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成形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骨折、伤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OVC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骨折作为OVCF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且再骨折后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骨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临床问题。骨折不仅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还与OVCF治疗因素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患者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治疗因素三方面对OVCF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骨折发生率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再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皮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 62 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患者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间入院,而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 31 例。干预组患者予以经皮成型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高度、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体高度平均为( 24.7±0.8 ) mm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6.4±5.9 ) ml ,术后疼痛评分为( 34.6±5.9 )分,与常规组比较 P < 0.05 ,干预组与常规组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 96.8% 、 83.9% , P < 0.05 。 结论 :经皮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对患邻近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邻近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邻近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 标签: 颈椎椎体骨折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病例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X线检查,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椎间盘突出及脊髓压迫程度、小关节交锁状态、颈椎损伤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ASIA分级除8例A级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通过序贯疗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以快速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并一期通过颈前入路完成颈椎序列的重建和脊髓的充分减压,可避免后路手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序贯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成形术(VP)与后凸成形术(KP)在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2009年就诊的68例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P与VP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KP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VP组,经比较(p<005)。KP组渗漏率明显低于VP组,经比较(X2=4.45,p<0.05)。两组VAS分数变化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P及VP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KP的cobb角矫正情况及骨水泥的渗漏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VP。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成形术后周围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而行成形术的患者149例(189),统计新发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发生时间,分析初始骨折与新发骨折的解剖分布关系及性别、年龄、初始骨折数量、骨折程度、骨水泥用量、椎间盘水泥渗漏是否是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有13例(24)发生新发骨折,58.3%的新发骨折出现在PVP术后3个月内,9个新发骨折发生在相邻.初始骨折部位与新发骨折的解剖分布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初始存在多发的骨折,新发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RR=3.596,95%CI:1.84-7.04,P=0.000).性别、年龄、骨折程度、骨水泥量和椎间盘水泥渗漏不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PVP术后新发骨折发生率是8.7%,其中一半新发骨折位于相邻.初始存在多发的骨折是PVP后周围新发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向体内注入骨水泥3-6ml不等。结果经皮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增加病变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塌陷,从而避免长期卧床。结论应用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压缩骨折患者62例压缩80个,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8±1.5)分,术后24小时为(1.8±1.2)分,随访一年为(1.9±1.3)分。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压缩骨折效果显著。

  • 标签: 单侧椎弓根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恢复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经皮成形术治疗后,都获取了成功,其术后的疼痛状况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成形术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全方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以及护理的质量,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后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经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体高度得到改善,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后路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20个),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PMMA注入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所有病人腰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经皮穿刺经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压缩骨折的经皮成形手术(PV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7例病理骨折(33个)采用经皮穿刺体内灌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ACPC)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二天及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27例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为7.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减少(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1),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VP对于治疗病理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 自固化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