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作者: 潘璇 王小明 奚士航 王成 张超 侯辉 鲁正 于江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芜湖 241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合肥 23060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蚌埠 233004,阜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阜阳 236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成像,三维 解剖变异 胰周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以及经肠外营养支持在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不能耐受经口进食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7.4±15.9)岁。依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3组:鼻肠管组(n=34)、鼻胃管组(n=33)和肠外营养组(n=33)。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 Ⅱ、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鼻肠管组(Z=2.28)和鼻胃管组(Z=1.99)治疗后的NRS200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外营养组相比,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治疗后的NRS2002、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改善,鼻肠管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t=2.18)和血红蛋白水平(t=2.04)也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41.2%(14/34)比78.8%(26/33),χ2=5.41]和肠外营养组[41.2%(14/34)比66.7%(22/33),χ2=4.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采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腺炎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肝切除组(57例)和围肝门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肝门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肝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肝门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肝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肝门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肝门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肝门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分型 扩大肝切除 围肝门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8例中国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诊治、特许鉴定和随访情况,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7例动脉瘤患者脑核磁筛查偶然检出8个未破裂动脉瘤,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1个破裂动脉瘤。7例动脉瘤未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1年以上特许鉴定合格,不得履行机长职责和限制飞行小时数(双限制),复飞1年后逐步取消限制,随访4~7年。1例动脉瘤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满2年特许鉴定合格,双限制,复飞1年后因记忆力下降放弃体检鉴定,失访。结论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应充分考虑其主诉、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脑电图、认知和飞行能力,结合其复飞意愿进行个体化评估,复飞后应长期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航空医学 民航飞行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敲低circ_0000267和过表达miR-661的胃癌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_0000267、miR-661和NGAL mRNA表达,采用克隆形成、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仪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通过在线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实验和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circ_0000267、miR-661和NGAL之间的靶向关系,裸鼠成瘤实验观察敲除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circ_0000267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circ_0000267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circ_0000267靶向miR-661,抑制miR-661能够部分逆转敲低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的影响;NGAL是miR-661的靶基因,过表达miR-661通过抑制NGAL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敲低circ_0000267靶向miR-661抑制胃癌细胞中NGAL的表达;敲低circ_0000267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内生长。结论circ_0000267可能通过调控miR-661/NGAL的表达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并抑制肿瘤在体内生长。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t=10.93,P<0.001;7(6,9)mm,Z=-3.94,P<0.001;(107±46)%,t=4.26,P<0.001;(89±5)%,t=17.27,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P<0.001;r治疗后=0.96,P<0.001),并具有一致性。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任志午 张超 刘俊阳 谢越 廖智超 李婷 刘新月 邢汝维 宋建民 杨吉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2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天津 300299,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兰州 730099,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兰州 73009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骨巨细胞瘤特殊的免疫浸润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肿瘤新鲜标本,采用10X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使用 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单细胞数据可视化及定量。对4例标本的35 643个单细胞数据进行细胞聚类、基本细胞类型的定义、免疫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分析,探究骨巨细胞瘤免疫环境的特征。通过细胞通讯分析,观察骨巨细胞瘤中免疫细胞调节及作用的主要细胞类型及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骨巨细胞瘤由9种基本细胞类型组成,其中免疫细胞以CD8+ T细胞为主约占51%,非免疫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基质细胞为主,约占74%。在骨巨细胞瘤的免疫浸润中细胞毒性的CD8+ T细胞占比最高(49%),而耗竭状态的CD8+ T细胞占比最低(5%)。CD4+ T细胞以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基因CTLA4和TIGIT为特征。骨巨细胞瘤中CD8+ T细胞及NK细胞主要通过PARs和CCL两条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于多核破骨样巨细胞,而非基质细胞。结论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定义了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免疫浸润的组成特征,且发现其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象主要为多核破骨样巨细胞,为更加深入了解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提供了有效信息。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单细胞分析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肿瘤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参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初次诊断为STEMI于急诊行PCI患者资料,且术后1周内CMR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50%。术后3~4个月复查CMR,根据其LVEF分为心功能未恢复组(LVEF<50%)和心功能恢复组(LVEF≥5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两次CMR参数,回归模型分析CMR参数对患者短期心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STEMI急诊PCI术后心功能不全者中50%患者短期内心功能恢复。心功能未恢复组PCI术后48 h内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急性期心肌梗死面积、透壁程度和微血管阻塞均高于心功能恢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7,OR=7.053,95% CI:1.413~35.211)和透壁性心肌梗死(P=0.040,OR=5.913,95% CI:1.065~32.835)是预测心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60岁和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不全者短期心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磁共振 心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及血流灌注进行分析,探寻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相关的高危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病时间小于4周的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HRMR-VWI及CTP影像资料。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分析两组斑块特征、灌注参数及侧支评分的差异,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显著变量及其联合模型对ACI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TIA组共25例,女10例,年龄(55.12±11.20)岁。ACI组共39例,女11例,年龄(57.90±9.62)岁。两组间性别(P=0.327)、年龄(P=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IA组相比,ACI组的斑块长度更长[6.10 (3.20,12.3) mm vs. 4.10 (2.15,5.55) mm,P=0.006]、负荷更大[86.83% (80.26%,100.00%) vs. 78.46% (72.70%,87.66%),P=0.007]、狭窄程度[86.76% (76.19%,100.00%) vs. 75.72% (60.94%,85.84%),P=0.008]、强化程度(P<0.001)及强化指数[(1.19±0.55) vs. (0.58±0.46),P<0.001]均更高,同时其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 [(1.19±0.22) vs. (1.05±0.17),P=0.007]、相对流出时间(relative time to drain,rTTD) [(1.52±0.47) vs. (1.19±0.30),P=0.003]、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the center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rTmax) [(2.26±1.33) vs. (1.55±0.67),P=0.007]均更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长度(OR=1.17,95% CI:1.001~1.362,P=0.049)、强化程度(OR=5.18,95% CI:1.848~14.522,P=0.002)及rTmax (OR=2.32,95% CI:1.019~5.298,P=0.045)为ACI的独立预测因子。斑块长度、强化程度及rTmax三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62,95% CI:0.767~0.956)。结论HRMR-VWI联合CTP检查能够对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下游灌注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识别与ACI相关的高危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

  • 标签: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CT灌注成像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髌伸膝"手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关节软骨整合素β1(ITGβ1)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6月龄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手法组。其中,模型组、针刺组与手法组使用改良后的Hulth法进行KOA造模。造模成功7 d后,进行试验。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针刺组和手法组每天分别接受1次针刺干预和"推髌伸膝"手法干预。治疗2周后,兔KOA模型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ITGβ1和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针刺组比较,手法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结论"推髌伸膝"手法能改善兔KOA模型关节软骨ITGβ1和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据。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推髌伸膝"手法 整合素β1 磷酸化黏着斑激酶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病机在于肾虚血瘀,临床多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现有文献主要针对补肾活血单味药,以及中药复方,如包含补肾活血中药的经典方右归丸、独活寄生汤,或基于补肾活血思路自拟的经验方补肾活血方、补肾通络方等开展研究。补肾活血中药主要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NO水平、调控淋巴功能微循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调节软骨代谢、保护及修复软骨、抑制基质降解酶来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补肾活血 中药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为了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带有烧灼系统的新型管腔金属支架——Hot AXIOS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2021年12月—2022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超声引导下Hot AXIOS治疗的总共5例IPN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5例均成功完成治疗,用时8~21 min;术后第1天腹痛、腹胀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腹部CT提示包裹性坏死均明显缩小,后续成功施行2~9次直接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辅以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趋于正常、血炎症指标基本正常、坏死腔缩小、坏死物清除干净,Hot AXIOS支架留置12~40 d后拔除;出院后随访25~113 d,所有患者存活且未复发。初步结果提示,内镜超声引导下Hot AXIOS治疗IPN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腺疾病 感染性胰腺坏死 超声内镜 支架 引流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含氧化石墨烯(GO)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并探讨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0.2 mg/mL的GO溶液50 μL均匀涂抹于导电胶上,烘干后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O的结构和大小。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不加GO溶液,下同)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10.0 μg/mL GO组,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48 h的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将HSF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24、36 h HSF的迁移率(样本数为5)及划痕后12 h HUVEC的迁移率(样本数为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4、6、8 h后HSF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样本数为3)。将配制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设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观察其交联前后的性状,检测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3、7 d后GO的释放情况(样本数为3)。在16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采用原位交联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处理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每组4只,观察治疗3、7、14 d创面大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治疗3、7、14 d创面血流灌注并计算平均灌注单位(MPU)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7 d创面血管新生情况并计算血管密度(样本数均为3)。取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治疗7 d的创面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GO分布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样本数为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VEGF的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结果GO为多层片状结构,宽度约为20 μm、长度约为50 μm。培养48 h,10.0 μg/mL GO组HSF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q=7.64,P<0.01)。划痕后24 h,4组HSF迁移率相近(P>0.05);划痕后36 h,0.1 μg/mL GO组HSF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48、10.81、10.20,P值均<0.01)。划痕后12 h,0.1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11、8.99、14.92,P值均<0.01),5.0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和1.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81、5.33,P<0.05或P<0.01)。培养4、6 h,4组HSF的VEGF表达均相近(P>0.05);培养8 h,0.1 μg/mL GO组HSF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和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4.75、4.48,P值均<0.05)。4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在交联前均呈红色液体状,交联后呈微黄色凝胶状且流动性无明显差异。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各时间点均无GO释放,其余3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中的GO于浸泡3 d部分释放,至浸泡7 d全部释放。治疗3~14 d,4组小鼠创面可见水凝胶敷料覆盖在位并保持湿润,创面逐渐愈合。治疗3、7、14 d,4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相近(P>0.05)。治疗3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MPU比值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q值分别为10.70、11.83、10.65,P<0.05或P<0.01)。治疗7、14 d,4组小鼠创面MPU比值均相近(P>0.05)。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治疗7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3 d(q=14.38,P<0.05),治疗14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7 d(q=27.78,P<0.01)。治疗7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为每200倍视野下(120.7±4.1)根,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的每200倍视野下(61.7±1.3)、(77.7±10.2)、(99.0±7.9)根(q值分别为12.88、7.79、6.70,P值均<0.01);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q值分别为5.10、6.19,P<0.05)。治疗7 d,相较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成簇新生血管更多,且聚集于GO附近;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GO和新生血管分布区域有大量VEGF表达。结论GO质量浓度低于10.0 μg/mL对HSF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0.1 μg/mL的GO能够促进HSF和HUVEC迁移,能促进HSF分泌VEGF。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敷料能够通过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新生,增加创面早期血流灌注,且GO对新生血管有富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O促进创面细胞分泌VEGF相关。

  • 标签: 伤口愈合 水凝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新生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氧化石墨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HUCB-PRP)的海藻酸钠-明胶(AG)生物墨水(称为HUCB-PRP-AG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及该生物墨水的三维打印组织治疗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体积分数2.5%、5.0%、10.0%HUCB-PRP的HUCB-PRP-AG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1P-AG、2P-AG、4P-AG。取AG、1P-AG、2P-AG、4P-AG,观察室温下外观,采用旋转流变仪检测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利用以上4种生物墨水分别进行三维生物打印并观察打印组织外观(后续使用交联后打印组织),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Transwell小室内用HUVEC专用培养基共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3);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用DMEM培养基培养12、24、48 h,进行干燥称重并计算降解率(样本数为3);将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培养0.5、24.0、48.0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样本数为5)。取16只6~8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创面仅覆盖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常规对照组和另予HUCB-PRP滴加的HUCB-PRP组、AG打印组织覆盖的AG组、4P-AG打印组织覆盖的4P-AG组(每组4只),观察每组3只裸鼠伤后4、8、14 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每组剩余裸鼠伤后8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CD31阳性新生血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室温下,AG、1P-AG、2P-AG、4P-AG均呈半透明液态;AG为淡黄色,1P-AG、2P-AG、4P-AG均为淡红色但颜色依次逐渐加深。在温度10 ℃和剪切率0.1~10.0 s-1范围内,AG、1P-AG、2P-AG、4P-AG的黏度均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10 ℃和角频率1~100 rad/s范围内,4种生物墨水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4种生物墨水打印组织的分辨率与形态均相近。与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分别为0.885±0.030、1.126±0.032、1.156±0.045,均明显高于与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的0.712±0.019(P<0.01);与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均明显高于与1P-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P<0.01)。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12、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AG打印组织(P<0.01);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4P-AG打印组织培养12 h的降解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2P-AG打印组织(P<0.01)。培养0.5、24.0、48.0 h,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1P-AG和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4P-AG打印组织(P<0.01)。常规对照组与HUCB-PRP组裸鼠伤后8 d创面较伤后4 d干燥且缩小,HUCB-PRP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较常规对照组缩小且无结痂;AG组、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上打印组织明显降解且创面无明显渗出,伤后8 d创面明显上皮化且缩小,伤后14 d创面无结痂;4P-AG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完全上皮化。与常规对照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HUCB-PRP组、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及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HUCB-PRP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8 d及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AG组裸鼠伤后14 d及4P-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1);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G组(P<0.01)。伤后8 d,常规对照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HUCB-PRP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丰富新生微血管以及较多CD31阳性新生血管,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4P-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大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大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结论HUCB-PRP-AG生物墨水具备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其三维打印组织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打印,三维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生物墨水 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PCNL治疗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肾积水程度、穿刺位置、手术时间、通道大小、通道数与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发生严重出血患者18例,发生率为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120 min、多通道手术者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多通道手术者、手术时间≥120 min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行多通道手术、手术时间≥120 min均能增加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术前调整好患者血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鹿角形结石及多通道手术的患者采取联合软镜手术,提高手术者经验可能是减少出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20年湖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评价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效果。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湖州市2004—2020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资料,对病例做描述性分析,比较疫苗常规使用之前(2004—2009年)、疫苗常规使用5年内(2010—2014年)和疫苗常规使用5年后(2015—2020年)三个时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描述三个时期湖州市各区县发病率情况,人群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2004—2020年湖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531例,年均发病率为23.45/10万,疫苗使用前、使用5年内和5年后三个时期的发病率分别为31.82/10万、30.92/10万和9.5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955.233,P<0.001)。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南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0.75/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6 411例(55.60%);发病年龄段以5~<10岁最高,为248.64/10万,三个时期各年龄段中以2004—2009年5~<1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34.16/10万。结论湖州市实施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持续下降,预防效果良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医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优化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症候)、依从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实施优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尿、头晕乏力、水肿及腰酸痛症候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IgA肾病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减少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标签: IgA肾病 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蛋白重组技术低成本、快速制备高浓度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hRBP4)参考物质,解决临床hRBP4高值参考物质难以获取的需求。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查找hRBP4的互补DNA序列,经大肠埃希菌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然后将DNA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以构建重组hRBP4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 coli BL21感受肽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如温度、转速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诱导质粒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His融合标签纯化,获取纯化后的hRBP4重组蛋白。结果DNAMAN软件对比显示编码hRBP4蛋白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成功构建重组hRBP4原核表达质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亲和纯化产物中可清晰可见约相对分子质量26 000电泳条带;临床尿液和血清hRBP4常规检测系统均可检测到纯化的hRBP4蛋白,且稀释倍数与检测浓度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重组hRBP4高水平表达系统,重组hRBP4蛋白纯度大、浓度高、生产周期短,有望在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有证参考物质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重组蛋白 参考物质 质控品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当患者发生这一病症后,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偏瘫是患者在发病后的常见机体功能损伤,本次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将董氏奇穴联合水针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间段设置,在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录入90名要求到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出生日期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出生日期单双号进行两组均分,生日为单号的记录在对照组中,双号生日的患者记录在实验组中,每组中均将45名患者录入其中,根据不同的组别为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内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董氏奇穴联合水针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发现各方面指标实验组内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而在实验完成后,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的常见病情,而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实验的方式确认了,将董氏奇穴联合水针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并且还还能能和肢体活动功能,进而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 标签: 董氏奇穴联合水针 康复训练治疗 脑梗死偏瘫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