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新式急救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急救消耗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时间、心肌梗死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急救消耗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时间、心肌梗死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24±1.03)min、(6.21±1.24)min、(10.43±3.86)min、95%,均优于对照组(7.03±3.14)min、(10.25±2.2)min、(13.97±3.86)min、7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呋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等药物给予心肌梗死患者新式急救治疗,具有治疗总有效率高、急救消耗时间少、心电图检查恢复快、心肌梗死消失快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 治疗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较高,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走出疾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IABP在目前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此项救治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等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做出了论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IABP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7年8月之间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辩证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电图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0Caridalinfacrit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口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轻者仅觉胸闷,甚至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极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加强对AMI的护理可使病人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2。现将AMI的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合格率为94.28%(33/3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14%(34/35),零投诉。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收治的 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 46例,在急诊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 41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中有 1例再发心肌梗死,发病率为 2.2%; 45例护理满意,满意度为 97.8%;对照组中有 8例再发心肌梗死,发病率为 19.5%; 33例护理满意,满意度为 8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采取综合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AMI患者100例,同期血清cTnT升高的非AMI患者共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三组均在来院时抽血测定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AMI组与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结果AMI组及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AMI患者也可以出现血清cTnT升高,但升高水平不如AMI患者显著;cTnT结合CK-MB、心电图,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手段。

  • 标签: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非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观察熊果酸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5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和熊果酸低、中、高3个剂量组。梗死模型组和熊果酸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4h,假手术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冠状动脉。熊果酸组在术前4h分别给予熊果酸4、8、12mg·kg-1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梗死模型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观察熊果酸对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病理形态改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PGI2)及血栓素B2(TXA2)水平,以及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影响。结果熊果酸预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病理形态改变,下调血清中LDH、CPK、LPO、MDA含量以及血浆中TXA2和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FFA含量,增加血清中CAT和GPx以及血浆中PGI2含量。结论熊果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和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熊果酸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47)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47)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对策,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45例(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36例(76.60%)(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优质护理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对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效率97.22%。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及护理,加快疾病恢复,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选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接诊患者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急救期间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模式。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再发心梗率,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期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AMI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98例,接受介入治疗病人76例。结果两例术中出现室颤,两例术后拔鞘出现迷走反射,一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通过积极抢救处理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系统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析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患者诊治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致死1例,心律失常致死1例。结论: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临床治疗比较麻烦,必须加强心功能保护与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恶性心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诊治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有 15例,女性有 21例,他们的年龄在 40-65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是 5例侧壁梗死, 12例后下壁梗死、 10例正后壁梗死, 1例前壁梗死、 8例广泛性的前壁梗死。运用溶栓治疗方法与一般性治疗方法联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者控制,患者便秘的症状基本消失。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 33例溶栓治疗成功。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助于降低该病的病发率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临床症状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伴有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从入院开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用硝酸甘油来扩张冠状血管。记录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患者的疼痛与病情的关系,得出结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愈大,病情越严重,死亡的可能性愈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跟死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2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与吸烟、酗酒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有关。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 标签: 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对心肌梗塞患者的远期护航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MI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同时给予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并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存活出院率、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AMI不仅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治愈率,而且能够改善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