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另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实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实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控制血糖,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功能衰退引起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该病症由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能够反映出血糖的控制水平。研究分析这两者对糖尿病治疗的治疗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蛋白
  • 简介: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HbA1c、GSP值DR组较NDR组高,本研究中检测的HbA1c、GSP水平DR组明显高于NDR组 (P<0.01)

  • 标签: 病变关系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12-2021.12本院收治的45例GDM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4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bA1c、GSP水平,分析二者诊断GDM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HbA1c、GSP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宫颈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73例宫颈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宫颈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17例宫颈癌和2O例健康对照)。结果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7、4289、4964、5912、8519、8929、9272和21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宫颈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61/4),特异性为83.33(30/36),准确性为82.73(91/110),结论宫颈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宫颈癌 蛋白质组学 血清蛋白质 诊断
  • 简介:<正>我们采用扶正固本,养血活血法治疗12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病人,现就其治疗前后血清蛋白变化情况整理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88例,女性38例;年龄30岁以下15例,31~60岁105例,61岁以上6例;腹水病程2~6月28例,7月~1年59例;1~2年29例,2年以上10例;轻度腹水22例,中度89例,重度15例。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肝硬化腹水 血清蛋白含量 扶正固本 治疗前后 养血活血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与血清葡萄糖(Glu)二者的关系。方法GSP用果糖胺法,血清Glu用氧化酶法。回顾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份本地区来我院住院和门诊的2型DM患者共286例,男149例,女137例的GSP和血清Glu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200例无糖尿病的的健康人,男110人,女90人,分析GSP和血清Glu两者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6例2型DM患者GSP、血清Glu均正常者50例占17.5%;GSP、Glu均增高者171例占59.8%;GSP增高、血清-Glu正常者25例占8.7%;GSP正常、血清Glu增高者40例占14.0%。200例无糖尿病的的健康人,GSP、血清Glu均正常者197例占98.5%。GSP正常、血清Glu增高者3例占1.5%。结论GSP的含量不受即时血糖的影响,二者的变化不成比例性,对评价糖尿病患者2—3周病情的控制是一项灵敏可靠的指标,尤其对于住院病人的治疗与监控测定GSP在2型DM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GSP血 清Glu 2型DM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临床诊治应用糖化血清蛋白检验结果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共选取了79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结果进行记录,和对照组的糖化血清蛋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结果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使用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作为依据的应用价值很高,获得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参考,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诊治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寻找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探讨神经母细胞瘤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检测及初步诊断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血清样本87例,其中47例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0例为其它恶性实体肿瘤患儿,10例为健康儿童;用ZUCI—ProteinChipDataAnalyzeSystem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器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构建3个模型并筛选出10个蛋白质标记物,能成功区分神经母细胞瘤和健康儿童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术前和术后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与其它恶性实体肿瘤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100.00%。结论用SE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初步建立的模型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另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手段。

  • 标签: 血清蛋白类 神经母细胞瘤/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乳腺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117例乳腺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74例乳腺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4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谱。用BiomarkerWizard统计软件比较训练组乳腺癌与健康对照间的蛋白质谱差异,再用BiomarkerPattern软件筛选出一组差异蛋白构建决策分类树模型以鉴别乳腺癌病例和健康人群,最后用测试组对分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8、4288、4974、5902、8518、8930、9282和11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乳腺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61/74),特异性为83.33%(30/36),准确性为82.73%(91/110),用测试组进行验证的敏感性为86.05%(37/43),特异性为65.00%(13/20),准确性为79.37%(50/63)。结论乳腺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 诊断
  • 简介:目的讨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清PGⅠ、PG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8例为胃癌组,另选同期住院的胃溃疡患者53例(溃疡组),3年前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1例(预后组)以及体格健康者63例(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者均进行PGⅠ、PGⅡ、MG-7Ag含量的测定,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PGⅠ为(97.63±32.58)ng/ml,溃疡组为(252.32±73.17)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GⅡ为(37.92±14.12)ng/ml,溃疡组为(32.74±5.92)ng/ml,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PGⅠ、PGⅡ为(30.97±9.89)、(9.74±6.87)ng/ml,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组为(131.24±49.87)、(24.03±14.32)ng/ml,较胃癌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诊断中,PGⅠ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78.2%以及93.2%,MG-7Ag为58.3%及82.1%,与MG-7Ag试验相比PGⅠ优势明显。结论在胃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中,血清蛋白酶原水平测定效果均显著于MG-7Ag。

  • 标签: 胃癌 测定 胃蛋白酶原 MG-7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检测应用于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定期接受产前检查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HbA1c与GSP检测,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HbA1c水平为(9.48±0.63)%、GSP为(381.69±17.08)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1c、GS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6%、86.44%,而对照组分别为13.33%、8.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HbA1c与GS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22%、特异度为94.92%,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HbA1c或GSP(P<0.05)。结论HbA1c与GSP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促进母婴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糖尿病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指标。结果医治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将联合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作为主要指标,安全、可靠,可推广。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常压缺氧小鼠脑组织损伤之特点及其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探寻常压缺氧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白。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建立常压缺氧小鼠模型并按缺氧持续时间分为缺氧1周、2周和3周组,分别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常压缺氧后不同时间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常压缺氧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缺氧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压缺氧2周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压缺氧后各亚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压缺氧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缺氧2周组和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质谱分析共获得342个血清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3578、3706、3516和4130等5个蛋白质峰的相对强度在缺氧性脑损伤后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73个蛋白质峰分布于各缺氧组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到。这78个蛋白质峰中30个蛋白质峰于缺氧后≤2周表达,48个蛋白质峰于缺氧2周后表达。结论常压缺氧可引起小鼠脑组织损伤,使血清及脑组织中与氧自由基相关的酶活性发生改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并可改变血清蛋白质的表达谱。提示血清中出现的部分蛋白质可能为常压缺氧性脑损伤诱导的血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在血清中所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以及缺氧后新出现的蛋白质可能是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

  • 标签: 低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蛋白质芯片
  • 简介:目的:研究更好的异甘草素合成方法以及异甘草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合成异甘草素;利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光谱法研究异甘草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以72%的产率获得异甘草素;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实验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猝灭常数、热力学参数和结合位点。结论:微波辅助的羟醛缩合反应是一种高效异甘草素合成方法;异甘草素与牛血清蛋白之间通过静电引力产生了络合物,导致牛血清蛋白的构象改变。

  • 标签: 合成 异甘草素 牛血清蛋白 荧光猝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检测中应用糖化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测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我院2019.5-2020.5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将同期60例进行健康体检则作参照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糖化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测定,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试验组糖化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检测中应用糖化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测定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糖尿病诊断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检测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生化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免疫比浊抑制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生化含量,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含量变化。结果糖尿患者病组尿微量白蛋白(42.45±11.30)ug/mL,HbAlc(8.17±2.37)%,GSP(313.25±42.13)μmol/L,2hPG(15.21±4.45)mmol/L,;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32.±3.35)ug/mL,HbAlc(5.45±2.37)%,GSP(213.25±21.13)μmol/L,2hPG(6.32±5.31)mmol/L,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HbAlc、G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及糖HbAlc、GSP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耐量试验(OGTT)、C肽水平以及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血清Ins)、尿蛋白(PRO)、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FPG、HbA1c、OGTT、C肽水平、GSP、血清Ins、尿PRO、TC水测试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变化情况可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可使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漏检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异常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 简介:杏仁与桃仁为常用中药,由于其外形、色泽和大小相似,常在购销和使用中发生混淆,但两者的性能迥然不同,不可混用。我们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对新疆产杏仁和桃仁进行蛋白电泳,结果两者的蛋白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别而且图谱清晰,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是鉴别杏仁和桃仁的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杏仁与桃仁 蛋白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 电泳图谱 电泳技术 可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