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强直性脊柱(AS)患者病情活动上判定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6-2016.6收入的80例强直性脊柱患者,与8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检验AS患者与正常体检者ESR、CRP,探究ESR、CRP水平与AS病情活动关联性。结果在ESR、CRP上,AS患者显著比正常体检者高(t=-72.318、-92.548,P<0.05);在Cowling法评价病情活动性上,AS患者显著比正常体检者在可疑活动、活动上多(x2=48.062、88.288,P<0.05);且与BASDAI相比,之间存在相关性(x2=0.794,P<0.05)。结论ESR、CRP水平对AS患者病情活动无判定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血沉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中根除HP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的反流性食管病人13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抑酸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参照组不良反应率(12.30%)与治疗组(6.15%)以及两组患者复发的时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参照组78.46%与治疗组80%以及参照组复发率(73.84%)与治疗组(70.7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对该病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效果,且若根除治疗时间长,易加重反流性食管程度。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柴胡牛蒡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亚急性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西药组(n=36,采用泼尼松治疗)和中药组(n=36,采用中药柴胡牛蒡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中药组相比,组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柴胡牛蒡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柴胡牛蒡汤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强直性脊柱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反应停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反应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强直性脊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反应停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难以达到患者的治疗需求,将其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强直性脊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胺吡啶 反应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三种类型急性阑尾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与单纯性阑尾和化脓性阑尾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阑尾术前WBC和血清CRP均较D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RP分别与B组、A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WBC分别与B组、A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评估阑尾的病情方面优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阑尾的严重程度,可以提高阑尾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硫酸羟氯喹应用于病发类风湿关节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起始于2021.2,终止于2022.9,样本共计70例,随机作分组处理,对照组(35例)提供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5例)基于对照组对本组所纳入对象施以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晨僵时间(38.24±6.36)min、关节疼痛度(0.91±0.25)分、关节压痛数(3.15±0.36)个、关节肿胀数(3.91±0.63)个均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硫酸羟氯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党建工作在许多医疗卫生单位还很薄弱,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近年来在通过“抓党建内涵,医院科学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偿试,将一家濒临倒闭的特困单位,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夯实了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有力地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保健院超常规发展。

  • 标签: 抓党建 促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称为急性溶血性反应,多见于输血后立即发生。主要由于ABO血型不合,A2亚型;Rh血型不合,抗D抗体、抗E抗体、抗C抗体以及抗Du抗体等;Duffy血型不合,存在Fya、Fyb血型抗体;Kell血型不合,存在Kpa、Kpb、Jsa、Jsb等血型抗体。

  • 标签: 急性溶血反应 血型血清学检查 新鲜冰冻血浆 混合血浆 病因探讨
  • 简介:摘要虽然输血是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却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安全输血是输血医学永恒的主题。由于人类血型抗原和HIA系统的复杂多样,输血免疫反应最为常见。在血液各种成分输注中,以输注白细胞的反应率最高。目的了解因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方法通过总结病因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因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可给患者带来病痛困扰,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减轻症状,而在此之前的预防工作也尤其重要。

  • 标签: 输血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肺炎患者与支气管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治疗中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炎患者60例与支气管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肺炎患者与支气管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治疗中的临床特征。结果治疗前,肺炎组的CRP、WBC、体温、PCT均明显高于支气管组;在治疗后,肺炎组中的CRP、WBC、体温、PCT情况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支气管的PCT、CRP水平变化并不是很明显(P>0.05)。结论在具有炎症的患者中,PCT和CRP变化基本呈现出一致的趋势,PCT在患者中的表现要比CRP敏感一些,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和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每组65例。检测术后性因子水平,观察手术创伤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892,t=11.842,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2,t=7.283,t=8.213,t=7.883,P〈0.05),④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评分均与IL-I呈正相关,,0分别为0.485、0.521、0.442、0.451,与TNF-α呈正相关,r2产分别为0.556、0.513,0.423及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性应激反应,且性应激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Ⅱ度烧伤后24h内进行削痂术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患者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削痂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早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烧伤3~5d接受削痂治疗,早期组患者烧伤24h内完成削痂治疗。结果早期削痂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早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达到92.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削痂治疗5d时,早期削痂组患者在TNF-α、IL-8、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24h内进行削痂治疗明显能改善深Ⅱ度烧伤老年患者的反应现状,避免了创面加深,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深度烧伤 早期 削痂 炎性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行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与阑尾炎症术后的病理类型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6月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92例,术前全部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常规检查,手术后将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将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检测结果在单纯性阑尾,蜂窝织性阑尾,坏疽性阑尾的患者中呈逐渐递增趋势。坏疽性阑尾的危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而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要高于中性粒细胞比例。结论术前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判断急性阑尾的病理类型能起到较大作用,可作为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比例 阑尾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及反应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是否感染Hp,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Hp轻度感染组、Hp重度感染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结果入选1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28例、Hp轻度感染组47例、Hp重度感染组65例。三组患者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重度感染组水平最高。结论随着Hp感染程度的增加,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促进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胰腺( SAP)炎症反应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本院收治的 84例 SAP炎症反应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2),对照组给予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敷、灌肠、耳穴压豆与穴位按摩等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高热等症状的缓解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 SAP炎症反应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症状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反应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胰腺(SAP)炎症反应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SAP炎症反应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敷、灌肠、耳穴压豆与穴位按摩等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高热等症状的缓解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AP炎症反应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症状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反应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78名存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照实验法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9名患者进行研究,并按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卡泊三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方案,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血清性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升高,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性因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IL-6、CRP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治疗后DD、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面部美观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和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青黛胶囊 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研究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