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我院肝胆外科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50例,腹腔镜组25例,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进行治疗,传统开腹组25例,采用传统开腹肝癌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长、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腹腔镜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创口小、住院天数和费用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小肝癌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手术治疗 开放式肝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治疗的小肝癌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消融组3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术后1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7.94±5.4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73±5.55)U/L,高于腔镜组[(32.32±4.48)U/L、(35.24±5.48)U/L,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占比为6.67%,低于腔镜组的26.67%(χ2=4.32,P<0.05)。随访5~43个月,消融组生存时间为(32.28±2.98)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为(27.85±3.03)个月;腔镜组分别为(29.95±3.95)个月、(25.88±3.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2.579、2.369,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小肝癌均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更少,但短期内可能引起一定的肝功能损害。

  • 标签: 腹腔镜 小肝癌 经皮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将肝癌切除同时行脾脏切除者纳入切脾组(25例),仅行肝癌切除保留脾脏者纳入保脾组(29例)。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中术后各项指标、肝功能及免疫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较保脾组更长(P=0.003),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切脾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保脾组较切脾组更高(P<0.05);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切脾组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及保脾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及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降低了手术创伤,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肝肿瘤 脾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1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9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与对照组(90例患者接受开腹肝部分切除)。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4.02±0.32vs3.97±0.85h,p>0.05),实验组中平均出血量(147.25±17.88vs227.32±14.52ml,p<0.05)、平均住院天数(5.21±0.26vs9.36±2.34d,p<0.05)、下床活动时间(21.30±6.20vs50.40±10.30h,p<0.05)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切口感染、胆漏)显著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可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右半肝切除与开腹右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以电脑随机法均分为A(n=25,开腹右半肝切除治疗)、B(n=25,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开腹右半肝切除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开腹右半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挑选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8例,且均于2015月12月—2017年11月期间纳入,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实行经皮射频消融,常规组34例患者实行腹腔镜肝癌切除,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概率。结果68例患者肝功能在术前无比较差异(P>0.05),经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ST、AL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53%(P<0.05)。结论对小肝癌患者给予经皮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比腹腔镜肝癌切除更显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可在小肝癌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小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原发性肝癌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5 年 3 月之 2017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肝切除治疗,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7.5% 显著少于对照组 27.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谷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速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 ]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26例患者,以同期行肝切除的26例非破裂肝癌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破裂组中出血量(1306.3±603.2)ml、输血量(790.7±480.1)ml,较非破裂组的(711.2±330.7)ml与(450.1±288.3)ml显著为高(P〈0.05);破裂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7.7%,低于非破裂组的84.6%(P〈0.05),但3年生存率为26.9%,与非破裂组(30.8%)相近(P〉0.05)。结论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效果确切,应尽量施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出血 破裂 自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1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5.6岁,术前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术后1个月内均行TACE治疗。结果:急诊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4/16)。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50.00%。结论:急诊左半肝切除或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肝肿瘤 破裂 自发性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患者,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对照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围手术期对患者行全面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

  • 标签: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文以观察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措施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肝癌超声引导切除12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 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h,失血量200-400ml,住院时间5-8天,平均6.5天。结论 规范超声引导下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流程,提高手术室护士与外科医生的默契配合度,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超声 腹腔镜 肝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癌的患者进行癌灶合并脾脏切除后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确诊的66例肝癌并使用癌灶合并脾脏切除的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手术护理,对照组只进行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人数11(46.6%)例,较为满意人数8(28.9%)例,一般6(13.3%)例,不满意8(11.2%)例。总满意率达75.5%。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21(73.4%)例,较为满意人数6(13.3%)例,一般4(8.9%)例,不满意2(4.5%)例。总满意率达86.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癌灶合并脾切除的患者进行手术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的癌症复发情况,同时进行手术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较佳。

  • 标签: 肝癌 脾切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及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行腹腔镜肝癌切除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HCPH)患者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120例HC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VCV组、PCV组及PCV-VG组,每组40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患者围期指标及各时间点[插管后气腹前10 min(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气腹结束10 min(T3)]心率等用(±s)表示,多组间采用重复方差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T0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中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均压力(Pmean)、气道峰值压力(Ppeak)、动脉氧分压(Pa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P<0.05),动态肺顺应性(Cdyn)明显降低(P<0.05)。PCV-VG组在T1~T2时间段Ppeak均低于VCV组和PCV组(P<0.05),在T1~T3时间段Pmean均低于VCV组(P<005)。PCV-VG组和PCV组在T1~T2时间段Cdyn均高于VCV组(P<0.05),PCV-VG组在T2刻高于PCV组(P<0.05)。术后第7天PCV-VG组与PCV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VCV组(P<0.05);PCV-VG组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VCV组(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HCPH患者,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肝肿瘤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呼吸,人工 呼吸力学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肝切除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围期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共计84例,使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实验A组(n=42,非规则性肝切除)和实验B组(n=42,精准肝切除)。医护人员要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对比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围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精准肝切除来展开具体的治疗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期间情况,推动其康复进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就医期间的安全性。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治疗方式比之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肝癌 围术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脾联合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肿瘤学效果及风险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18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肝脾联合切除者为联合组,行常规肝切除者为对照组,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常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肿瘤效应(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94.92%(56/59)比79.66%(47/5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19年8月1日,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29个月比22个月)(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1、3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血小板、白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264.48 ± 75.37) × 109/L比(153.53 ± 42.11) × 109/L、(7.86 ± 1.43) × 109/L比(3.48 ± 1.32) × 109/L](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49.42 ± 31.88) U/L比(84.22 ± 43.95) U/L、(36.50 ± 21.50) U/L比 (49.98 ± 35.63) U/L](P<0.05)。结论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相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上升及肝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手术风险,长期随访结果更满意。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肿瘤 脾功能亢进 肝脾联合切除术 肿瘤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