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贞丰仡佬名词短语、量词短语、数词短语、否定句、疑问句、动宾补结构语序的共性及差异,6种语序模式都符合SVO型语言语序和谐原则与蕴含共性原则,但同时也存在与SVO型语言不和谐的语序模式,这一不和谐现象的出现是语言接触引发的语序演变的产物。

  • 标签: 贞丰仡佬语 语序 语言接触
  • 简介:文章讨论和分析了羌不同方言土语中话题的标记形式和分布特征。羌各土语都有一个后置话题标志,但都不是强制性地出现。虽然在会话中,典型词序(无标记词序)一般没有话题标记;但在非典型结构或者在长篇语料中,引入一个新话题或者转到另一个话题时,或者叙述者为了让听者明了他/她叙述的内容,为了强凋话题的一些凸现特征,话题标志出现频率较高。但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不用话题标志。南部羌有些土语除了用后置附缀形式标记话题外,还有一套独特的代词分裂体系标记话题,有的代词形式与话题功能相对应,有些则与非话题有关。羌代词的分裂对语言类型学和语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羌语 语用 标记 汉藏语 话题结构 信息结构
  • 简介:类的分布和解读受制于各种不同的规则,但规则的交互作用导致某些空位置不能接受语言理论允许的任何空类,因此我们承认某些空位置是连空类都不存在的。这种空位置(真空位)的分布和解读的研究能使我们对文献中汉语空类的几个主要分析法所遗留的问题提出比较妥帖的解决办法,从而对语法和语用如何影响空成分的解读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空语类变项 空代词 广义控制原则 自由空语类真空位
  • 简介:在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第届词典学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8日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本次大会与会代表共103名(包括来自英国、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的多名专家),共收到会议论文98份。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plenarysession)和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及相关内容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三大特征。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二语教学 词典学 时代性 创新 应用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日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交往矛盾(communicationparadox)。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层面,也表现在对各民族间非语言交际的认知方面。近年来由于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的发展,人们对各民族的非语言交际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体态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

  • 标签: 非语言交际 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语言层面 认知
  • 简介:汉语与印欧的关系,无论是同源关系,还是接触关系,一直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界所关注。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新疆发现的吐火罗,对考证古代汉语和印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吐火罗文的年代太晚,现存资料无法直接证明汉藏语和印欧存在发生学关系。但是汉语中的吐火罗族称、地名等残留词,以及吐火罗中的汉语借源词,为汉语和印欧在上古时期有过紧密接触提供了确凿证据,也为进一步思考与探寻远古东亚语言和原始高加索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汉语-印欧语关系 吐火罗语残留词借源词
  • 简介:贵州威宁苗有极丰富的状词。状词主要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又不同于副词。本文前言部分简单说明状词是一个独立词类的理由,然后分四节介绍状词。第一节讲状词的语音特点,特别是声调的特点。第节讲和状词连用的三个助词,它们分别表示指小、加强和减弱等附加意义。第三节讲状词的形态变化。大多数状词有本形、变形两种形式。本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规则的、单纯少变的;变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不规则的、复杂多变的。第四节讲状词的分类。状词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修饰形容词,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三两类主要修饰不及物动词,其中第类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三类修饰时有时需要联系助词。第四类主要修饰及物动词,修饰时需要联系助词,出现在动词的宾语之后。第五类不修饰动词、形容词,本身表示一种动作的状态,在句子中充当表语,但必须有联系助词介于主语和表语之间。以上这五类状词除第五类中的四音节形式的以外,都有形态变化。第一类状词可以接表示指小、加强,减弱三种意义的助词。其余四类都只能接表示指小和减弱两种意义的助词。第六类状词没有形态变化,它们和动宾词组或形补词组构成固定词组,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或状语,但前面必须有联系助词。文章最后附主要状词表,并列出各个状词修饰的形容词和动词。

  • 标签: 形容词 助词 不及物动词 普通式 修饰 单音节
  • 简介:<正>福州方言口语中,词语连读一般都发生音变。包括调变、声变、韵变以及衍音、谐音等,极其繁复,令人难以辨认.本文就条件音变、特殊音变、衍音、谐音等几方面讨论福州话的流音变规律。福州话的声韵调,请参看拙作《福州方言的"切脚词"》(载《方言》1982年第1期,37—46页)。

  • 标签: 福州方言 连读变调 音变规律 福州人 韵母 阴平
  • 简介:文章介绍了南部方言龙溪话动词人称范畴的特点和用法.与羌南部方言桃坪话和蒲溪话一样,龙溪羌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形式;与桃坪话和蒲溪话的人称范畴不同的是,龙溪话的人称标记除了与体有关以外,还与实然和非实然有关.文章从这个角度,分析龙溪羌中不同形式的人称标记.另外,与其他接触汉语的羌方言相比较,龙溪羌仍然保留了人称的单数,并且没有消失的迹象.

  • 标签: 人称范畴 实然 非实然 龙溪羌语
  • 简介:台湾学者根据南岛的创新认为,台湾以外的南岛都出自台湾。比较表明^*t与^*t的对立仍存在于台湾以外的南岛中,如马达加斯加中有来自原始南岛的t^r与t的对立。把南岛分为泰雅-赛夏、邹-卑南、马来-他加洛和关扭密克罗尼西亚四个语族。

  • 标签: 台湾省 南岛语 分类 创新
  • 简介:<正>表示亲属称谓的词是达斡尔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这方面的词既非常丰富,又很有特点。本文打算对达斡尔的亲属称谓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并且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些词是如何构造,词义是如何形成一套系统的。这对于了解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婚姻制度演变史都有重要意义。一达斡尔亲属称谓的词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近亲,也就是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些词,还包括自己的配偶的父母。第组是胞兄弟姐妹以外的堂兄弟姐妹、姑舅姨表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父母子女和配偶,此外还有自己配偶的兄弟姐妹。这一组词的范围只限于比自己上一辈的、和自己平辈的、比自己下一辈的。这一组亲属称谓体现了

  • 标签: 亲属称谓 达斡尔语词汇 婚姻制度 兄弟姐妹 亲属关系 达斡尔族
  • 简介:<正>一、演讲与信息传递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艺术,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演讲是由演讲者(信源)、信息传递(信道)。听众(信宿)三个要素组成,其基本模式如图示:

  • 标签: 中的发端 发端语 浅析演讲
  • 简介:<正>讳饰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某种交际需要或者心理作用而对说的话有所避忌时,往往采用委婉、间接的说法来代替直白,来装饰美化,这就是讳饰。明陆容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从徐州方言来看,讳饰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即是对徐州人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使用的讳饰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分类列举调查的结果,并对不易理解的说法加以解释,然后再从它们所采用的方式和运用的情况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徐州方言 讳饰 心理作用 社会生活 男性生殖器 修辞手段
  • 简介:“三言”“两”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一前言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1858年清廷与英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的有关条款对后来香港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条约规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在...

  • 标签: “三言” 语言转移 粤方言 香港社会 香港语言 官方语言
  • 简介:摘要从词意和构词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和研究现代日语中既存的镜像之间的意思的关系,在语法上的作用以及词的构成,总结构成镜像的日语当用汉字的前后顺序变化,以及这些词语的诸要素发生的变化。研究后发现当日语中的镜像的字的前后顺序颠倒之后,有的镜像之间的词意是完全一致的(或者大体上是一致的),也有的词意变得完全不同。另外,当日语汉字的前后顺序颠倒之后有的词意增加了,也有的词意减少了。在词性上,有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有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在词的构成方面,由于镜像不是单字词而是复合词,所以大致可分为主谓结构,修饰结构,并列结构和复合结构。

  • 标签: 镜像语二字汉字词字序 对比
  • 简介:摘要电影作为艺术产业的代表之一,艺术欣赏价值极高,同时兼顾商品的属性,在商业环节中要求极强的宣传性和感染力,电影宣传承担了在极短的时间和及有限的空间中具有强大号召力的责任,为实现这一责任必极尽修辞之能事,其广告宣传必然注重言语的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自然运用到许多修辞手段,值的探讨。

  • 标签: 电影宣传语 修辞手法 双关 借代
  • 简介:“此言‘风马牛’”不为服虔《汉语大词典》释“风马牛不相及”引《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眼虔曰:“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扎牡相诱,盖是未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反,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 标签: 风马牛 《尚书》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孔颖达 春秋左传
  • 简介:摘要语言是记录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寒暄是应用与人际间交往的重要交际,人们对于寒暄的使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化,因此笔者借由浅析中泰两个民族寒暄的使用来看中泰所体现文化的不同。

  • 标签:
  • 简介:可能式“”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汪国胜华中师范大学“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汉语里,这种语义范畴经常是用可能式“”字句来表示的。可能式“”字句在古代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共同(普通话)及方言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反映出彼此之间不同程度的差异。我...

  • 标签: “得”字句 助词“得” 可能式 大冶方言 否定式 不对称现象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搜集的办案类涉外警务英语口语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该类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使用特点。本文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专门用途英语篇分析上的有益尝试,同时对警务人员在涉外警务工作中如何选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完成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警务英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