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淋巴回流遵循一定规律,各肺叶淋巴回流通路是淋巴回流的解剖学基础。大量回顾性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其转移途径基本遵循淋巴回流通路。由于、纵隔间淋巴回流通路复杂,交通支广泛,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跨区域、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完整性切除,推荐采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术。随着对纵隔淋巴结的功能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对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及适应证亦出现了争议。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为既保证完整性切除又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纳米活性炭是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有望在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深入对淋巴回流规律的认识,可以加深对NSCLC淋巴结廓清术及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的理解,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手术,既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又避免盲目廓清所带来的损害,并能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指导术后合理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回流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在几何及照射野特征和DVH之间建立相关模型;其次,提取专家库外10例患者的几何和照射野特征信息,利用模型预测可实现的DVH值,并将其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患者平均剂量和V20外部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95 cGy和3.12%。对受量高于预测剂量的2例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剂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对细胞肺癌患者制定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前,可根据相关数学模型提前预测DVH曲线作为计划评估标准,从而保证治疗计划的质量。

  • 标签: 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机器学习 剂量体积直方图
  • 简介:摘要全切除术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除一侧组织,其导致结果包括:(1)容积减少及通气换气量减少;(2)血管床减少及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3)健侧门与纵隔移位及由此引起的通气,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4)与局部血供不良,术后低氧,局部张力增高等危险因素相关的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及可能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这导致全切除术相比较保留功能的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要退而求其次,放弃其在肺癌治疗中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肿瘤学治疗效益。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肿瘤与淋巴结情况及手术可切除性、心肺功能,挑选出能够最大程度获益于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麻醉通气中造成的损伤,术中避免膈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支等神经损伤,降低如支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周围血供不良等引起残端或吻合口愈合的风险因素;优化术前、术中、术后管理中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肺支持、自主咳嗽、早期活动等。可能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一种手术方式本身在肿瘤学治疗中带来的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癥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NSCLC的疗效,从而得出结论癥颗粒配合化疗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气调、瘀化、毒解,有形之肿块缩小、消失或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护理干预在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对其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实施常规护理、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6MWD及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6MWD高于对照组,且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在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可促进功能的恢复,督促患者养成健康行为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护理干预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最常见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五年生存率仅为15%。因此,研究肺癌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本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做到科学、合理、系统的治疗。如何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细胞肺癌治疗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科学、合理、系统的治疗措施对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肺癌 非小细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行全切除的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收录的接受全切除术的N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单纯全切除术患者491例(全切除组),全切除术联合化疗患者573例(联合化疗组)。分析化疗对行全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全切除组比较,联合化疗组累计生存率(30.1%比16.8%,χ2=79.30,P<0.001)和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8.5%比34.3%,χ2=38.31,P<0.001)增高;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共获得329对单纯全切除术及联合化疗的NSCLC患者,与单纯全切除的NSCLC患者比较,联合化疗组的累计生存率(30.9%比17.7%,χ2=52.70,P<0.001)、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9.8%比34.4%,χ2=27.38,P<0.001)均增高。通过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管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辅助化疗都是全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或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化疗有助于全切除术后NSCLC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全肺切除 化学疗法,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岩Ⅰ号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9月间的晚期NSCLC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NP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岩Ⅰ号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肺部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Ⅰ号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及生活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肺岩Ⅰ号 长春瑞滨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探讨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患侧、健侧的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2级RILI者27例,发生率为26.2%。≥2级RILI患者双V5、双MLD、患侧V5、患侧V10、健侧V5的相对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V5、双MLD、患侧V5、患侧V10、健侧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V5≥52.22%、双MLD≥1486.75cGy、患侧V5≥62.03%、健侧V5≥43.60%、患侧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体积 放射性肺损伤 预测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又属于老年性疾病,50%以上晚期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最近流行病学调查及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SEER)资料显示诊断时美国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已达到71岁。

  • 标签: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EPIDEMIOLOGY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年龄 老年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预后指数(LIPI)与局部晚期细胞肺癌(LA-NSCLC)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液学衍生粒淋比(dNLR)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LIPI评分,dNLR≤3及LDH≤正常值上限(ULN)为LIPI优组,dNLR>3或LDH>ULN为LIPI良组,dNLR>3及LDH>ULN为差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及Cox回归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共入组2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1个月,全组中位PFS 16.1个月,中位OS 30.6个月。LIPI差组与优组、良组相比,OS及PFS较低(χ2=9.04、2.8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性别、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LIPI分组(χ2=6.10、13.66、10.58、9.04,P<0.05)。仅LIPI分组是可影响PFS的因素(χ2=2.88,P=0.03)。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及LIPI各分组与患者OS具有独立相关性(HR=1.31、1.36;95%CI:1.03~1.67、1.05~1.76;P<0.05)。结论LIPI是LA-NSCLC放化疗的潜在预后指标,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预后指标 肺的免疫预后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采用3D-CRT进行治疗。通过分析急性放射性肺炎级别、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指标数据,探讨3D-CRT对NSCLC患者功能的影响。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其中有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会对患者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对患者放疗前后功能变化情况、DVH参数和放射性肺炎分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放疗对NSCLC患者功能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放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诊断为早期细胞肺癌患者的门淋巴结(LN)内癌细胞微小转移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33例临床分期为Ⅰ期和未经过任何术前治疗的细胞肺癌患者的182枚淋巴结,每枚LN切取4个不同层面8um厚切片,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Ep4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常规病理染色进行对照。在常规病理石蜡切片为阴性的LN中显微镜下发现一个或多个Ber-Ep4染色阳性的细胞则判定为微小转移阳性淋巴结。统计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x2),结果发现9例患者(27.3%)的21枚(11.5%)发现门淋巴结微小癌细胞转移灶。其中5例(15.2%)常规病理石蜡切片阴性的门淋巴结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转移灶,另有4例患者(12.1%)常规病理多层面切片染色和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有微小转移灶。7例Ib期(N0)和2例Ia期(N0)患者上升为IIa或期IIb(N1)。33例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cTNM、pTNM分期IIb期阳性率大于IIa期分别为15.2%、12.1%。结论病期愈晚,门LN微小转移愈多见,早期细胞肺癌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可发现门LN微小转移,且较常规病理多层切片更易于发现LN中微小转移灶。

  • 标签: 肺癌 肺门淋巴结 微小转移 免疫组化染色
  • 作者: 唐文洁 谢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济南 250022;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含铂双药化疗作为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临床疗效已达瓶颈,难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经成为EGFR敏感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但其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目前尚不明确。近年国内外针对该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亚肺叶切除包括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可用于部分高度选择的早期细胞肺癌。亚肺叶切除可以保存更多的功能,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但存在肿瘤切除不彻底,增加手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细胞肺癌IA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位于外周;尤其是没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亚肺叶切除取得了和肺叶切除类似的治疗效果。目前的证据多来自回顾性临床研究,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已明确亚肺叶切除的确切疗效,在高等级的证据出现之前,肺叶切除术仍被认为是早期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亚肺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