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巢蛋白(nestin)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祖细胞,脊髓损伤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室管膜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外源性NGF(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体重、血钙及骨结构影响,进而说明NGF在神经源性骨质疏松康复中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组和失神经支配注射NGF组,30d称重、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NGF,体重、骨小梁量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大鼠骨质疏松程度,并可增加因失神经导致体重减轻,而各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NGF在神经性瘫痪骨质疏松康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NGF 失神经支配 大鼠 骨质疏松 外源性 注射
  • 简介: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妇女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50—79岁、绝经1年以上社区女性208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至腰,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妇女各年龄段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QCT诊断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程度稍重一些,昆明地区绝经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QCT 骨质疏松症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环损伤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在骨盆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钉棒系统 骨盆后环 内支架
  • 简介:本文报告了应用利维爱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PMO)8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0.03岁,绝经时间为5-23年,平均14年,应用利维爱2.5mg,隔日一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自觉症状改善者(有效率)为91.8%,治疗前后分别用Luna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2-4骨密度(BMD),治疗50-69岁组明显提高(p<0.01),70-81岁组BMD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没有一例出现再来月经者。本治疗结果表明利维爱是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较好性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利维爱 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BMD 自觉症状 L型
  • 简介:尺、桡骨下1/4骨折常见于发育中骨骼,是小儿常见骨折,有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由于骨折部位特殊,治疗效果常不理想。自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我们共治疗儿童前臂下段骨折14例,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再移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折固定 再移位 小儿 原因分 尺桡骨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采用铣刀与普通枪式咬骨钳在严重颈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40例严重颈椎纵韧带骨化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8~75岁,平均56.2岁。随机分为铣刀减压组及普通减压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减压时间、出血量、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铣刀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34.0±9.8)min,减压失血量(166.7±52.1)mL,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仅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0.9%。单纯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53.6±18.90)min,减压失血量(331.5±90.5)mL,术中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57.6%,两组在手术减压时间及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铣刀对严重颈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与普通减压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减压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 后路 铣刀
  • 简介: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方法始终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后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可达到和前路手术同样远期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骨化物大病例中,前路手术疗效更理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6例椎管成形术临床疗效,以明确决定其疗效相关因素。66例患者于1986年~1996年间行椎管成型术治疗纵韧带骨化,术前均有髓性症状。平均随访10.2年(5~20年)。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成型术 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 手术疗效 椎管成形术
  • 简介:以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作为文献基本分类标准,进一步以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细化分类,分别对自2004年至2014年近11年来针灸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作用实验研究进行了由浅入深分类综述。在体实验方面,分别从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及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雌激素及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每个指标所属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每条文献详细介绍了动物分组、针灸选穴及治疗方法、检测指标及结果等;离体实验方面,整理总结了关于针刺血清对大鼠破骨细胞数量、骨吸收功能及其凋亡影响实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价,指出目前研究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大鼠模型差异、针灸取穴施术多变,以及针灸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未明等;提出了下一步探究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针灸疗法 实验研究 综述
  • 简介:患者创伤脊柱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凸畸形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前述研究发现占位率〉60%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椎管成形术疗效较差。后续研究分析了1996年后作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纵韧带骨化病例。27例患者于1996年~2003年间接受前路手术治疗。平均随访6年(2~10年)。神经功能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与前述研究中66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在占位率〉60%纵韧带骨化病例中,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减压融合术 前路手术治疗 后路椎管成形术 JOA评分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肥胖女性中骨密度(BMD)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自然绝经1~5年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年龄40~55岁,按照双能X线检测结果选择正常骨量组39例,骨量减少组37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所有受试者测定体脂、BMD、骨矿含量(BMC)和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硝酸甘油介导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绝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MD和BMC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ED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骨量减少组(分别为5.45±2.99、7.76±3.70和7.32±3.4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BMD、BMC均与EDD相关(P〈0.05和P〈0.01)。结论肥胖女性绝经骨质疏松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对绝经肥胖女性低骨量人群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肥胖 骨密度 血管内皮功能 绝经后
  • 简介:目的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各因素对低钠血症影响。方法以145名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颈髓损伤位置、损伤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脑外伤、是否合并感染、是否使用呼吸机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对颈髓损伤低钠血症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脑外伤、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低钠血症是否发生具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低钠血症是否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对于急性颈髓损伤低钠血症患者,其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是是否发生低钠血症重要影响因素,而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影响可视为和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LOGISTIC模型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radius)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绝经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绝经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妇女绝经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妇女骨量值重要因素。

  • 标签: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密度 骨质疏松症 绝经 危险因素
  • 简介: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临床上最常见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旋外旋和旋外展型骨折简称为旋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旋应力引起骨折,外踝骨折块较小,内固定骨折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例旋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踝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旋后 改良 早期功能锻炼 分类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固邦")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ALP、骨钙素、尿NTX及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结果应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12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尿NTX(T值4.499)及ALP(碱性磷酸酶)(T值9.833)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对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是有效,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 标签: 阿仑膦酸钠肠溶片 绝经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观察“三髓粉”对绝经妇女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改善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S组(三髓粉组):36例每人每天食用三髓粉2袋(钙含量为900mg),C组(钙尔奇D组):30例每日服用钙尔奇D1.5片(钙含量900mg),均连续服用6个月。所有参加者试验前后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髋部骨密度(BMD),并对骨症状变化进行记录。S组试验前后加测尿羟脯氨酸(U—HYP)、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结果试验S组大粗隆、Ward’s三角区及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增加1.61%,增加者占75%;骨症状中腰背痛、关节痛、手足抽搐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C组骨密度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前后S组U-HYP、血压、血脂、血糖等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三髓粉”可作为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llen打击法制作狗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脊髓损伤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S-100B含量于伤2h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10h降至正常,而且血清和脑脊液中两者含量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于脊髓损伤显著增高,有望成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测标志性蛋白之一.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 S-100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含量 升高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骨代谢相关性。方法将300例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按T值分成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骨代谢指标,分析血脂各成分与骨代谢之间关系。结果(1)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HDL—C与OT、TrACP、uNTX/Cr存在正相关(r1=0.134,P1=0.020;r2=0.181,P2=0.002;r3=0.126,P3=0.030),与BALP无相关性;TC与TrACP呈负相关(r=-0.153,P=0.038),与OT、BALP、uNTX/Cr无相关性;TG、LDL—C与OT、BALP、TrACP、uNTX/Cr均无相关性。(2)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限和BMI影响因素,HDL—C与TrACP、uNTX/Cr仍存在正相关(r1=0.160,P1=0.010;r1=0.125,P2=0.045),而HDL—C与OT、TC与TrACP间相关性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HDL—C与TrACP、uNTX/Cr存在正相关,与OT、BALP无相关性;而TC、TG、LDL—C与OT、BALP、TrACP、uNTX/Cr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血脂 骨质疏松 骨代谢 2型糖尿病 绝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