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献P.4064《将军论》残卷是敦煌文书中保存的数种兵书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考释,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提供新的材料。

  • 标签: P.4064 《将军论》 兵书 敦煌 军事
  • 简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弓箭成为人类狩猎的首要武器装备。由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而创建的北朝,其骑射之风尤盛,相关的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嘉峪关魏晋基壁画以及最新出土的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等是最直接证明。然而在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窟顶南披却留有一幅以“近身肉搏”方式狩猎的图像,它既反映了游牧民族的智慧又体现了他们骁勇善战的民族个性。

  • 标签: 敦煌 莫高窟 猎第285窟
  • 简介:敦煌艺术中的南朝因素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敦煌艺术中图像与历史文献对比,从传播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敦煌艺术中南朝美术的来源问题。敦煌早期壁画受到河西地区的影响而多采用西域晕染法,并无南朝影响。南朝之风始自北魏中期的第251、257窟,西魏第249窟作为南朝风格持续进入的重要过渡,已经有了"秀骨清像"的韵致,至第285窟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南朝样式,这种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敦煌壁画中的南朝风格已被时人普遍接受。敦煌与南朝虽相距甚远,但存在巨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故而形成了密切的关联。最后,文章分析了南朝艺术因素进入敦煌的媒介,在外交使者、求法僧、中原委派的官吏、儒生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南朝艺术风格进入敦煌,并对后世敦煌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敦煌 莫高窟 壁画 南朝 艺术交流
  • 简介:敦煌石粉彩绘技艺作为最古老的画种,早在汉晋时代起就已遍布于敦煌以及周边地区。随着佛教的东传,道教的西布,从公元4世纪开始,敦煌地区大规模的开窟造像与彩绘,使原有的石粉彩绘技艺在汉晋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来自印度、西域等地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基于历代敦煌民间画师们长期大量的绘画实践和积累,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敦煌民间石粉彩绘绘制体系,经过世代相传,使这个古老技艺延续至今。

  • 标签: 敦煌 环境 石粉彩绘
  • 简介:窦良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文人,敦煌写卷中保存有他的至少十篇(首)作品,主要以功德记(碑文)、邈真赞等实用性文章为主,是考证吐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这一时期敦煌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考证他的生平经历,并从中揭示出吐蕃统治下汉族文人的真实心态。

  • 标签: 敦煌文献 吐蕃统治时期 敦煌文人 窦良骥
  • 简介:S.5639《蚕延愿文》是以“蚕农称意”为祈愿目的斋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文中列出的10位蚕神进行考察,从中探究敦煌佛教信仰民俗化的发生模式,即敦煌佛教信仰的民俗化是以佛教思维方法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敦煌文献 民俗 蚕神 斋会 祈愿文
  • 简介:该文通过对敦煌针灸文献及敦煌古穴的深入研习,认为敦煌古穴中的有些古穴点与现代全息微针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更有甚者为现代全息微针系统的发展源头,现将这种必然的联系通过敦煌古穴与现代各种全息微针系统的契合点及相关性分别进行阐述。

  • 标签: 敦煌古穴 全息微针系统 契合点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经》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并渗透到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等艺术中。今天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流变,敦煌写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统计,敦煌遗书5万余件,而大部分为佛经,全部为手写体。这些手抄经书,静穆、神圣、安详、自然,是境界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经卷都流露出纯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生

  • 标签: 写经体 敦煌遗书 中西文化交流 书风 唐楷 戒本
  • 简介:通过对1948—1951年三次官方敦煌壁画,临摹展览中的董希文作品的检视,从敦煌壁画研究的逆向反证,揭示了董希文在敦煌的多重研究任务,并从事北朝早期壁画的专题研究,他的临摹研究直接关联他的创作。但在数年内历史条件的剧烈变化中,敦煌的艺术机构功能也由此发生转换,作为美术家创作的借重资源的位置也逐渐偏离。

  • 标签: 董希文 敦煌壁画 临摹 研究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残字拼合、内容接续、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究竟大悲经》、《善恶因果经》、《大辩邪正经》、《益算经》等4种疑伪经中的24号残卷(片)缀合为9组。通过缀合,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团聚一处;而借助于缀接后的写本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我们又可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作出更客观、可靠的判断。

  • 标签: 敦煌文献 四种疑伪经 残卷 缀合
  • 简介:这是一部从美术史角度系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的专著。本书入选了敦煌研究院学术史库、北京市“三个一面”原创出版工程,属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顺目,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市文创专项资金的资助。

  • 标签: 敦煌石窟 美术史 十六国北朝 简介 出版规划 艺术发展史
  • 简介:1920年以后,留在敦煌敦煌藏文写经,最少有3000卷左右的卷轴本和2000多张梵夹页流失,但却一直未引起敦煌文物界与学术界的重视。虽然这批写本近百年来也在陆续面世,但目前所见卷轴本不过400卷,而梵夹页基本上十数页。继续搜集这批敦煌写卷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 标签: 敦煌 藏文写经 再度流失
  • 简介:敦煌石窟保留下来的北魏时期洞窟与写经较前代大大增多,石窟画塑极其精美,与同时代中原佛教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认为,敦煌在北魏时期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北魏诸州置三刺史制度(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是一些北魏宗室成员活动于敦煌和写经流传到敦煌的重要原因,因此敦煌北魏佛教艺术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保持一致。

  • 标签: 三刺史制度 元荣 《魏书》
  • 简介: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以佛经内容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敦煌变文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是在1899年,学者在敦煌千佛洞佛经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变文钞本。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敦煌变文的校勘整理、词语考释和词典编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校勘整理为词汇研究的首要工作,而词典的编篡又是以词语考释为基础的。以敦煌变文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敦煌变文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 标签: 敦煌变文 词汇研究 综述
  • 简介:“佛教的思想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的书法作品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书法技艺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品境界的提升,我现在觉得名利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宝塔心经》未来也不会去考虑经济利益。”

  • 标签: 流失海外 复原 敦煌 书法作品 经济利益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青、赤、黄、白、黑)中,"青"作为"东方木"之色,代表了一种蓬勃向上富有生命力的颜色;而在中国古代的青绿山水画中,"青"作为"点睛"之色,也发挥着统领画面色彩的重要作用。历来对青色的研究多关注其象征文化的内容,本文则试图回到青色的物质基础,选取最具色彩感的唐代敦煌艺术为例,探讨其中的青色调的物质构成、颜料制取以及来源等问题。

  • 标签: 唐代 敦煌 艺术 青色 颜料
  • 简介:文章首先在王卡关于敦煌归义军时期道教文献之辨析和判定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敦煌道经写卷和其他道教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并作时代辨析,同时补充了几件为王卡未收录的道教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归义军时期的斋醮法事活动进行了考察,以便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敦煌 归义军时期 道教 道教文献
  • 简介:语用是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也要由此及彼地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语言表达的迁移运用。但是,最近笔者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三位

  • 标签: 学习语言 语言习得 思维规律 五年级 苏教版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