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硬膜外针直接注射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两种方式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80例健康待产妇,年龄(27.1±3.0)岁,年龄范围为20~3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针组和硬膜外导管组,每组40例。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结果硬膜外针组最终有36例产妇纳入研究,硬膜外导管组最终有35例产妇纳入研究。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针组疼痛缓解时间[(9.27±5.40)min]与感觉达到平面T10的时间[(7.35±4.76)min]均快于硬膜外导管组[(12.12±4.12)min、(11.00±3.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针麻醉镇痛效果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导管麻醉,且不影响分娩镇痛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针 硬膜外导管 镇痛起效时间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硬膜外注射曲马多组,对照组不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曲马多组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1mg/kg。观察并记录注药后1h内体温、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注药后1h的体温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但无明显差别,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别。对照组寒战总发生率为47%,曲马多组为1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可降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标签: 曲马多 寒战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注入吗啡预先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和手术结束前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mg。术后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吗啡的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术后镇痛时间长,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硬膜外预先注入吗啡具有一定的预先镇痛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硬膜外注射 吗啡 预先镇痛 临床研究 妇科手术
  • 简介:二.结果3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术后膀胱挛缩痛,膀胱肿瘤患者9例,其中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23例

  • 标签: 持续注射 挛缩硬膜外 控制膀胱
  • 简介:2001-03~2003-05,我科对剖宫产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止痛,经过2年的观察,其止痛效果较好。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 吗啡 止痛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复合液对大白兔硬膜外腔粘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地塞米松组(n=10)和曲安奈德组(n=10)。手法切开硬膜外置管,正常对照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射生理盐水0.2ml/kg,地塞米松组与曲安奈德组分别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50mg/kg地塞米松+2.50mg/kg利多卡因混合液与0.50mg/kg曲安奈德+2.50mg/kg利多卡因混合液,每周1次,持续3周。治疗21天后,取L2-3节段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硬膜及神经组织情况。结果 经HE染色后,正常模型组硬膜外腔及神经根有极少量炎性细胞,肉眼未见组织瘢痕增生;地塞米松组硬膜外组织可见炎性渗出,肉眼仍未见组织瘢痕增生;曲安奈德组硬膜外组织可见部分中性粒细胞浸润,量较少,胞质内偶见少量空泡;肉眼仍未见组织瘢痕增生及组织粘连情况。结论 多次连续硬膜外注射颗粒型激素曲安奈德、水溶性激素地塞米松,硬膜外组织病理学可见炎性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为多次有创穿刺引起。而神经根及硬膜未见粘连及其他器质性变化,此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应该是安全的,本研究意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硬膜外腔 神经根 粘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采用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腰麻阻滞平面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初产单胎剖宫产孕妇80例,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n=40)与硬膜外注射药物(对照组,n=40)对腰麻阻滞平面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小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对肌松要求可满足,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率相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腰麻后取10ml生理盐水经硬膜外注射,可使腰麻阻滞平面提高,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使运动阻滞时间缩短,可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

  • 标签: 腰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剖宫产 腰麻阻滞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妇产科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78例,根据随机法将她们分成EM组、PCI-FA组及MF组,给予EM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吗啡2mg,给予PCI-FA组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给予MF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1mg,联合使用PCI-F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6、24、48h的VAS和术后48h镇痛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和PCI-FA比较和EM组比较,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MF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妇产科术后,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效果良好,见效快、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腔 吗啡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与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1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PCE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更能减少PCEA按压次数,且对母婴的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手段。方法对9岁以上的62例破伤风患者均行硬脊膜外留置导管,注射0.5%~1%利多卡因5~10ml,根据患者抽搐的情况而定,一般间隔6小时可重复注射一次。对8例重型破伤风患者可在硬脊膜外同时置两根导管,一根导管置入高位,一根导管置入低位。结果用利多卡因硬脊膜外注射治疗破伤风62例,效果满意。治愈58例,死亡4例(6.45%)。结论破伤风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破伤风 利多卡因 硬脊膜外注射
  • 简介:目的:探封剖宫产术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采集新生儿和产妇尿样,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尿液中吗啡及代谢产物。结果:96.6%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P

  • 标签: 剖腹产 术后镇痛 硬膜外注射 吗啡 新生儿 荧光偏振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潜伏期硬膜外长间歇脉冲注射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初产妇(足月单胎、头位)78例,年龄22~35岁,BMI 18.0~30.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n=39):常规硬膜外阶梯式脉冲注射组(C组)和硬膜外长间歇脉冲注射组(L组)。2组均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镇痛泵配方均为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C组潜伏期脉冲剂量8 ml,间歇时间1 h,活跃期脉冲剂量10 ml,间歇时间1 h。L组潜伏期给予首次脉冲剂量10 ml,1.5 h后测量麻醉平面,当平面低于T10时即刻给予脉冲剂量10 ml,反之则15 min后再次评估,当间歇时间达到2 h后无论平面是否低于T10均给予脉冲剂量10 ml,活跃期脉冲剂量10 ml,间歇时间1 h。于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以及分娩时记录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泵药物总用量、下肢Bromage分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最终每组纳入30例产妇。与C组比较,L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镇痛泵药物总用量减少(P<0.01),各时点NRS评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下肢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脉冲注射技术进行分娩镇痛时,潜伏期脉冲间歇延长至1.5~2.0 h可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相比阶梯式给药可进一步降低镇痛药物用量,减轻对产程的影响。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间歇脉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