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槲皮素对体外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的作用.方法:将药物加入G-BSA、GA-BSA、3-DG-BSA、post-Amadori糖化系统中,通过检测AGEs的生成水平,观察药物对不同途径、不同糖基化阶段的AGEs生成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G-BSA、GA-BSA、3-DG-BSA糖化系统中AGEs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post-Amadori反应体系中AGEs的生成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槲皮素可能只是非酶糖基化反应早、中期阶段的抑制剂,而对于后期阶段的作用不理想.

  • 标签: 槲皮素 非酶糖基化 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教育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和办学效益要有明显提高。”根据《纲要》精神,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 标签: 后期转化 复合型人才 医药商业 高等药学教育 模式培养 医药市场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市场机制,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毕业生就业领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也伴随着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用新的思维去研究和解决。

  • 标签: 毕业生就业 问题及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 医学生 探索 思维
  • 简介: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脂肪生成 脂肪酸 脂肪酸合酶 上皮间质转化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49种微生物菌株对人参皂苷Rg1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发现小型丝状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1858)与蓝色梨头霉(Absidiacoerulea3.3538)具有转化能力.经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放大培养,制备得到产物MT1与MT2,经化学与波谱技术鉴定,MT1与MT2为同一产物即人参皂苷Rh1.运用TLCS方法探索了真菌体系中底物人参皂苷Rg1与转化产物人参皂苷Rh1的生物转化动力学曲线.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MT2 TLCS 首次 微生物转化 波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的生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肺肿瘤血管生成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MRI以及CT扫描,分别分析和记录MRI、CT技术参数以及肺肿瘤动态强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对肺肿瘤的微血密度(MVD)进行观察,将各种值和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了Pm以外,各个参数都和微血管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灌注值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结论: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肺肿瘤血供情况信息,是一种新的肺肿瘤血管生成观察方法。

  • 标签: 医学影像 动态增强 肺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2014年最新统计,其发病人数为232670例,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人数为40000例,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次席[1].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女性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位居第二位[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城市人口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医学基因检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药并探索新方法,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因而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性研究新理念"应运而生,在近年学术年会上多次成为研究和谈论的热点[3].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环保、健康”的药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的优势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植物栽培和药用植物的大量栽培,常会喷洒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和药用植物的大规模栽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微生物转化技术 中药资源开发 中草药发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千里光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为进一步安全性评价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千里光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肝脏损伤,其发生与长期使用、使用剂量、品种混用、配伍使用、制备工艺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有关,尤其是长期服用是千里光致肝损伤、甚至产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千里光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导致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针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应亟待加强千里光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肝损伤毒性规律和物质基础研究,进而通过明晰肝毒物质基础的体内过程和“TD-TK”关联评价,制订体内安全限度,完善并提高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千里光 不良反应 成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静配医嘱审核服务的成效以及相关成因。方法 选择2020年01月-2020年06月在本院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SEP)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它与血红蛋白、血肌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1、2、3、4周进行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同时测定血常规、肾功能等。并将其中18例使用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者,和18例未使用者,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肾移植术后SEP的活性增高,同时伴随着血红蛋白上升,两者间呈正相关系(P=0.002),血肌酐下降越明显者,则SEP增高越明显,两者间呈负相关系(P<0.05)。术前使用或未使用rHuEpo对术后SE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测定SEP活性的高低,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对估计和监测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及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红细胞生成素 排异反应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机体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O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相对分子量
  • 简介:目的:促红素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中的有效性已经证实,但对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素的有效性尚未见评价,本文旨在作相应的观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41例CRF患者,分别予促红素100~150U/kg·周,皮下注射,观察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2周的血常规及血生化改变.,结果:用药后2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开始增高,第4、8、12周血红蛋白分别增高(8.5±12.4)g/L,(16.2±11.3)g/L,(21.9±14.1)g/L,红细胞压积增高2.4%±4.4%,4.7%±4.4%,7.1%±5.4%.除第2周白细胞轻度降低外,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素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监管科学是近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在医药产品开发和评价中,所用的科学技术必须进行改进,目前主要从8个主要领域来发展监管科学:(1)毒理学的现代化;(2)推动临床评价和个体化医疗的创新;(3)创造新的方法以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并提高产品质量;(4)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已经为创新技术的评估做好充分准备;(5)借助信息科学利用好各种数据;(6)推行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体系;(7)加快制定医疗对策以抵御各种威胁;(8)进一步发展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帮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做出知情决策。从转化研究角度,从监管科学到科学监管的发展,监管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监管科学与科学监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我国监管科学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转化研究 监管科学 科学监管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快速康复
  • 简介: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