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节(Shoulder)旋转袖(RotatorCuff)基础研究(BasicScience)Zuckerman讨论了软骨诱导形态发生蛋白-2(cartilagederivedmorphogeneticprotein-2,CDMP-2)的早期工作。在鼠肌腱修复中,4周时CDMP-2治疗组的修复强度高于未治疗组。Dines讨论了关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最初的研究观察。

  • 标签: 关节外科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 factor 基础研究
  • 简介:[摘 要 ] 目的:观察肘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72例肘关节损伤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通过评定 52例为优, 18例为良, 1例可, 1例差,优良率 97.2%。结论:肘关节损伤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对改善肘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肘关节损伤术后 康复治疗 肘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术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治疗的患者40例,采用肘关节镜结合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采用改良的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关节绞锁消失、改良,评分由术前的48分提高到术后的79分,29例患者非常满意,8例满意,3例不满意。结论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可取得良好效果,适当的入路选择、规范的镜下操作和病变滑膜的彻底清除是影响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肘关节镜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治疗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镜在肘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一共为60例,是临床确诊的肘关节炎患者,而且均是源自于我院2020.06-2021.06这期间所收治,60例患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分成观察组(肘关节镜手术治疗,n=30)与对照组(传统切开手术治疗,n=3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Mayo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组间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57%,对照组为23.33%,组间对比P<0.05。结论:肘关节镜在肘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高,能够在改善患者Mayo评分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肘关节镜 肘关节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患有肘关节骨折并在手术后带有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对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肘关节骨折病人中选取168名,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名病人,对照组的病人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的病人采取个体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病人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病人(P<0.05),且实验组的病人接受康复护理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病人(P<0.05)。结论采用专业的肘关节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克服病人术后的关节功能障碍,并能加快病人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碾压伤是指车轮推碾和轧压人体造成的损伤,碾压部位常见严重的多发骨折、多发性内脏破裂出血,致肢体离断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2015年1月5日,我们收治了1例左下肢碾压伤致左髋离断左下肢缺损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

  • 标签: 碾压伤 髋关节离断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伤指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浅静脉皮瓣、邻指皮瓣、侧方旗帜型皮瓣、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腹部皮瓣修复伤指的血管及皮肤缺损.结果本组病例35指,成活34指.术后2~6个月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外形、感觉恢复均较满意,避免了手指的伤残,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方法,一期修复伴血管和皮肤缺损的断指,皮瓣切取方便,术后易于观察,并在临床应用中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皮肤缺损 腹部皮瓣 断指再植 临床应用 血管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手部受伤不同状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结论拇指及手指掌、背侧的皮肤缺损,其基底部仍保留有血液循环的软组织基床,无肌腱或骨质外露,均可考虑行游离植皮术。多适用于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质外露,不宜行游离植皮修复的创面。邻指皮瓣移植术除适用于手指指端掌侧斜形或整个指腹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外,还适用于手指中末节掌侧,或近中节掌侧的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邻指皮下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手指背侧中等面积的伴有肌腱、关节囊或骨质外露的皮肤缺损

  • 标签: 指部皮肤缺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5例肘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手术的肘关节骨折患者35例,术后即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评定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4周,MaYo评分优良率85%,而肘关节总活动度在24周时达到200度的有32例。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后内侧脱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例肘关节后内侧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44岁(范围23~64岁)。1例为单纯脱位,余14例为合并骨折的复杂性脱位。分析发现肘关节后内侧脱位的特征性表现为肘关节的携物角改变或肘关节内翻畸形,8例患者肘关节外侧有明显的"凹陷征"。1例单纯性脱位和1例复杂性脱位采用非手术治疗,余13例复杂性脱位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因肘关节不稳定以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记录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范围17~21个月)。15例治疗前伸屈活动为9.3°±1.3°(范围5°~15°),旋前6.4°±1.4°(范围0°~10°),旋后4.3°±1.7°(范围0°~10°);VAS评分(8±0.3)分(范围7~9分);MEPS评分(15.7±4.3)分(范围5~35分)。末次随访时15例伸屈活动为105°±5.2°(范围90°~130°),旋前60°±8.5°(范围20°~80°),旋后76°±9.5°(范围20°~90°);VAS评分(0.4±0.2)分(范围0~1分);MEPS评分(95.7±2.3)分(范围85~100分)。所有观察指标经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体检均未发现不稳定。结论肘关节后内侧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肘关节损伤,单纯的肘关节后内侧脱位闭合复位通常可以成功;复杂肘关节后内侧脱位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活动范围,关节 治疗结果
  • 简介:由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肘关节内的骨折很容易造成关节的僵直,恢复过程漫长,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为了预防骨折后并发的功能障碍,我院康复科采取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康复医学 功能障碍 腕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肘关节骨骺发育与损伤的DR诊断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年收治的肘关节损伤患儿107例,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研究。结果存在肘关节骨折或隐匿骨折的患儿,对其进行DR片诊断后发现,除骨折线外,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脂肪垫征等均属于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其显示比例较大。结论对肘关节损伤的患儿,在进行DR诊断时,病患的骨化中心出现顺序、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脂肪垫征都属于极为关键的诊断征象。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DR
  • 简介:1980年,Stanitski和Micheli首先提出"漂浮肘"的概念,用以描述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同侧前臂骨折从而造成肘部与肢体失去骨性连接的儿童损伤,后来被扩展到成人骨折的范畴用以描述类似损伤。在儿童及成人患者中,这种损伤都很少见,由于致伤暴力的大小不同以及受伤时肢体的位置不同,造成骨折的形态差异很大。

  • 标签: 肘关节 肱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尺骨鹰嘴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