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知道,项式定理(a+6)n展开式中的通项为C4nan-rb4(r=0,1,…,n),可这样得到,n个括号中有r个取“b”剩下的n-r个取“a”得Crnbr·Cn-rn-ran-r即Crnan-rbr.根据这一思路,能巧妙解决一项式展开题.

  • 标签: 二项式展开 展开题 巧解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学校学生的听力现状,从教学手段、听力教材选择以及听力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听力策略,以实现教材使用的合理化和活动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听前预测和合理推断等技能。

  • 标签: 二类学校 听力教学 策略
  • 简介: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以及零点问题是高考对次函数考察的核心内容.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通法是对参数分类讨论,观察对称轴与所给区间之间的关系,再借助次函数图像进行求解.此法计算复杂,需讨论情况繁多,对解题带来很大不便.下面借助函数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求解“已知最值,求解参数取值范同“及”已知函数在区间上的零点情况,求解参数取值范围”这两次问题.

  • 标签: 二次问题 数形结合 求解 参数取值范围 二次函数 分类讨论
  • 简介:早上。当巴布·甘斯伯格一个人在家准备上班的时候,她的宠物猫斯特莱德走进了卧室——这本是它的禁区。这其实是一个信号:斯特莱德在家里发现了两个盗贼。“所以我就嚷了一声‘嘿’,然后他们就跑了。”巴伯说道。这只猫咪得到了一些金枪鱼作为奖励。

  • 标签: 小学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是一个值得深思但又充满争议的概念。阿伦特提出此概念因对艾希曼这一人物判断的失误而具有一定的缺陷。通过重新建构和定义"平庸之"得出:无作恶动机或无伤害他人动机的人,在某一时刻、某一阶段、某一事上的无知、乱思、无思等"平庸"特性或鲁莽、粗心等"平庸"性格而犯下的,称其为"平庸之"。避免个体犯下"平庸之"需要人自身不断地求知,并在求知的基础上多加思考以减少人自身的"平庸"。其他人施加于我们自身的"平庸之"需要靠克服、逃避、宽恕、惩罚来应对。

  • 标签: “平庸之恶” 无知 乱思 无思
  • 简介:曾有一位李姓家长写来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自从8年前儿子落地后,我生怕孩子染上独生子女惯有的毛病——自私、待人缺乏宽容,因此平时十分注意家教,尤其是教育儿子“打架不是好孩子”,严禁孩子在外“寻衅滋事”。“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带孩子到公园玩,儿子很快与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玩了起来,片刻后,不知何故,两个男孩发生了口角。我看见对方男孩

  • 标签: 孩子恶 教孩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常,复合次根式题看起来都比较麻烦,但是只要耐心观察,仔细研究,还是不难解决的。下面以一道竞赛题为例,介绍几种不同的解法,供同学们参考。

  • 标签: 二次根式题 解法例析 复合 竞赛题
  • 简介:项式定理又称牛顿项式定理(1664年提出),在初等数学里,尽管其不像方程、函数、次曲线、空间几何等核心内容那般重要,但在高等数学中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基本工具。事实上,在牛顿发明微积分的过程中,项式定理的发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甚至可以说,牛顿正是以项式定理为基石发明了微积分。因此,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中可以算得上一个"另类"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多有考查。但仔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除去那些“求特定项(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科13、2014年高考湖南理科4)”“求特定元索(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科13、2014年高考湖北理科2)”及“用赋值法求某些代数式(如2014年高考安徽理科13)”的传统热点问题以外,近年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让微积分与项式定理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数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也算是“项式定理”的回归本原吧,但这种题型却让大多数同学感觉非常困惑,因此,笔者做一整理,以飨读者。

  • 标签: 二项式定理 题型 高考试题 微积分 初等数学 二次曲线
  • 简介:对于阶半线性中立型微分方程:(r(t)h'(t)α-1h'(t))'+g(t)x(σ(t))α-1x(σ(t))=0的振动性,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利用广义Riccati变换、函数单调性和经典不等式,对其做了进一步研究,建立新准则改进了文献的结果,并提供了证明,并给出例子.

  • 标签: 广义Riccati变换 振动 二阶微分方程
  • 简介:【摘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焦仲卿的心理发展与年龄相比严重滞后,导致处理婚姻中的人物关系时,充满个人幻想色彩,而缺乏实际有效的行动。最终造成刘兰芝自杀身亡。焦仲卿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

  • 标签: 婚姻 心理 悲剧
  • 简介: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弟子说:“该怎么办?”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 标签: 高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古代汉语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为复杂,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包括“、安、焉”。本文通过对《左传》《论语》等同时期的七部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使用频率、句法功能、时代性和地域性角度入手,并结合例句详尽分析了疑问代词“、安、焉”。

  • 标签: 上古中期 疑问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