿瘤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