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 标签: 芬太尼 局麻药 混合液 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丁卡因
  • 简介:目的: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期间,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变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方式,比较两种通气法对诱导期镇静药和镇痛药用药量与术后脱离呼吸机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SAI~Ⅲ级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术中采用IPPV通气方式;B组21例,术中采用BIPAPA通气方式。记录两组病人诱导插管期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以及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人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高于B组,P<0.05;A组病人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BIPAP能维持较好的通气/血流分布和通气效率,较适宜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病人。

  • 标签: 神经外科 全麻手术 呼吸机 间歇正压通气 变相气道正压通气 镇静药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采用手术治疗;Ⅱ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Ⅲ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治疗前病变范围与症状无明显差异。出院时Ⅰ、Ⅱ、Ⅲ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5%、87%、95%;出院后120例均随访一年,Ⅰ、Ⅱ、Ⅲ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82%、9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首选非手术治疗,以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为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硬膜外阻滞 骨盆牵引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同等剂量的舒芬太尼(10ug/kg)和芬太尼(10ug/kg)用于冠脉搭桥病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程度。方法:择期冠脉搭桥病人35例,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7例和芬太尼组(F组)18例。术前一小时口服安定10mg,术前半小时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mg/kg,哌库漠铵0.15mg/kg,S组舒芬太尼5ug/kg,F组芬太尼5ug/kg,维持麻醉药间断给予哌库溴铵,在切皮前和劈胸骨前共给予S组舒芬太尼5ug/kg、F组芬太尼5ug/kg。两组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根据血压调节剂量。在切皮前和劈胸骨前根据情况追加咪达唑仑,两组术中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和硝酸异山梨酯,当血压小于术前30%时给予去氧肾上腺素,心率小于45次,分时给予654-2。用EdwardsVigilanceCCO记录两组术前,麻醉前,麻醉后1、3、5、10分钟,切皮前,切皮后,劈胸骨前、搭桥葡、搭桥后、关胸前及术毕的MAP、HR、CVP、MPAP、CCO,SVO2、CI、SVR、PVR、PCWP,并记录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术后记录拔管时间,镇静程度及麻醉药的用量。结果:诱导到诱导后10min,两组HR和MAP较入室都有明显下降(P〈0.05)。切皮后1min及劈胸骨前F组MAP组高较明显(P〈0.01)。但S组变化不明显(P〉0.05)。HR在开始搭桥后两组都较切皮前有明显升高(P〈0.05)。CO及CI两组都较术前有明显升高,但S组(P〈0.01)升高的较F组(P〈0.05)更明显(P〈0.01)。SVRS组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维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和硝酸异山梨酯的最无明显差异(P〉0.05),单次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和654—2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的用量S组明显少于F组(P〈0.01)。两组术后拔�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 简介:腰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并发症较多,因此在较长时间以来已被临床基本弃用。但自Lischte发明“特殊的具有双重功能的联合穿刺针”(由蛛网膜下腔“笔尖式”25号穿刺针及前端带有背孔用为硬膜外腔置管的硬膜外腔穿刺针,两者配套组成),开创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标签: 剖宫产术 并发症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维库溴铵是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本文通过肌肉松弛监测仪,观察维库溴铵单次静脉注射与静脉持续输注两种不同给药方法的作用时效,探索临床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合理方法。

  • 标签: 维库溴铵 静脉输注 临床时效 肌松药物 血药浓度
  • 简介:对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施行急救复苏,或在围麻醉期处理中,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至关重要的原则。脑外伤病人常发生返流、恶心和呕吐,致声门常沾有胃液等污染物,本文目的在了解这类沾染物的性质与pH值,藉以对脑外伤病人产生吸入性肺支气管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外伤病人 PH检测 性质 声门 急性 围麻醉期处理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麻醉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小于1h者定为短小手术,超过1h者定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P—F组先单次芬太尼0.83μm/kg和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继以芬太尼0.013μm/(kg·min)和丙泊酚0.1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M—K组先单次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继以咪唑安定0.83μm/kg和氯胺酮0.025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效果比较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的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化的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清醒镇静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择期局麻辅助镇静技术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手术开始前均予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分为两组,分别泵注镇静复合液,M组泵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8例,注速为0.1mg/(kg·h)和1μg/(kg·h);P组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4例,注速分别为2.5mg/(kg·h)和1μg/(kg·h)。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术中有无注射局麻药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P组在停药后SpO2及SS恢复较迅速,与M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对手术过程的记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均良好,以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组的病人清醒迅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镇静 整形手术 局部麻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 简介:目的: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浓度(1.25mg·ml^-1和2.0mg·ml^-1)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程度的差异。方法:30例行下腹部手术或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后用Baxter微电脑镇痛装置罗哌卡因PCEA,组I浓度为1.25mg·ml^-1,组Ⅱ为2.0mg·ml^-1。PCEA设定参数均为单次剂量6ml,锁定时间60min,背景剂量1ml,限量7ml·hr^-1。结果和结论:两种浓度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对运动阻滞的程度都很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但浓度为2.0mg·ml^-1的罗派卡因在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浓度为1.25mg·ml^-1的罗哌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术后 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 运动阻滞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不同配伍镇痛液之间的镇痛效应及并发症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观察比较曲马多、芬太尼、马啡不同配伍镇痛液的PCEA镇痛效应,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配伍 术后病人 自控硬膜外镇痛 曲马多 芬太尼 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