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合针刺(体针加头针)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上肢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1.9%,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P=0.002)。治疗组偏瘫下肢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只有81.3%,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99,P=O.003)。结论采用头针体针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更显著。

  • 标签: 中风 偏瘫 头针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早发生(EOLC:年龄≤50岁)和晚发生(LOLC:年龄≥70岁)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特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P21、P53、CerbB2表达状况以及与发生早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平行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6月~9月初治的术前评估可完全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早发生48例晚发生52例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表达状况,统计方法为卡方及t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LC和EOLC中从不吸烟分别是38.5%和25%,被动吸烟13.5%和35.4%,吸烟48.0%和39.6%;P=0.03;LOLC和EOLC的肿瘤家族史分别为9.6%和29.2%,P=0.01;LOLC和EOLC中EGFR阳性分别是32.7%和62.5%;P=0.003;LOLC和EOLC中FVC分别是94.54±14.30和104.29±15.59;P=0.002;FEV1分别是87.73±14.97和95.83+14.0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和EGFR阳性表达增加了EOLC组风险,RR:3.87(1.27-11.77)和3.43(1.51-7.81)。EOLC组FVC的RR为1,LOLC组FVC的RR为095(0.92—0.98)。结论早发生和晚发生非小细胞肺癌在吸烟状态、家族肿瘤病史、EGFR表达、肺功能上存在差异。其中尤以肿瘤家族史和EGFR阳性、肺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家庭 吸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54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存在明显诱因者较少见(39.6%),出血方式表现为呕血者较少见(21.6%),其伴随疾病(49.4%)和并发症(21.4%)较多,再出血率(16.9%)和死亡率(11.7%)较高。出血病因中,老年人以胃溃疡最多见(27.9%),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8.8%)及胃癌(18.2%);而中青人以十二指肠溃疡(34.3%)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16.3%)及胃癌(10.6%)。老年人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人,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则低于中青年人(P〈O.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 标签: 胃肠出血 胃溃疡 胃肿瘤 死亡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的生存率、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例,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为(76.90±9.05)岁,男女比例为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伴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与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年内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再发率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危害最大、三年内死亡率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伴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临床特点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复习547例结肠镜发现,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人,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高于非老年人.大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上升,临床症状以贫血、隐血老年人为多见。右半结肠癌发病率上升。同时癌预后差,早期癌预后好。五年生存率老年人高于非老年人。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老年人大肠癌最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人大肠癌 非老年 结肠镜诊断 临床分析 预后
  • 简介:慢性功能性便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以中老年人多见。慢性功能性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临床上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根据便秘的治疗原则应首先进行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补充足量膳食纤维。

  • 标签: 老年功能性便秘 近期临床观察 对症治疗 慢性功能性便秘 生活质量 排便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共121例,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老年组44例,非老年组7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检验及影像检查资料。结果老年组中临床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乏力、黄疽,非老年组中为乏力、纳差,组间比较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老年组的TBIL、DBIL、ALT、AST、ALP、GGT平均值均略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免疫抗体检验结果显示,PBC患者检出率最高的是AMA、AMA-M2及ANA抗体。老年组中AMA、AMA-M2、Gp210、Sp100的检出率略高于非老年组,ANA的检出率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确诊晚,发现时大部分均已进入症状期以后,表现为乏力、黄疸、纳差等,肝硬化、腹水的发生率高。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用特比萘芬治疗30例老年甲真菌患者的结果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和比较.结果30例中痊愈5例(16.6%),显效6例(20%),有效13例(43.33%),无效6例(20%),总有效率36.67%.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1例(3.3%),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口服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国产特比萘芬 甲真菌病 老年人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6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溴吡斯的明60mg口服,每天3次;膀胱功能训练每天3次,10d一个疗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电针每天1次,每次30min;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及残余尿(residualurinevolume,RUV)、最大尿流率(maximumflowrate,Qmax)、排尿量(voidingvolume,VV)、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maximumflowratepressureofdetrusor,PdetQmax)、最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最大膀胱容量(maximumcystermetriccompacity,MCC)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RUV明显下降[(14.49±5.31)mLvs(100.76±54.08)mL,P〈0.01)];MCC显著增加[(383.56±40.77)mLvs(330.55±45.37)mL,P〈0.05)];Qmax增加[(14.89±3.81)mL/secvs(6.37±2.37)mL/sec,P〈0.01)];VV显著增加[(188.84±23.05)mLvs(34.49±47.29)mL,P〈0.01)];PdetQmax增加[(35.09±4.48)cmH2Ovs(10.91±6.25)cmH2O,P〈0.01)];Pdetmax明显增加[(42.26±5.38)cmH2Ovs(9.98±6.11)cmH2O,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对于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宫颈癌 尿潴留 电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炎症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137例,分为老年组(n=92)和非老年组(n=45),收集并比较2组的临床、检验、肺通气功能及影像检查等资料,检测外周血清IgE、IL-4、IL-13及IL-17等炎性标志物水平。结果老年组的首发年龄高于非老年组,有明显的季节发作性;老年组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为主;而非老年组以发作性喘息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组肺过度充气、肺透光度增高、肺大疱、肺气肿和气管壁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发生FEVlpred%的下降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比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O.01);老年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比例、IgE及FeNo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外周血清L-4和IL-13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及炎症等各方面具有其特征,更倾向于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并发生气道重塑。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征 炎性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低强度有氧训练对高龄老人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年龄≥80岁高龄患者12例,利用帕维尔有氧训练系统进行规律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使用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对干预前后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低强度有氧训练干预后,高龄老人平衡能力得分中第1、2、3、6项及平衡综合得分都有提高(P<0.01、P<0.05),训练前后心率、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低强度有氧训练可改善高龄老人的平衡能力,且训练方法简单,安全。

  • 标签: 高龄 有氧训练 平衡能力 跌倒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康洗液对老年性外阴搔痒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取适量药液直接涂抹患处,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每日一至二次或将药液按1:20的比例稀释后湿敷30分钟,每日一至二次.或将药液按1:100的比例稀释后洗浴阴部,每日一次.结果治愈率为39%,有效率为84%,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皮肤康洗液治疗老年性外阴搔痒症安全而有效.

  • 标签: 皮肤康洗液 老年性外阴搔痒症 中医药治疗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腹痛 便血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发病特征及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门诊诊治的48例(66耳)老年人(老年组)和93例(122耳)非老年人(对照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在病程、病因、听力受损、鼓膜穿刺治疗有效性上的异同。结果老年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就诊前平均病程较对照组长,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首诊原因多为耳闷、耳鸣;对照组患者病因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首诊原因多为耳闷、听力下降。在听力受损伤上,除气骨导差外,均可出现骨导听阈提高,以4kHz、8kHz为主。老年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8%,较对照组的81.2%低。结论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病程、首发症状、治疗有效性上有所不同,需完善筛查、及早诊治。

  • 标签: 老年人 中耳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的关系,给临床变化判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总结16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是否有低磷血症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低磷组和非低磷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炎症吸收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低磷血症组患者血清钠、钾、钙、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低于无低磷血症者(P《0.05),尿素氮及碳酸氢根高于无低磷血症患者.而且,低磷血症组下呼吸道感染吸收时间稍长于非低磷血症患者,而迁延不愈及死亡率高(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与病情及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老年人 下呼吸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阿罗基诺罗尔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兼有α、β受体阻断作用的新型降压药阿罗基诺罗尔(Arotinolol)短期(4周)治疗60例轻、中型高血压,并比较中年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降压总有效率81.7%,收缩压与舒张压丹别下降14%与13%;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呈明显分离,无交叉重叠;白昼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相同;中年和老年组患者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提示阿罗基诺罗尔可有效、安全地治疗老年高血压。

  • 标签: 治疗前 老年人高血压 临床疗效观察 中年 总有效率 降压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预后等,为老年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出院或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特点、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99%,高于普通病房,但治愈率与普通病房相当。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高,标本种类和菌种与普通病房类似,但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更高。结论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根据老年人特点和病原学依据诊治,可能可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老年患者 老年病房 院内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提供诊断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患者.观察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血糖值、血压值和左心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HbA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和E/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bAlC与LVMI和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0.643、0.81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2、-0.614,均〈0.05);NT-proBNP与LVMI和HbAlC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5、0.81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显著负相关(r=-0.654、-0.688,均〈0.05);空腹血糖与LVMI、HbAlC和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57、0.741、0.623,均〈0.05),与LVEF和E/A均呈负相关(r=-0.372、-0.482,均〈0.05);餐后2h血糖与LVMI、HbAlC和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508、0.809、0.70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负相关(r=-0.433、-0.405,均〈0.05).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发现NT-proBNP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NT-proBNP具有较高相关性,且检测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可望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筛查,具有-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糖化血红蛋白 N端前脑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