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家庭教养方式也影响着孩子对,  1.2 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父母对孩子不当的赞扬方式也影响孩子的成长

  • 标签: 儿童心理家庭 家庭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
  • 简介:摘要研究当代儿童心理特征有助于做好儿童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了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极位置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以获得更好的儿童心电监护电极位置。方法采用缩短电极距离的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分别测量50例儿童的体表监护心电图,比较两种不同电极位置所获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的差异,以及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的影响。结果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两种方式测量的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的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极位置可获得理想的体表监护心电图,而且不受体位影响,提示在儿童改良电极位置可以替代传统电极位置进行体表心电图监测。

  • 标签: 心电图 电极位置 P波 QRS波 儿童
  • 简介:儿童新的需要也是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儿童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和意识能动性本身也是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般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概括为遗传和环境、成熟和学习等几个因素

  • 标签: 产生发展 儿童心理产生 试论儿童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保门诊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提高儿保工作者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了解和关注,初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对我院门诊开设以来的228名儿童就诊原因进行分拆,采用X2检验。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111,就诊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率的高低与家庭环境、父母亲对儿童心理问题认识有关,家住城镇及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就诊率高。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诊原因不同,<6岁组主要就诊原因为行为问题、抽动症、言语障碍、健康咨询等;612岁组的儿童则以多动、学习困难为主。健康咨询有很大的比例,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结论基层儿保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健康宜教工作,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儿保门诊 心理卫生问题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防治需求增加对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人员等方面综述我国儿童心理保健服务开展情况。资料显示,近年来妇幼保健机构已成为我国儿童心理保健服务的主力军,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正朝着全面、系统、规范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儿童 心理保健
  • 简介:摘要儿童心脏移植是治疗年龄<18岁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1967年美国Adrian Katrowitz实施第一例儿童心脏移植,近五年全球80家单位每年开展500例左右。中国儿童心脏移植起步晚、发展慢。自1995年开展第一例儿童心脏移植以来,目前国内已登记病例超过130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心脏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儿童心脏移植受者选择及常用术式的操作要点、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的特殊操作,制订《中国儿童心脏移植适操作规范(2019版)》。

  • 标签: 心脏移植 儿童 双腔静脉法 双房法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患儿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期间心电图诊断为心房扑动的33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3例房扑患儿中有26例患先天性心脏病(78%),其中有ASD的14例,卵圆孔未闭6例,且年龄在0~6个月的占了7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发生心房扑动的基础,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是心房扑动的诱因,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儿童心房扑动 心电图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家长带孩子来心理科咨询孩子的问题,但到最后,八成以上的家长也成为心理医生的“咨询”的对象。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孩子的问题从某种程度说来就是家庭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

  • 标签: 家庭治疗 心理问题 儿童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治疗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残儿童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人们能对孤残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加深入的关注及了解,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100例儿童患者,统计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100例儿童中,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不详的情况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心理问题,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存在没有安全感;对于6~12岁的儿童,则主要是存在自卑感。结论儿童福利医疗工作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将服务范围扩大,加大健康宜教工作的力度,来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成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积累适合他们的教育材料;通过集体活动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以及设计贴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的班本课程,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行为。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当前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