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同源与异体的分析,认为同源是同源词的书写形式,一组同源记录一组同源词。异体是单音节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一组异体记录一个单音节词。同源与异体在理论上有着明确的畛域,但事实上二者有一定交叉。认为《同源字典》收录了一些“实同一词”的异体,实有不妥,《第一批异体整理表》收录的某些同源则应予以剔除。

  • 标签: 同源字 异体字 相互关系 《同源字典》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简介:游古徽州西递地界,见存有一悬匾(右图)。其余附件全无。(朱熹为古徽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笔者曾将此和朱熹传迹比较,风格一致,敦厚、丰满,为一佳书,应当可信。

  • 标签: “孝” 解读 书法 古徽州 朱熹 应当
  • 简介:文章列举银川方言31个读音例外一一加以推敲解释,说明造成例外的原因大体有四种情况:1.因忌讳引起的音变例外;2.由某个常用字或偏旁类推出来的读音例外;3.由外方言扩散来的读音例外;4.由音移造成的读音例外

  • 标签: 银川方言 例外字 成因
  • 简介:<正>“言”在《诗经》中有当“我”讲的,历经两千余年的纷争,似乎已被否定。但也有人对此仍然持有异义,他们详引旧注,或兼用音理,对“言’的“我”义作了论证。本文想通过语法与语境的考察来确定“言”的“我”义,作为对前人的一点补充。《诗经》中作“我”讲的“言”全部出现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这样的“言”在《诗经》中共有三十九个,分别处于《葛覃》等二十首诗中。对这些诗作穷尽性的考察并旁涉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言”的“我”义加以论证。

  • 标签: “言” 小雅 主语 《诗经》 对举 定语
  • 简介:诗词中的“平”辨释魏耕原“平”本来平平无奇,在散文中使用频率不大,其义一望即知。但在诗词中不仅频频露脸,而且含义丰富,而诗词注本每多略而不注。如王维《观猪》“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诗和王诗的选本,均缺略无注,似待之常见义。但若用其“平静”、...

  • 标签: 引申义 刘禹锡 《唐宋词鉴赏辞典》 陈子昂 《九家集注杜诗》 故国平居有所思
  • 简介:本文详细论析了“看你累得”、“那天把我气得哟”、“他们俩好得哟”之类带“得”的半截子话,归纳了这种半截子话的构成格式,语用功能和使用条件,并分析了它们和“省略句”的区别。

  • 标签: "得"字 半截话格式 语用功能 使用条件 省略句 汉语
  • 简介:我这样思维严重的“偏食”人,居然也写起评论文字来,实在是命运的误会。关于这点,我的《诗海探珠》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标签: 文学创作 思维能力 文学评论 写作指导
  • 简介:甲文■及其地望考张金霞在殷墟的田猎卜辞中、常常出地名等.过去多数学者都以为与同,释作“率”惊。后来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把释作;认为“其中从允,上部两侧从水作或或即的初文。……它是在允上部两侧从水而以允为声符的形声,后来变为左形右声...

  • 标签: 甲骨文 《说文》 殷墟卜辞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籍整理研究 田猎卜辞
  • 简介:《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杨伯峻训畏为拘囚,认为同于《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溺”之“畏”。朱熹训畏为有戒心之谓。笔者认为:畏,上古影母微韵;围,上古匣母微韵。音近义通。畏即围,围困之义。杨说近似。朱说大非。包咸、何晏、邢、刘宝楠对此...

  • 标签: 《史记》 《庄子》 《韩诗外传》 《论语》 《文选》 礼记·檀弓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韩非子》中"之"作为代词和动词的用法及其一般规律后,继续分析并归纳《韩非子》中计五千余条"之"字句,从中总结它的用法规律,研究作为非动词和代词时候的"之"的用法,并设法寻求其一般的使用规律。

  • 标签: 《韩非子》“之”字句 结构式
  • 简介:<正>在上古汉语里,有这么一种格式:否定词+其+V(V表示谓词)。例如:(1)不其或稽,自怒曷廖?(书·盘庚中)(2)我不敢知曰:不其延。(书·召诰)(3)我亦不敢知曰:不其延。(同上)(4)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书·康诰)(5)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书·洛诰)(6)下民胥怨,不其乱而?(逸周书·芮良夫)(7)才难,不其然乎?(论语·秦伯)(8)多而骤立,不其集亡。(国语·晋语)(9)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4)

  • 标签: “其” 特殊用法 否定词 左传 语气 上古汉语
  • 简介: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 标签: 修饰 "从字结构" 动词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结合现代方言中的缓读分化现象,以及文献中的缓读分化词记载,论证了系与聯、[糹言糹]等不仅形出一源,古音亦同源。

  • 标签: 缓读 分化 同源
  • 简介:先秦韵文“其”代词虚用说熊焰《诗经》“击鼓其镗”、“坎其击鼓”这一类句子中的“其”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言现象?语法学界对此大致是两类看法:一类认为是“助词”,一类认为是“词缀”。我们认为,“词缀”说难以成立,“助词”说也未能真正揭示实质。这种“...

  • 标签: “其” 《诗经》 附加成分 中指代词 《毛传》 《郑笺》
  • 简介:有关多音的考试,不知始于哪年哪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便有大量的多音在试题中出现,诸如恶、胜、数、呆、从、凿、作等等。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在1985年12月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被规定统读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了下来继续被命题者拿着考人。仅以高考为例,1990年到2001年的12年中,除1994年无多音和1999、2000两

  • 标签: 多音字 普通话异读词 审音表 语音 汉语普通话 考试
  • 简介:秋陵先生在去年9月号本刊中认为简化方案中“有些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认为是“忽略了汉字的特点,忽略了许多字体本身所具有的特别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汉字简化方案中有这样三类,是值得讨论的。第一类,把几个字合为一个的,如“蒙”把”濛、朦”合一了,“台”把“臺,檯,颱”合一了。……第二类,把两个字合并为一个的,如”穀(谷)”、“鬥(斗)”、”製(制)”、……第三类,恢复古写的,如“鞦韆(秋千)”、“鬍鬚(胡须)”等。秋陵先生还引证了许多古文来说明这样做会

  • 标签: 汉字简化 简化方案 优美性 鸣谷 古典作品 类中
  • 简介:文章从两个方面各分十种情况全面探讨了《韵镜》所列之与相关韵书所收之主要是小韵首字之间的关系,以鲜明的统计数据初步探讨了《韵镜》列所依据的韵书问题,指出《韵镜》当是依据《唐韵》同时期或前后不远的某种切韵系韵书来列的。

  • 标签: 韵镜 韵书 小韵首字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