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低反应性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低反应性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化三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缓解患者炎症状态。

  • 标签: 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臀上皮神经简便易行的针灸方法。方法把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臀上皮神经的患者共25例,采用拇指触诊法在患部寻找阳性反应点,在该点采用针罐结合治疗,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经1个疗程针罐结合治疗后,本组病例25例,痊愈20例,占80%;好转5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本治疗方案治疗臀上皮神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 标签: 臀上皮神经炎 阳性反应点 针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校1例青霉素过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及其过敏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等抗生素治疗。结果临床诊断为“静滴青霉素引发静脉伴变态反应”。结论青霉素按严格规定使用是防治青霉素过敏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青霉素 静脉炎 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中根除HP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的反流性食管病人13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抑酸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参照组不良反应率(12.30%)与治疗组(6.15%)以及两组患者复发的时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参照组78.46%与治疗组80%以及参照组复发率(73.84%)与治疗组(70.7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对该病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效果,且若根除治疗时间长,易加重反流性食管程度。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三种类型急性阑尾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与单纯性阑尾和化脓性阑尾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阑尾术前WBC和血清CRP均较D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RP分别与B组、A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WBC分别与B组、A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评估阑尾的病情方面优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阑尾的严重程度,可以提高阑尾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配合检测在急性胰腺诊断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健康的体检者、重型的胰腺患者、轻型的胰腺患者当作此次的A组(轻型)、B组(重型)、对照组(健康),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含量,对体征缓解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A组和B组的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而B组又比A组高(p<0.05);三种指标所联合的检测在准确度、特异性以及灵敏性上都高于一种指标的检测或者是两种指标的检测(p<0.05);B组不良反应的时间也比A组长(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配合检测可以让急性胰腺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提高,并且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准确的判断病情。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肪酶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基因工程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重组蛋白类药物进行微生物的高水平表达,从而推动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蛋白复性高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并没有进行透彻了解,是现阶段基因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蛋白质复性进行概述,之后,深入分析了各种蛋白复性高分子材料的大致作用机制和存在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蛋白复性 高分子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反应和氧化/抗氧化失衡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间接诊的患COPD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及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RP、GPX、MDA、SOD、IL-1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GPX、MDA、SOD、IL-12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反应,纠正患者的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采取紧急措施,使病人很快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法宝。本文通过对在临床输液反应中做出的紧急处理措施,阐明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医学用药原则、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丰富临床知识是紧急处理输液反应的关键。

  • 标签: 输液 反应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对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 标签: 儿科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合理用药 防治
  • 简介:摘要感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抗感冒的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物。药店里销售的抗感冒药剂种类繁多,有些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处方却大同小异。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儿童在进行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反应以及相关不良后果等,同时对预防方法做出深度阐述与分析。方法对本院内部2005年4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所收集的儿科用药不良状况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与实践调查中共包括28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87例,女性患者数量为97例,前者占患者总数的65.85%,而后者所占整体比例则为34.15%。需要注意的,患者总体中静脉滴注患者数量为260例,所占患者总数比例的91.55%,而抗感染患者治疗中药物摄入所致不良反应人数相对较多,实际上为242例,占整体患者人数85.21%,基础性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状况重视起来,并要坚持健康用药与合理用药的医治理念来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

  • 标签: 儿科 用药 反应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早孕期孕妇早期血清进行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接诊的孕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10例孕妇与孕18-三体综合征胎儿胎儿的10例孕妇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分别作为A组与B组。同时另选我院同期接诊的孕健康胎儿的4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3组胎儿进行血清TSH、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孕妇的血清TSH水平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与B组孕妇(P<0.05)。而B组孕妇的血清TSH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组孕妇(P<0.05)。结论血清TSH检测在早孕期孕妇的临床筛查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18-三体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等疾病的检出率。

  • 标签: 早孕期 孕妇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短声听性脑干反应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联合进行伪聋鉴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主诉单耳听力损伤患者97例为伪聋组以及同期听力正常者40例(80耳)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短声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BR)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ASSER),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ABR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受试者不同频率的ASSR测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声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可以更全面的评估伪聋患者的听力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

  • 标签: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诱发反应 伪聋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血液透析低血压反应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9862人次血液透析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862人次血液透析中,有2145人次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21.8%。临床表现轻度者.2011人次(93.8%),无任何症状者92人次(4.2%),重度者42人次(2.0%)。结论加强巡视,定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选择低通量、面积小、预充量较少、膜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严格控制超滤量和超滤率,选择高钠透析及低温透析,积极改善贫血低蛋白血症,控制感染及血糖,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等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出现低血压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静脉滴注0.9%氯化钠,轻症患者大多很快缓解。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