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主要死因之一,有5%~10%发生于既往身体健康青壮年。其中,约30%青壮年猝死不能通过尸检明确其死亡原因。通常认为这类SCD与遗传缺陷导致心律失常有关,主要以离子通道疾病最多见。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对这类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相关研究,提出了对易感家庭进行遗传学筛查必要性;旨在呼吁人们建立对青壮年猝死及易感家庭正确认识关注。

  • 标签: 猝死 心脏 基因 遗传 离子通道病
  • 简介: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研究,但对心脏瓣膜病继肺动脉高压全面深入研究仍较少报道,尤其是心脏瓣膜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风险评估预后预测等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就继发于心脏瓣膜病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病理改变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心脏瓣膜疾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美国梅氏诊所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对止呕药氟哌利多(Droperidol)加以“黑框警告”标签(警告人们使用该种药物有引起心律不齐危险可能)是不必要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氟哌利多给予黑框警告.告诫围手术期使用患者会引起一种称为QT间期延长心脏问题。QT间期延长可以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一种潜在致命心律不整。

  • 标签: 止呕药物 心脏疾病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速 临床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导致老年心内科疾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25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所出现吸烟、饮酒情况、情绪激动情况、激烈运动情况是否患有心脏类疾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结果过度吸烟饮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患者患有心脏类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患者出现过度吸烟饮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患者患有心脏类疾病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引起重视,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内科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许多男性朋友都或许有这样一个疑问:一个男性睾酮水平总是随着年龄下降吗?如果我睾丸激素低,需要治疗吗?显然所有男性睾丸激素都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但这并不一定会导致健康问题。一些药物或疾病也可以抑制睾酮。到了80岁,40%到50%男性都会出现睾丸激素水平"低"情况。与睾酮水平下降相比,男性可能会注意到肌肉减少更多身体脂肪,似乎是很容易就取代睾酮,但研究没有证明它能改善老人平均整体健康。

  • 标签: 男性更年期 睾酮水平 睾丸激素 健康问题 激素水平 整体健康
  • 简介:此前有几个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低儿童长大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科学家怀疑,母体宫内发育不良,改变了胎儿代谢特点.使他长大后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最近更有研究人员发现,出生体重低孩子儿童时期可以有不同生长模式,不同生长模式也会带来不同代谢紊乱易感性,也是出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生长模式 儿童时期 心血管疾病 血压 成年 宫内发育不良
  • 简介:随着网络化工作方式全球日渐普及,各级医院也纷纷把构建院内网络作为最重要基本建设来实施。心电信息网络互联应用不仅是心内科医生需求,更是全院各科临床医生及其他部门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来实现心电信息网络化,现将实施中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心电信息 信息化 心内科医生 信息网络化 网络互联
  • 简介:11月5日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使用干细胞修复因心脏病发作导致心肌损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最新研究证明,利用陌生人捐赠干细胞作为患者自身细胞以帮助恢复心脏组织,同样是安全有效。此项研究成果也同时发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 干细胞修复 心脏病发作 研究人员 心肌损伤 心脏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给药途径及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无复流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MI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0例,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B1B2三组.A组(32例)患者于急诊室静脉注射替罗非班,B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其中B1(38例)组患者于血管开通前经指引导管注入,B2组(40例)患者于球囊扩张后或PCI后出现无复流时经微导管给药.其中A组及B1组患者如球囊扩张或PCI术后仍有无复流者可经指引导管再次注入替罗非班,其统计组不变.比较各组靶血管开通前后及支架植入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矫正TIMI血流帧(CTFC)计数、替罗非班给药剂量术后出血情况.结果A组B1组靶血管开通前TIMI血流分级CTFC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靶血管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1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即刻B2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CTFC优于A组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中替罗非班用量少于A组及B1组(P〈0.05),但A组B1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替罗非班给药剂量显著少于A组B1组,B1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A组(P〈0.05),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给药途径及时机不同对行PCI术治疗AMI患者血流灌注影响不同,其中急诊室静脉注射能更早改善血流状态,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尤其是闭塞开通后给药对血流灌注改善作用更强,替罗非班用量更小,术后出血更少.

  • 标签: 替罗非班 无复流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心源性脑栓塞约占首发缺血性卒中25%,其栓子来源最常见于各种原因造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引发卒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且致残率致死率均高于其他类型卒中。研究显示,对于卒中高危风险患者,抗凝治疗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再发风险^[1],因此早期识别这一类患者并给予有效抗凝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诊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卒中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室性早搏房室交接区产生隐匿性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性传导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室性早搏 房室阻滞 干扰性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接区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性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冠心病(PCAD)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吸烟低HDL-C密切相关。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吸烟
  • 简介:心脑血管病病程时间长,检查项目次数多,服药品种也多,门诊病历本也可能更换过多次,往往医院看病时候要回答医生提出有关疾病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就有些困难。为了很好地协助医务人员了解病情,针对性较强用药,个人体会自己建立病史档案是很有必要

  • 标签: 病史档案 脑血管病患者 心脑血管病 病程时间 检查项目 门诊病历
  • 简介:目的评价35~60岁工人、农民人群中ST-T异常改变与心脑血管病事件关系.方法分析2123例人群调查随访资料(除外心绞痛、心梗、脑卒中),心电图按标准化方法(同步12导)ST段上移肢体导联>0.1mV,V2~3导联>0.2~0.3mV,下移>0.05mV为异常,T波低平<同导联R/10或T波倒置为异常.结果ST-T异常发病率农村人群>城市人群,女性>男性,T波异常改变明显多于ST段异常,ST-T异常组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为97.5/万.结论冠心病发病率较低我国人群,ST-T异常同样增加冠心病事件脑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性.

  • 标签: 心电描记 ST-T改变 心脑血管病事件 心电图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患者预后影响.方法5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PCI术后常规心脏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治疗12周;对照组PCI术后只给以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6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收缩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抑郁 西酞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