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采用CT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3例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和X线的诊断,研究比较患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同时和患者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X线诊断中有44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02%,CT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采用CT诊断,其符合率高,能够清楚显示患者病灶内部结构以及边缘形态,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资料。

  • 标签: 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 CT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23.33%),女性患者46例(76.67%),性别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5例单侧肺内患者,左侧31例(68.89%),右侧14例(31.11%),两则发病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CT影像结果提示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共计58例(96.67%)。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成人 肺炎支原体肺炎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治疗的儿童异位性皮炎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儿接受Mora生物共振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疗程为3周。每周复诊一次,观察患儿的皮损及瘙痒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7.69%、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ora生物共振治疗可以提高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的有效率。

  • 标签: 生物共振 他克莫司 儿童 异位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结果,并对胰腺脂肪浸润的临床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胰腺脂肪浸润的CT影像学结果,并对两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血糖异常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的80.0%、86.7%、66.7%、73.3%与对照组患者的24.0%、14.0%、16.0%、20.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诊断胰腺脂肪浸润的准确性较高,而胰腺脂肪浸润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采取措施积极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可促使胰腺脂肪浸润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CT 胰腺 脂肪浸润 临床相关性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率,降低错误率和漏诊率。方法选择64层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开始常规扫描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至膈水平。结果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2例为两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2例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部分分支栓塞,4例为左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栓塞。结论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除了可以确定肺动脉是否具有栓子并且可以诊断出栓子的具体位置和栓塞的范围,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肺动脉栓塞64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宝石能谱CT是利用能谱理论的CT技术,它将CT从单一的CT值成像变成了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以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多参数成像,是CT技术的重要变革,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了能谱CT的原理,介绍了宝石能谱CT的优势,并通过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肝脏肿瘤 诊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CT、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CT、X线检查,手术治疗后行病理诊断,比较患者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与超声检查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病因及肠绞窄发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P<0.05)。CT与超声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以及肠绞窄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梗阻病因方面,CT要优于超声(P<0.05)。结论超声、CT、X线3种方法均能对肠梗阻做出良好诊断,但从诊断率、安全性及经济性上考虑,超声检查精度高、安全性好、费用低,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 CT X线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影像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患者的CT影像检查的符合率为93.1%,漏诊率为5.2%,病变误诊率为1.7%;此外,患者的病灶主要在胃部、空肠、直肠、食管及肠系膜等部位。经CT影像检查,37例为恶性病变,17例为良性病变;肿瘤主要骑跨胃肠道壁内外或向胃肠道腔内外生长。结论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展开CT影像检查,可准确诊断出病情,且与术后病理检查存在比较高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影像检查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弥漫性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特征,提高对本类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以及临床综合诊断203例以弥漫性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HR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各自CT特征,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203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40例,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35例,弥漫性囊状支气管扩张35例,弥漫性肺囊肿25例,吸烟肺25例,肺淋巴管腺肌瘤病(PLAM)1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3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囊性纤维化3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与间质性肺病(RB-ILD)3例,石棉肺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2例。结论双肺弥漫性囊状阴影见于多种疾病,通过对其囊壁的厚度、囊肿的形态、大小、分布、伴随征象以及疾病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其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结合临床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可以缩小拟诊的范围。

  • 标签: 肺疾病 囊状阴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该1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进行分析,采用下腰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CT影像分为7个指标9种表现,并对上述两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morl结节、经骨情况、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和水平面的髓核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与硬囊膜方式,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的轻重分析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的某些指标有相关性,CT影像的某些指标可很好地评价患者的症状严重发展趋势,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央型肺癌患者接受CT扫描和X线胸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和对病变部位的显示清晰度。结果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1.8%,远高于X线胸片检查的64.5%;CT扫描对于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膈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清晰度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检查;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扫描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部位,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CT扫描 X线胸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值检测,指导临床制订适合的微创治疗方案,降低巨大血肿的病死率。方法病例来源于患者86例,按实际手术的时间分成0~3小时组,3~6小时组及6小时以上组进行对比。应用美国GE公司F-Ⅱ多层螺旋CT机进行头颅扫描,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层厚10mm,间距10mm,一般扫描10~12个层面。根据血肿大小及密度变化,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其近期疗效,确定适合的穿刺时机,以期为临床提供客观化指标,观察3个月后ADL指数评分,判定其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0~3小时组64.0%,3~6小时组88.0%,6小时以上组50.0%。结论CT值作为客观化指标,在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中起到重要地位,结合发病时间,可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术 CT值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7例大面积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有43.86%的患者存在轻度占位,有36.84%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有33.33%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有29.82%患者存在早期低密度影,有28.07%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有15.79%患者存在脑沟消失。结论早期CT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以及放射平片对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本院接收的3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根据每位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组别划分,将接受放射平片检查的15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CT检查诊断的另外15例患者分配到实验组,观察并且对比这两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两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P<0.05。结论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CT诊断的价值,要高于放射平片诊断的价值,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放射平片 脊椎骨折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结肠癌使用螺旋CT和超声诊断结果的对比和联合应用分析,为临床提高结肠癌确诊率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消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结肠癌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调取所有研究对象完整临床治疗,比较螺旋CT和超声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68例患者均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16例(23.53%)。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0.88%,淋巴转移9例(13.24%),螺旋CT联合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65%,淋巴转移15例(22.06%),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诊断提高结肠癌确诊率和癌变淋巴转移发生率。

  • 标签: 结肠癌 螺旋CT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体检中CT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所有患者行胸部CT体检,分析CT检查结果的正确率。结果浸润性导管癌有64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有12例,腺癌有16例。CT图像可见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病灶有细沙粒样钙化表现,腋下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脂肪间隙受累。结论乳腺癌患者胸部CT有明显特征,临床可根据CT表现实现早期的准确诊断。

  • 标签: 乳腺癌 CT 胸部体检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螺旋CT诊断应用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疝中患者18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9),给予对照组患者X线片诊断,给予实验组患者螺旋CT诊断,其后比较两者腹部疝中患者的诊出率和漏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疝中应用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使误诊率得到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腹部疝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层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64层CT 肺结核 病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20例患者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MIP等三维软件图像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斜及前倾角度。结果20例患者40侧茎突均清晰显示,8例为双侧茎突过长,12例为单侧茎突过长;茎突方位角异常(内倾角及前倾角)23侧,正常者24侧。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茎突结构、走行,并且准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评估各种诊断征象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17例行CT平扫加增强,4例仅行CT平扫;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10例见晕征,5例可见点状小斑片状钙化,5例见贴边血管征,5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中1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成年女性,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伴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CT征象的价值肯定。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