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采样期间和重污染期间,秦皇岛市区PM25浓度分别为85.9μg/m3和180.7μg/m3,表明重污染期间大气复合污染更为严重.采样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为39.7μg/m3,其中SO42-、NO3-和NH+占总离子的66.5%,重污染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是采样期间浓度均值的1.5倍.重污染天气主要是受大陆均压场控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建议从完善重污染应急措施、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污染防控.

  • 标签: PM25 重污染 防控策略 秦皇岛市区
  • 简介:2015年及2016年的6月-8月,在北戴河近岸海域设立4个站点,进行海水叶绿素a及理化指标分析.监测结果显示,鸽子窝海域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8.93μg/L,老虎石海域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61μg/L;最大值发生在鸽子窝海域,为19.4μg/L,最小值发生在金沙滩海域,为2.01μg/L.总体上,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叶绿素a相关性显著的影响因素有无机氮、PO4-P、CODMn和pH值.

  • 标签: 北戴河 叶绿素A 分布特征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近年来,十堰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日益增加,成为仅次于细颗粒物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了解十堰市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利用2013-2017年历史观测数据,对城区臭氧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滨河新村点位和柳陂点位,在时间上呈现出工作日大于休息日的情况。夏季是城区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冬季臭氧浓度较低;一天中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

  • 标签: 十堰 臭氧污染 时空变化
  • 简介:运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原煤煤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含瓦斯煤固定轴向压力、卸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卸围压过程中瓦斯压力对煤样力学特性和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轴压加载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基本不变,泊松比逐渐减小;在定轴压卸围压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先小幅度增加,然后逐渐减小,泊松比则逐渐增大。瓦斯压力越高,煤样的承载能力越低,煤样发生破坏时相应的轴向应变和围压卸荷量百分比越小,而煤样破坏时的径向变形和扩容量越大。各应变围压柔量Δεi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且线性相关性良好。随瓦斯压力升高,轴向应变的围压敏感性降低,径向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围压敏感性显著升高。随瓦斯压力升高,煤样发生破坏时存储的弹性应变能Ue减小,而总能量U、耗散能Ud和耗散能比例Ud/U都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瓦斯压力 卸围压 原煤 力学特性 能量特征
  • 简介:通过对广西煤中硫的初步研究,基本查明广西煤中硫的三种赋存状态,即硫化物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同时,探讨了广西煤中硫含量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煤古地理环境的关系。

  • 标签: 黄铁矿 有机硫 硫含量 赋存状态
  • 简介:河北省1998年-2005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河北省地表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部分地区水污染矛盾仍很突出;水体总体污染减轻,但氨氮污染有加重趋势;主要湖(库)水水质稳定,但普遍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河北省改善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河北省 地表水 污染特征
  • 简介:易燃液体燃烧痕迹识别对助燃剂放火火灾调查至关重要。选用丙纶地毯和PVC地板革作为纤维和塑料地板的代表,以工业酒精作为易挥发助燃剂的代表,研究酒精用量、灭火方式等对燃烧痕迹形成及痕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未加载酒精的痕迹对比,发现丙纶地毯因热稳定性较差,燃烧后往往能形成烧坑或烧洞,其燃烧轮廓以典型的灰化形式存在,加载酒精的部位熔融严重,与地面紧紧粘连在一起;PVC地板革因为表面光滑,酒精在其表面不断流淌,燃烧后会留下清晰的轮廓,类似于细线状的印痕,而地板革本身基本不会燃烧。燃烧熄灭的方式也会对其炭化程度、燃烧图痕、残余形状产生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助燃剂放火 工业酒精 燃烧痕迹 火灾调查
  • 简介: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四种绣球属植物柔毛绣球、腊莲绣球、圆锥绣球和八仙花的叶表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四种绣球属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性状均不相同,圆锥绣球、腊莲绣球和八仙花的气孔为长椭圆形,而柔毛绣球的气孔为卵圆形;柔毛绣球的气孔密度最大,达到819.43个/mm2,圆锥绣球的气孔密度最小,仅为286.05个/mm2;表皮毛的长度、宽度、密度、形状和附属部件的特征也各不相同,腊莲绣球的表皮毛为线状,表面有许多丘状突起,柔毛绣球表皮毛呈薄片状,表面密布乳突状突起,圆锥绣球的圆锥状表皮毛上有很多星状附件,八仙花没有明显的表皮毛,但是其表面有颗粒状的附属物.由以上四种绣球属植物表皮微观形态的比较结果可知,表皮特征可作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

  • 标签: 绣球属 扫描电镜 气孔 表皮毛
  • 简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同质泊松过程检验、核平滑估计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R软件作图的可视化优点,对云南省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泥石流分布不均匀,灾害空间点模式分布与同质泊松过程的假定不符。此外,泥石流强度的核平滑估计和基于泥石流空间位置的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具有显著的聚集特征。其中,泥石流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贡山-维西-福贡、泸水-玉龙-隆阳-腾冲、盈江-陇川、金平-元阳-绿春等地区;较高聚集区位于华坪-永胜-鹤庆、沧源-耿马-镇康、景东-双柏-楚雄、马关、东川-会泽-巧家、盐津-大关-彝良等地区。泥石流灾害强度分布大致以怒江州泸水县南端至文山州金平县一线对称,尤其是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研究结论对识别云南省泥石流灾害风险、优化灾害监测站的分布、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优化救灾物资储备、改善救灾策略、完善巨灾保险救灾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标签: 泥石流空间分布 空间点模式 核平滑估计 聚类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2007年大连市环境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城市中心区O3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O3质量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00—17:00,比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滞后2h左右;O3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汽车尾气是近地面O3污染的主要原因。

  • 标签: O3 污染特征 光化学污染
  • 简介:为研究城区近地面SO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在山东大学对济南城市大气中SO2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济南城区SO2年均浓度为0.049mg/m3.SO2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SO2在采暖季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在非采暖季显示出单峰型日变化,这归因于非采暖季SO2排放量远低于采暖季.风向、风速与SO2扩散和输送密切相关,偏东方向,风速越大,SO2浓度越高;其他方向,风速越大SO2清除效果越好.

  • 标签: 二氧化硫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气象因素
  • 简介: [摘要]本文以衢州某山区滑坡为例,通过对勘查区边坡地质条件调查,查明滑坡的地质背景、范围、结构、规模、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评价滑坡整体稳定性、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等,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到边坡稳定性状态,为日后边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滑坡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
  • 简介: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 标签: 大气环境 污染现状 污染特征 改善
  • 简介:利用鄂州市城区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5-2016年的监测数据,对空气中臭氧(O)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市城区空气中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日变化呈单峰型且高峰段在13:00-17:00;月变化规律显示6月-9月浓度最高.日照、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臭氧浓度变化均有重要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产业规划、强化污染治理、加大科普宣传等防治对策.

  • 标签: 臭氧 变化规律 防治对策 鄂州市
  • 简介:对城市重大事故应急的安全学内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重大事故可持续应急的概念。提出对于某个城市特定事故的应急响应过程,应该符合自组织规律,运用自组织理论建立了城市重大事故应急的可持续性模型。研究表明,城市重大事故应急的发展过程,按照其内部应急资源的响应速度,可以分为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在理论上丰富了应急的内涵。同时指出了提高城市重大事故应急系统效能的途径。

  • 标签: 安全工程 过程性特征 自组织理论 可持续应急 重大事故
  • 简介:根据"十二五"期间淄博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别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呈近似"U"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冬春污染较重、夏秋较轻的规律;同时,通过对可吸入颗粒物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出淄博市具有南部、北部地区污染轻,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污染重的特点。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特征 变化规律
  • 简介: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环境学 氮素 分布特征 藻类数量 叶绿素 青海湖
  • 简介:为了解油田作业员工的安全心理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作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试结果及访谈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事故倾向理论,将整个油田作业员工群体分为易出现隐患、不易出现隐患及介于两者之间的3个群体,采用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方法,对易出现隐患和不易出现隐患的两个群体在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基层队伍气氛和安全意识5个方面进行群体安全心理特征描述。

  • 标签: 油田作业 中国石油 兴隆台 心理特征分析 事故倾向 基层队伍
  • 简介:城市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极端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等.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系统地评价城市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从而为城市生态服务的恢复和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从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城市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关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从机理、多因子综合、长期监测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本领域研究在现阶段受到的制约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标签: 城市土壤动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全球变化 土壤污染
  • 简介:为了对地铁颗粒物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密度均值,重点分析了地铁颗粒物在区间隧道内运动的受力情况,计算和对比了各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的密度随粒径变化较大,采用平均值表示更为合适,其中PM1、PM2.5和PM10的密度均值分别为2.562g/cm~3、3.766g/cm~3和4.043g/cm~3。由于地铁颗粒物独特的密度属性及区间隧道内特殊的流场环境,颗粒受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当颗粒粒径为1μm时,主要作用力呈现明显的分化,仅需考虑Brownian力和曳力;当颗粒粒径为2.5μm时,重力占据了足够的份额而不能被忽略,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和重力;当颗粒粒径为10μm时,Saffman力明显增大而不能被忽略,因此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重力和Saffman力。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地铁颗粒物 区间隧道 密度均值 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