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Ig、补体和CRP的含量.结果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A、IgG、IgM、C3、C4和CRP水平分别为(1.90±0.97)g/L、(13.33±4.61)g/L、(1.75±0.69)g/L、(1.12±0.39)g/L、(0.26±0.14)g/L、(83.9±55.4)mg/L,与正常对照相比,除IgG、C3降低外,其他明显增高(P均<0.01).IgG的下降与IgA、IgM、CRP呈负相关(P<0.05),与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IgG、C3含量增高,其余指标均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G水平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医院感染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 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恶性脑梗死组35例和非恶性脑梗死组45例。观察两组血清AQP4、MBP水平、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差异,分析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AQP4、MBP水平分别为(24.98±2.65)μg/L、(13.45±2.26)μg/ml,高于非恶性脑梗死组患者(P<0.01);恶性脑梗死组患者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和MMSE总分均低于非恶性脑梗死组(P<0.01);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5±1.42)分,非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0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2,P<0.01);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78、-0.45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503、0.48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QP4、MBP水平较高,且与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可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水通道蛋白质4 髓鞘碱性蛋白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2例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血清CRP、FIB、血脂的水平,比较其水平差异。结果三组ACI患者血清CRP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大面积组CRP显著高于小面积组和腔隙性组(P<0.05)。FIB在脑梗死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也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无差异。脂蛋白a(Lp(a))在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大面积组与小面积组、小面积组与腔隙性组均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血脂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结论CRP、FIB、Lp(a)的水平可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联合胃蛋白酶原-Ⅰ(PG-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0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早期胃癌组,男81例,女27例,年龄(49.34±4.15)岁,年龄范围为35~59岁。另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10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男75例,女30例,年龄(50.12±4.31)岁,年龄范围为37~60岁。比较两组的血清VDBP、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及其各个指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早期胃癌组患者的VDBP[(4.07±1.36)μg/L]、PG-Ⅰ[(88.81±38.67)μg/L]、PGR(6.88±3.33)水平低于健康组[(4.88±1.58)μg/L、(105.2±43.09)μg/L、(8.4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DBP与PG-Ⅰ、PG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PG-Ⅰ、PGR诊断早期胃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93、0.833;联合诊断后VDBP/PG-Ⅰ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VDBP/PGR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结论VDBP可作为筛查早期胃癌患者的新型诊断指标,与PG-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度。

  • 标签: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比值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提高其分辨率和重复性。方法丹参作用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提取全蛋白,按标准条件对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对各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最终选择的裂解液配方是1%TBP,4%CHAPS,0.2%Bio-Lyte,40mmol/LTris,8mol/L尿素,2mol/L硫脲;使用pH4~7的IPG胶条,电泳参数根据Bio-Rad公司的预设方案进行调整;改良硝酸银法进行蛋白质斑点染色。从而获得了满意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成功建立了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评价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提供方法学基础。

  • 标签: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丹参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及生炒酸枣仁的蛋白电泳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技术对40个不同酸枣仁样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根据电泳指纹图谱整理分析的数据得到对酸枣仁的初步聚类分析结果。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大致定性区别不同产地的酸枣仁样品。

  • 标签: 酸枣仁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在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前筛查的190例孕妇,其中15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全部孕妇均接受血红蛋白电泳+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0例受检孕妇中,共检出地中海贫血15例,α地贫12例,β地贫3例。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参数指标差异显著(P<0.05),α地贫组和β地贫组HGB、MCV、RDW及MCH差异明显(P<0.05);α地贫组和β地贫组血红蛋白HBA2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中采用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产前筛查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 血常规
  • 简介:为了确保电泳实验现象明显,教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要素:1Fe(0H)3胶体的制备在制备Fe(OH)3胶体溶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1FeCl3溶液一定是用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溶液,而且所用的FeCl3溶液的PH值应调至2.5-3之间.

  • 标签: 电泳实验 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 蒸馏水 PH值 注意
  • 简介:摘要:文章叙述了电泳涂装的原理、流程,从电泳涂装的设备、电压、电泳时间、涂料温度、涂料的固体分和颜基比、涂料的 PH值、涂料电阻、工件与极间距等分析了影响电泳涂装的因素

  • 标签: 电泳涂装 主要工艺参数 涂装方法
  • 简介:对高边缘电泳涂层的防腐提升原理做了简要介绍;评估了高边缘电泳技术应用工艺;确认了高边缘电泳应用对汽车工件边角防腐性能的改善效果:钣金边缘的涂层覆盖较好,并且对工件烧焊点/焊点防腐性能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各项性能与传统电泳涂层相当。

  • 标签: 边缘锈蚀 防腐性能 高边缘电泳 工艺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肝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AMI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以左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AMI患者74例,纳入AMI组,校正年龄、性别,同期收治心绞痛急性发作74例,纳入心绞痛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74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TnT)。结果入院时、4h后、8h后,AMI组、心绞痛组、对照组Myo、cTn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4h后、12h后,AMI组Myo、cTnT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yo、cTnT诊断AMI截断值为(38.3±14.5)ng/ml、(0.19±0.68)ng/ml,在此标准下,Myo检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诊断AMI敏感度较好,可避免误漏诊。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AMI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0-02
  • 简介:摘要:研究旨在探讨联合使用脂蛋白(a)和血清胆红素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脂蛋白(a)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脂蛋白(a)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铁蛋白是由不同铁蛋白亚基组成的用以储存人体铁元素的多聚体蛋白,参与维持细胞内外铁平衡,当机体感染时,铁平衡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被打破。研究表明,铁蛋白在感染时会显著升高,并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但由于对铁蛋白认识不足,目前临床上对于铁蛋白研究较少,该文旨在从铁蛋白循环、感染时的铁紊乱、血清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预测和预后影响等方面对血清蛋白及其与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血清铁蛋白 铁蛋白循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将12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硬化各组之间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比较可见血清前白蛋白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下降,对照组与Child-pugh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A级与B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总胆汁酸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对照组与Child-pugh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肝硬化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 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病毒等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在第1、第2期皆可治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情变化突然,短期内迅速进入第3期,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手足口病感染的早期检测、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 急性传染 肠道病毒 早期检测 病毒性脑炎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AMI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血清肌红蛋白进行检验,并与同期进行体检的人员进行相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中的Mb、Tn-T与CK-MB与对照组相比,浓度比较高,两组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早期AMI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了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AMI 检验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