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围术期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肿瘤术后7d天,POCD发病人数为37例(3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3~1.142,P〈0.05)、高血压(OR=0.267,95%CI0.105~0.676,P〈0.01)、麻醉时间(OR=1.003,95%CI1.000~1.00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OR=1.071,95%CI1.008~1.138,P〈0.05)可增加口腔肿瘤老年患者POCD发病的风险。结论:高龄、高血压、麻醉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天数是口腔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口腔颌面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器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性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器,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器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器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目的:对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颌骨功能重建患者做回顾分析。方法:对8例因良性肿瘤术后,创伤造成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骨移植,同期或延期种植术;选择性应用骨粉和骨生长引导膜;角化牙根移植,义怕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除1枚未实现骨愈台外,37枚修复重逢全部成功,取得颌面部外形与功能均理想效果。结论:颌骨损伤后,采用非皿管化和血管化骨游离移植,进行即刻或延期牙种植修复技术,能使患者取得颌骨功能性重建。

  • 标签: 颌骨缺损 肿瘤 创伤 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人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人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分别为(8.6±1.3)和(11.1±1.8),Walcoxon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人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即刻种植 即刻非功能修复 红色美学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做20mm×2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Prism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上颌窦外侧壁截骨 上颌窦黏膜 MUC5AC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组织再生中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微环境对MSCs的影响尚不清楚,影响其临床转化应用。因此,在揭示其调控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基因改建或细胞因子的辅助应用可以在微环境下调控MSCs功能、促进临床条件下的组织再生。表皮调节素(EREG)作为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的一位特性成员,参与MSCs介导的多种组织再生过程,并对MSCs功能维护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EREG的结构功能、EREG对MSCs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通过旁分泌调控MSCs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表皮调节素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组织再生
  • 简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包含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广泛开展,针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候选突变位点。但这些突变大多位于易感基因的非编码区域,且仅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需要后续的功能研究来验证这些突变的真实致病性。目前唇腭裂编码区变异的研究方法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致病机制的差异,该法对研究非编码区变异将不完全适用。因此,本文将从大数据利用、软件功能预测及体内外功能实验三方面对非编码区变异后续功能研究进行介绍,为将来更多唇腭裂非编码区突变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非编码区变异 功能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寻找缩短牙槽嵴低平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适应期的方法,尽早恢复咀嚼、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牙槽嵴低平老年人初戴全口义齿47例,年龄62-72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4例,初戴全口义齿进行口腔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常规戴牙。分别行两组戴牙1周、5周吞咽功能、咀嚼效率、满意度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戴牙统计数据分析,1周、5周时吞咽功能、咀嚼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时P〈0.01,5周时P〈0.05);1周时固位、咀嚼、语言、舒适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坚固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固位、舒适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语言、外观、坚固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槽嵴低平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行口腔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提高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缩短适应期。

  • 标签: 全口义齿 初戴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评估采用不翻瓣技术在无牙[牙合]下颌骨种植的2个与4个种植体,其所支持的螺丝固位金属烤塑跨牙弓修复体在即刻修复下颌无牙[牙合]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来自两个不同试验中心的60位患者随机分组: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2组,另外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4组。以至少40Ncm的扭矩植入种植体.并即刻负重。通过对修复体、种植体是否失败.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8位患者进行了翻瓣处理。2位患者的2个种植体因没有达到计划植入的扭矩而被更大直径的种植体立即代替。即刻负重4个月后.没有发生1例种植体脱落或种植失败。1例生物力学并发症在all—on-2组发生,4例发生在all-on-4组。在并发症方面,all-on-2组与all-on-4组之间以及两个试验中心都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这些负重后4个月的初步试验结果提示.仅仅2个种植体就可支持即刻负重的下颌骨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长期的疗效(10年左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牙种植 不翻瓣技术 即刻负重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觉昼夜节律的差异,以指导选择老年人缺失牙修复最佳就医时间。方法:在24h内7个等距间隔时间点,测定20名受试老年人上颌中切牙(切牙组)和下颌第一恒磨牙(磨牙组)牙髓活力的阈值,运用Halberg余弦法分析切牙组和磨牙组牙髓感觉功能的生物节律,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两者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感觉阈值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分别出现在0:00与12:00。磨牙牙髓感觉闽值的振幅、振幅比中值大干切牙,整体水平和中值略高于切牙。结论:老年人切牙与磨牙的牙髓感觉功能均具有昼夜节律性,感觉最迟钝和最敏感的时间分别在0:00与12:00。

  • 标签: 老年人 牙髓感觉阈值 昼夜节律 前牙 后牙
  • 简介:目的:探讨miR-223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miR-223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RANKL和骨保护素(OPG)的表达,计算RANKL/OPG比值的改变。结果:过表达miR-223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的表达明显下调,RANKL/OPG比值下降。结论:miR-223可调控RANKL的表达,破坏RANKL/OPG比例的平衡,改变破骨细胞的微环境,影响破骨细胞分化。

  • 标签: 微小RNA-223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 简介:目的有不同病症的面部疼痛和头痛的病人往往同时伴有全身功能紊乱和患者个性特征的症状。本研究的目的:①在颞下颌关节病(TMJ)和其它类型的面部疼痛和头痛患者群中确定这些伴随症状的流行情况;②评估这些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焦虑水平;③这些症状在被观察的这些人群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共有243人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71人有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内病变,52人有紧张性头痛,68人有偏头痛,26人有每天发作的慢性头痛,或者象躯体性异常的面部疼痛疾患。同时还评估了23种症状,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和斯皮尔伯格焦虑(STAI)状态和性状调查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数计算。组间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T检验、logisistic回归分析,以张力性头痛为共同对照组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结果TMJ组有以下特点:①各组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低;②MMPI和STAI的数值明显偏低;③除了恐怖症和情绪性、转换性和压抑性MMPI特性外,几乎所有病状的比值比都小于1。面痛患者组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组绝大多数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高,MMPI和STAI的数值也比较高。结论有些类型的头痛和面痛和某些个性变化以及相伴的症状的存在有关,这些变化与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和面痛有着特殊的关联。与此不同的是颞下颌关节的囊内病变显示,伴随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并且有正常的个性特征。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头痛 面部疼痛 个性特征 伴随症状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的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d和14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的神经递质较多.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 标签: 翼外肌 下颌前伸 透射电镜
  • 简介:目的检测种植体功能矫治器作用下Beagle犬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在种植体功能矫治治疗后4、8、12周处死,制备左侧髁突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髁突后上部表达最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VEGF表达在4周时明显增加,在第8周时达到最高.结论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VEGF的表达有所增加,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的改建,并且更多的促进了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髁突软骨内骨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髁突
  • 简介:釉质发育不全是一种遗传病.可导致乳牙和恒牙的釉质结构异常。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各异.主要包括牙齿结构异常.形态异常及牙齿敏感。本文报告了一例由于钙化不良型釉质发育不全导致严重美学缺陷的病例.对其采用复合树脂和烤瓷冠修复.进行功能性美学重建。

  • 标签: 釉质发育不全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文对1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 患者的正畸治疗做了分析,并对10名患者正畸治疗后颅面形态与口颌功能的变化做了说明。(1)患者经过正畸治疗,颅面形态的改变多为牙齿、齿槽的变化,软硬组织侧貌改善不理想,但患者下唇外翻得到改善。(2)正畸治疗后,患者息止间隙减小,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得到改善,颞颌关节状况改善。(3)经过正畸治疗,咀嚼肌功能得到提高,肌肉活动协调,但唇肌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形态 功能
  • 简介:Ⅱ类错在上下颌骨位置、形态、大小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功能性矫治器治疗Ⅱ类错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部分病例治疗后有复发。因此,探究其复发原因与不同表现形式的Ⅱ类错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证范围,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Ⅱ类错的颌骨特征、Ⅱ类错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及功能性矫治器的针对性治疗方面内容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功能性矫治器 Ⅱ类错 颞下颌关节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BCL6共抑制因子(BCOR)异构体(BCOR-short)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HA-BCOR-short逆转录病毒载体在SCAPs中过表达BCOR-short,Western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研究SCAPs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实时定量RT-PCR检测SCAPs中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N)和转录因子AP2A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HA-BCOR-short可以在SCAPs有效的过表达;ALP活性结果显示过表达HA-BCOR-short抑制SCAPs的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A-BCOR-short明显抑制SCAPs体外矿化能力;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HA-BCOR-short明显抑制SCAPs中BSP、OCN和AP2A的表达。结论:过表达BCOR异构体BCOR-short可以抑制转录因子AP2A的表达,并且抑制SCAPs体外成骨分化功能

  • 标签: BCL6共抑制因子 异构体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