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恶性体液。痛风是由于遗传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一组疾病,它是由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一种或多种病变临床综合征。痛风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反复发作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骨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

  • 标签: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排泄减少 骨关节病变 治疗 嘌呤代谢紊乱 关节活动障碍
  • 简介:为评价特乐定(MFP-ca)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有效和安全,北京协和医院和301医院分别进行了一个前瞻,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每个医院分别收集腰椎骨密度降低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病人服用特乐定1片tid(15mgF^+-450mgCa^2+/天),另一组病人服用钙剂(450mgCa^2+/天)作为对照,治疗期限为6个月,协和医院特乐定组病人骨密度(BMD)6个月后平均增加2.6%,对照组下降1.7%。301医院特乐定组病人BMD增加2.5%.对照组病人BMD下降0.5%。两个医院结果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和0.0099)。两个医院前瞻、双盲试验说明,特乐定6个月治疗对有骨质琥橙中国妇女腰椎骨密度已有明显增加。该研究同时说明特乐定治疗是安全可靠

  • 标签: 治疗 病人 医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对照组 谷酰胺
  • 简介: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主要原因,其确切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在研究髓核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技术。传统酶消化法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 培养基 比色法 蛋白聚糖类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与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14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
  • 简介:化脓脊柱炎,又称脊柱化脓骨髓炎,占所有骨髓炎4%,包括椎骨骨髓炎、椎间盘炎和硬膜外脓肿。该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但近年有文献报道老年人或者免疫系统受损伤者也容易发生。化脓脊柱炎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误诊漏诊,容易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确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化脓脊柱炎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就化脓脊柱炎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脊柱炎 化脓 综述文献
  • 简介: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生多与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正确护理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告老年(大于65岁)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整体护理过程中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训练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辅助运动、减少各种潜在诱发因素是护理工作重要方面。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尤其是腓总神经由于其解剖位置表浅、固定,临床上多见于膝部损伤.也较多见于帽窝内肿物压迫和体位不当压迫所致。本文探讨是由于体位不当所致胙总神经损伤.又称自体压迫胙总神经损伤。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压迫 自体 体位不当 腓总神经损伤 常见 膝部损伤
  • 简介:椎间盘源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变化引起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椎间盘源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椎间盘退行变是腰腿痛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改变是髓核中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胶原类型改变及伴随水分丢失.

  • 标签: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椎间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joint)简称Z关节(Zjoint),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椎间小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椎间小关节综合征(facetjointsyndrome)”定义,即椎间小关节出现骨关节炎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下腰痛和臀部大腿放射痛心。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评价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和安全差异。方法荟萃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11年)、EMbase(1966~2010年)、Cochrane图书馆(2010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有关采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和安全是否有差异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使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对照研究6项(760例)。各项研究中腰椎BMD升高幅度存在异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特立帕肽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腰椎BMD升高幅度比阿仑膦酸盐组高5.16%(95%CI,4.07%~6.26%),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高钙血症(2.84%,特立帕肽组),背痛(3.98%,阿仑膦酸盐组)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e分析,合并OR值为O.75(95%CI,0.51~1.11),P=0.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升高幅度高于阿仑膦酸盐,二者安全近似,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前瞻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特立帕肽 阿仑膦酸盐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教学培养难度。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因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曾行后路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2.6个月)出现新难治持续下腰痛症状病例。本研究运用骶髂关节内封闭进行诊断治疗。阳性标准:疼痛缓解≥7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阳性12例(28.57%),是否融合L5/S1、术后疼痛缓解期是否≥3个月与诊断阳性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部分可能是由骶髂关节病变引起,L5/S1融合可能促进骶髂关节发生退变。症状以下腰痛症状为主者,手术应慎重。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腰痛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糖尿病骨质疏松(Diabeticosteoporosis,DO)是指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并发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等易发生骨折一全身、代谢骨病,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高血糖、钙磷代谢障碍、胰岛素不足、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细胞因子及遗传因素等。目前对DO发病机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目的,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多节段狭窄者.2000~2003年,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治疗 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
  • 简介: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骨关节炎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有效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关节炎所致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骨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苷可有效治疗骨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苷治疗骨关节炎有效及安全,尚需更多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研究方向。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作者: 王雪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第21期
  • 机构: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富加镇卫生院),四川眉山620500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系统性疾病,其病因不够明显并且呈现慢性特征,常以炎滑膜炎为主,是手部、足部小关节对称关节炎,部分患者还伴有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等特征,会让患者关节畸形并且丧失一定功能。综上,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且具有全身、慢性等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较为安全治疗方法是使用镇骨驱风贴,能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延缓病情、优化体质,能控制激素撤减过程中反复发病危险,从而控制疾病进程。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