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SAP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应用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参与研究人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样病灶(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NMLs患者30例(30个病灶)纳入研究,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估NMLs,行CEUS检查,以造影后病灶增大、"蟹爪"征为可疑恶性征象,病灶存在可疑恶性征象则维持原BI-RADS分类,无可疑恶性征象则对原BI-RADS分类行降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能否为初始BI-RADS分类结果提供进一步诊断信息,并分析各指标与乳腺NMLs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30个乳腺NMLs初始BI-RADS 4A类15例、4B类9例、4C类6例,其中22例(73.3%)良性,8例(26.7%)恶性。造影征象中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r=0.49、0.62,均P<0.05),依据CEUS征象对NMLs原BI-RADS分类降级17例(均为良性),维持原分类不变13例(5例阳性,8例恶性)。BI-RADS分类诊断乳腺NMLs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0,阳性预测值26.7%;CEUS联合BI-RADS分类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44.4%,CEUS联合BI-RADS分类显著提高单独应用BI-RADS分类在乳腺NMLs中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54.5%对0,44.4%对26.7%)。结论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类可显著提高乳腺NMLs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对BI-RADS分类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 乳腺非肿块样病灶 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儿童与正常健康儿童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氧运动对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的7~14岁哮喘缓解期儿童50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完善静态肺功能、CPET检测。并且将哮喘缓解期患儿按照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分为运动组(23例)及非运动组(27例),随访3个月后再次进行静态肺功能以及CPET检测。结果哮喘缓解期组无氧阈时公斤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at anaerobic threshold,VO2/kg@AT)、最大公斤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kg)、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HRmax)、最大耐受功率(maximal tolerance power,Pmax)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月有氧运动后,运动组VO2/kg@AT[(19.95±2.46)ml/(min·kg)]较非运动组[(16.55±4.12)ml/(min·k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VO2max/kg[(30.21±5.78)ml/(min·kg)]较非运动组[(25.59±6.63)ml/(min·k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低于正常健康儿童。适当有氧运动后,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有所改善。

  • 标签: 儿童 哮喘缓解期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功能指标 运动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编码X蛋白促进甲胎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评估肝癌患者HBV感染与否与AFP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在PLC/PRF/5肝癌细胞系中转染HBV、HBx及P53真核表达质粒,36 h 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HBV和HBx对P53和AFP表达的影响,以及P53对AFP表达的影响;在PLC/PRF/5细胞中转染包含AFP基因启动子和沉默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改变明确沉默子区域,再将包含沉默子的报告载体与HBV/HBx质粒共转染PLC/PRF/5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验证HBV/HBx对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作用;用ChIP实验验证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并证实HBx对P53与作用序列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发现HBV感染与AFP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HBV阳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值总体中位数为296.8 ng/ml,而HBV阴性患者的AFP总体中位数为71.5 ng/ml(P=0.02),HBV阳性肝癌患者的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阴性肝癌患者;P53可以抑制AFP表达(P<0.001),而HBV和HBx均能抑制P53表达(P=0.0011、P=0.0027),并促进AFP表达(P=0.0014、P<0.001);HBV和HBx可以作用于AFP基因沉默子区域,促进基因转录(P<0.001、P=0.0019;P=0.0046、P=0.0015);P53与AFP基因沉默子的结合作用能够被HBx所够削弱。结论HBx可通过抑制P53表达,并且抑制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以此促进AFP基因转录,并进一步促进AFP蛋白表达。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X蛋白 甲胎蛋白 P53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958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pcDNA-LINC00958、si-NC、si-LINC00958、miR-NC和miR-422a质粒分别转染到SW480细胞中,并分别记为pcDNA组、pcDNA-LINC00958组、si-NC组、si-LINC00958组、miR-NC组和miR-422a组;将anti-miR-NC和anti-miR-422a质粒分别与si-LINC00958共转染到SW480细胞中,并分别记为si-LINC00958+anti-miR-NC组和si-LINC00958+anti-miR-422a组;分别将miR-NC和miR-422a分别转染到WT-LINC00958和MUT-LINC00958组细胞中,检测荧光活性;转染均用脂质体法。采用qRT-PCR检测miR-422a和LINC00958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荧光活性。结果结直肠癌细胞中LINC00958高表达,miR-422a低表达;抑制LINC00958表达和过表达miR-422a,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LINC00958可靶向调节miR-422a表达;抑制miR-422a,逆转了抑制LINC00958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增敏和细胞凋亡促进的作用。结论抑制LINC00958表达,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422a有关,将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 标签: LINC00958基因 miR-422a基因 结直肠癌细胞系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脑影像、血管超声、神经电生理、血液指标等临床标记物,探讨癫痫后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癫痫监测诊疗中心的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20例癫痫发作后头痛患者为试验组,20例癫痫发作后不伴头痛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癫痫发作间期、癫痫发作停止后试验组患者头痛开始5 min内及对照组在癫痫发作停止后5 min内的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谷氨酸水平,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视频脑电图(VEEG),头部磁共振(MRI)。采用t检验比较癫痫发作间期和癫痫发作后5-HT、NO、谷氨酸和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脑电异常放电比例和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比例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癫痫发作后血清NO含量均升高,2组升高值比较[(46.37±18.17)μmol/L vs (19.83±5.7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t=12.157,P=0.034)。试验组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顶枕部放电比例高于对照组(55.0% vs 25.0%),弥散性放电比例低于对照组(25.0% vs 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50、5.103,P=0.043、0.025)。而2组间血清5-HT含量、谷氨酸含量、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出现DWI高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递质NO的升高、顶枕部放电以及癫痫发作引起的局灶性损伤可能与癫痫发作后头痛有关。

  • 标签: 癫痫发作后头痛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谷氨酸 经颅多普勒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山西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理护理模式给予心理干预,试验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给予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HAMA评分为(10.91 ± 8.96)分,低于对照组的(12.73 ± 7.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099,P<0.05);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为(12.02 ± 9.21)分,低于对照组的(14.85 ± 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856,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更好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优于传统护理心理干预方法。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溃疡性结肠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抵钉座手工捆扎固定技术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用腹腔镜下手工捆扎法进行抵钉座固定(完全腹腔镜组),49例采用体外手工荷包法进行抵钉座固定(腹腔镜辅助组)。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输血或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尿潴留、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完全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5±1.2) d,早于腹腔镜辅助组(2.7±2.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全组中位随访15(3~27)个月,无患者因肿瘤死亡,无吻合口复发。完全腹腔镜组发生肝转移1例,腹腔镜辅助组发生肝转移1例,肺转移1例。完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的累计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7%与8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应用手工捆扎法进行抵钉座固定的完全腹腔镜手术近期疗效、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与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相当,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手工捆扎法 腔内吻合 端端吻合术
  • 作者: 周慧娟 张天娇 龙琪琛 曾洁 张江涛 周伟燕 张超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检测血清糖化白蛋白(GA)的准确定量方法。方法本研究在日本临床化学学会(JSCC)推荐的ID-LC/MS方法上进行优化,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提纯白蛋白(Alb),使用重量法准确称量提纯标本、赖氨酸(Lys)和糖化赖氨酸(DOF-Lys)的标准溶液及两种的混合内标,将Alb酸水解为氨基酸,检测Lys和DOF-Lys从而定值GA。根据C62-A文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蛋白电泳鉴定标本Alb纯度结果为100%。Lys和DOF-Lys线性标准曲线R2范围分别为0.997 8~0.999 9、0.999 4~1.000 0。血清GA测定的批内、批间和总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69%~1.97%、1.13%~2.33%、1.37%~2.54%。正确度评价中三个浓度参考物质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偏差分别为-2.56%、-1.87%、-2.94%。Lys和DOF-Lys的基质效应分别为89.92%、109.98%,携带污染率分别为-1.13%、-3.27%。Lys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5、0.248 nmol/g,DOF-Lys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7、0.024 nmol/g。方法 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60%~2.03%。与常规方法的拟合回归曲线R2为0.970 7。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ID-LC/MS/MS法检测血清GA的方法,方法学评价准确可靠,有望作为血清GA检测的候选参考方法。

  • 标签: 血清糖化白蛋白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糖化赖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际协作的新生儿筛查数据平台Region 4 Stork(R4S)系统联合切值法分析应用于新生儿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 040 072名新生儿应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数据,使用R4S系统对其中依据传统切值法判别疑似VLCADD阳性的910例样本原始数据进一步分析,以临床诊断及ACADL基因检测结果为依据,统计比较两者的筛查效率。结果切值法判读的疑似VLCADD阳性910例数据经R4S系统进一步分析后,阳性判读减至238例(含9例确诊阳性),确诊患儿ACADL基因测序共发现16种不同变异。假阳性率由0.44‰(901/2 040 072)降至0.11‰(229/2 040 072),阳性预测值由0.99%(9/910)增至3.78%(9/238),筛查特异度由99.96%(2 039 162/2 040 063)增至99.99%(2 039 834/2 040 063)。切值法单独应用与联合R4S系统分析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²=393.5,P<0.05)。结论R4S系统联合切值法应用于串联质谱VLCADD新生儿筛查可显著提高筛查性能,降低假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串联质谱法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s,PSA)是失语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以感觉性、运动性及传导性失语为主要表现。语言康复治疗是PSA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重塑,使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改善,其机制不清。传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脑形态学变化的研究,难以揭示PSA治疗后大脑功能变化。随着功能磁共振及其后处理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PSA治疗后脑功能存在的各种变化,或许能对PSA治疗后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卒中后失语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阴性的颅内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血清AFP和β-hCG呈阴性的23例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18例(其中仅行常规放疗10例,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7例,仅行伽玛刀治疗1例),行化疗10例。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19例为未成熟畸胎瘤,4例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含未成熟畸胎瘤成分)。23例患者中,2例失访,获随访21例;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7%和65.7%。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均非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16例患者中,行伽玛刀治疗者(8例)和未予伽玛刀治疗者(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28.6%(P=0.01)。结论对于术前血清AFP和β-hCG呈阴性的颅内未成熟畸胎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并尽可能达到全切除。术后如肿瘤残留或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及时行伽玛刀治疗作为放化疗的补充方案,可使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 标签: 畸胎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伽玛刀治疗 肿瘤标记,生物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 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于我院进行牙种植的 72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每组各 36 例,治疗对照组在牙种植中应用钛膜,治疗观察组在牙种植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引导骨再生情况。 结果:治疗干预组修复成功率( 86.11% )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 61.11% );治疗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 5.56 )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 25.00 );治疗干预组骨厚度与植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 结论:在进行牙种植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促进骨再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牙种植 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灯盏细辛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 mi-RNA的影响。方法:纳入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共 60例,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 +灯盏细辛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 30例,比较上述三组人群的基本资料,抽取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治疗后 6个月的空腹静脉血 5mL,提取血浆总 RNA,对差异 microRNA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32种 mi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性变化 (P<0.05),其中上调的 miRNA有 20种,下调的 miRNA有 12种;治疗后,上调的 20种 miRNA呈下降趋势,且常规治疗 +灯盏细辛胶囊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下调的 12种 miRNA呈上升趋势,且常规治疗 +灯盏细辛胶囊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能引起患者 miRNA改变,常规治疗 +灯盏细辛胶囊和常规治疗均能通过改变 miRNA而调节患者的生理状态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 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52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生化指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 FBG、 2 hPG与 TBIL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 P<0.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 糖尿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HIT)的认识及其体验的历程,分析患者参与该治疗处方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符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3—11月收治的11例进行HIIT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0个亚主题。主观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对HIIT认同不一致,高强度负荷持续时间与循环次数影响运动积极性,原有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感;运动促进因素:运动耗时短,血糖控制平稳,不受自然环境限制且简便经济;运动阻碍因素:社会角色压力增大,强化干预的刺激不足,担心意外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过程中存在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但其对运动有较强求知意识和多样化的希望,医护人员及时干预与正确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实施方案,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强度间歇运动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有效性。 方法:将 2019 年期间在医院进行诊治的 12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视分析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基础组( n=60 )与联合组( n=60 ),对基础组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药物治疗,对联合组患者实施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联合组在治疗之后,血尿素氮是( 10.03 ±2.65 ) mmol/L 、血肌酐是( 116.39 ±9.86 ) μmol/L; 指标均优于基础组患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一天尿蛋白定量是( 0.98 ±1.42 ) g ,和基础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联合组明显治疗患者 38 例、改善治疗患者 20 例、无效治疗患者 2 例 , 总疗效率 96.7% 较基础组 76.7% 大,基础组明显治疗患者 30 例、改善治疗患者 16 例、无效治疗患者 14 例, p<0.05 。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要首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地尔 厄贝沙坦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