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及动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及动态分析

陈丽华施腾飞(通讯作者)

陈丽华施腾飞(通讯作者)

(福州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回顾性统计学方法对本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6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临床标本来源以痰和伤口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5.59%和22.06%。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分别达到33.87%和33.33%,其它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需引起临床关注。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03-02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导致该菌检出率明显上升。经验证明,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G-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是不理想的。故此,NCCLS以及许多权威的专业人士早已主张联合用药。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及有关专业人员的临床监测结果,对抗此菌还是以联合和交替用药为佳,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1]。现对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监测,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蔓延及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我院2012年~2014年临床科室送检的临床标本,包括痰液、咽拭子、分泌物、尿液、脓液、胆汁、胸腹水、血液等。

1.2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使用贝瑞特公司生产的成品培养基平皿。主要有哥伦比亚血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等。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2]。

1.3质控菌株均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及其配套的鉴定试剂鉴定到种,使用ATB-PSE-5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5统计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使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分析

2.1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数逐年递增,分别为2012年136株,2013年172株,2014年372株。且主要分离自痰(446/680,65.59%)及伤口分泌物(150/680,22.06%)标本。

2.2分布检出的6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主要有综合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骨科。

2.3药敏试验结果:连续3年监测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最为敏感,2014年开始检出耐药菌株;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分别为17.65%和19.12%,2014年分别增长到33.87%和33.33%,耐药率在所检抗生素中占据最高;其余抗生素耐药率较往年均有所下降:青霉素类的替卡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下降明显;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已下降至7%;庆大霉素耐药率下降至29.03%;加酶抑制剂的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已下降至16.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10%以下,较2013年有所上升;此外,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头孢类的头孢吡肟耐药率也有所上升。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感染代谢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感染以及术后及侵入性操作患者,是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中国CHINET细菌性监测网报告显示,临床分离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列革兰氏阴菌第三位(15.8%)[3]。卫生部全国耐药监测网(Mohnarin)调查报告显示,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列首位(46.8%)。

本次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65.59%)及伤口分泌物(22.06%)标本。近年来由于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产生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目前临床上发现的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菌株,甚至对所有常规监测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根据文献报道,目前对该菌耐药性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①生物膜形成;②细菌产生抗菌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酶等;③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如DNA螺旋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药物的作用;④外膜通透性的降低;⑤主动泵出系统;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我院本次监测显示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分别达到33.87%和33.33%,为所检测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除多粘菌素E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外,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别于其它医院。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变化以及临床不恰当的治疗导致多耐药菌株。

由于该菌具有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临床上应该每隔3天或4天重新留送标本,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掌握准确剂量,规则用药,保证给予足够的疗程。其次应对本地区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特性进行实时监测,在临床研究与实践中探讨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组合,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桂华,陈颖鑫,陈慧琳等.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23):5731-5733.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0.

[3]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