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海洋异臭椿类三萜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特殊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绵等海洋生物中的异臭椿类三萜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较多研究.本文拟对海洋异臭椿类三萜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海洋药物 异臭椿类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药效学实验
  • 简介:目的:对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该类化学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溶剂提取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HPLC-DAD方法对其中3个黄酮类化学成分和3个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各因素对黄酮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各因素对酚酸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通过HPLC-DAD分析其中6个资源性化学成分的评价结果及方差,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流程简单,提取率高,可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桑叶 黄酮类 酚酸类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优化苍耳子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绿原酸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Design-Expert8.05软件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处理。结果:Box-Benhnken优化苍耳子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9℃、9倍量50%乙醇、提取时间2h,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可达1.94%。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苍耳子中绿原酸提取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苍耳子 响应面法 绿原酸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研究福参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法进行结构定,化学沟通法确定绝对构型.结果:分得一个色原酮divaricatol(1).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当归属物中分得.到目前为止,福参中分离到的色原酮类化合物与中药防风的基源植物防(SaposhnikoviadiavaricataSchischk.Syn.LedebouriellaseseloidesWolff)中的色原酮活性成分很相近.

  • 标签: 福参 divaricatol 色原酮化合物 中药材 化学结构 活性成分
  • 简介:目的:优化新疆阿魏种子中总倍半萜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0min,料液比为1∶40。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预测值为6.60%,实际值为6.62%,相对误差为0.3%。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为新疆阿魏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阿魏 总倍半萜香豆素 响应曲面分析法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5,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5℃,乙醇浓度70%。结论: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沙棘果渣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 沙棘果渣总黄酮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h的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min、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的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98%硫酸浸泡80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和较高的萌发率。

  • 标签: 甘草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使用效应面优化法来优化银杏黄酮醇苷的水解条件,并验证在优化的水解条件下的银杏黄酮醇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的星点设计方法,考察溶剂甲醇(X1)、25%HCl(X2)的用量和水解时间(X3)及水解温度(X4)对银杏叶标准提取物中银杏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水解条件组合产生不同的测定结果,跨度从13.44%到27.62%;表明各因素之间有复杂的交互作用.拟合出多元二次方程并绘出效应面,在此基础上得出银杏黄酮醇苷的最佳水解条件:将约25mg的GBE用12ml甲醇溶解后加入4.2ml25%HCl置于密封试管中于75℃水解100min;重复性试验和回收率试验表明结果良好.结论: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际测定值的偏差较小,表明效应面优化优化银杏水解条件切实可行.

  • 标签: 效应面优化法 银杏黄酮醇苷 水解 含量 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皂苷M1酯化产物的结构。方法:用月桂酸、二亚胺与M1进行酯化反应,采用柱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利用IR,UPLC/QTOFMS和NMR(1D和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三种化合物,其中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1结构中葡萄糖单元3-OH,4-OH,6-OH位引入酯基。结论:在M1中葡萄糖单元上发生酰化反应,合成出三种新的M1衍生物。

  • 标签: 人参皂苷代谢物M1 酯化产物 合成 NMR
  • 简介:目的: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种类中药渣有机肥对黄芪的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处理组五组,分别为CK组(不加有机肥)、麦芽渣处理组、连翘渣处理组、丹皮渣处理组。结果:不同种类中药渣对黄芪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麦芽渣处理作用最明显,能够显著性(P〈0.05)地提高黄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株高和根粗;与对照组相比,麦芽渣处理组能显著提高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以及根尖数。结论:中药渣有机肥能促进黄芪植株的生长,究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中药渣有机肥能改善黄芪的根系结构,提高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 标签: 黄芪 中药渣有机肥 麦芽渣 连翘药渣 丹皮药渣
  • 简介: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芪茎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黄芪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2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8.58%;黄芪茎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巨噬细胞本底NO水平,并抑制由LPS所诱导的NO释放量的增加。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所得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黄芪茎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 标签: 黄芪茎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炎活性
  • 简介:本文归纳了21世纪以来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和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 简介: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5月,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3.9%,出口价格同比上升7.5%;同时,中药出口企业结构呈现多元化,三资企业出口额占37.7%,民营企业占46.4%。

  • 标签: 企业结构 出口量 多元化 中药类 医药保健品 数据显示
  • 简介: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sublaetaChinget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蕨素(1),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浅裂鳞毛蕨 鳞毛蕨属 二氢黄酮 2(S)-5 7 3’-三羟基-6 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清除O2^·-,H2O2,·OH的能力,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对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得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H2O2-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以及邻菲罗啉-Cu2+-抗坏血酸-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分得6种黄酮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洋芹素-7,4′-二甲醚(Ⅰ)、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Ⅱ)、木犀草素-7,4′-二甲醚(Ⅲ)、芫花素(Ⅳ)、木犀草素(Ⅴ)、羟基芫花素(Ⅵ)。6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的活性强弱与母核上连接的酚羟基数目和位置直接相关。结论:白木香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可能为白木香叶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 标签: 白木香叶 黄酮 抗氧化 构效关系
  • 简介:目的:观察鹰嘴豆总皂苷(TSCA)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鹰嘴豆总皂苷治疗组,灌胃给药,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值(FPG)、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对损伤的胰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并改善损伤胰岛的病理结构

  • 标签: 鹰嘴豆总皂苷 2型糖尿病 血糖 胰腺 病理结构
  • 简介: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UC大鼠模型采用TN-BS法,比较3、7、14天各组肠质量指数变化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肠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溃结灵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大鼠一般情况较模型组好,恢复较快。电镜下观察,3天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表面微绒毛减少,变短,扭曲,线粒体肿胀,内容物丢失,细胞器减少,细胞质液化溶解,腺上皮细胞间连接稍松散,肠腺杯状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颗粒稀少,呈排空状态;7天超微结构有所改善,肠腺杯状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内颗粒有所增加;14天杯状细胞颗粒较丰富,胞吐较活跃;3、7、14天大鼠肠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3天溃结灵组及SASP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表面微绒毛稍减少,腺上皮相互连接紧密,肠腺杯状细胞排列整齐,胞内颗粒丰富,胞吐正常;7天杯状细胞胞吐渐变活跃;14天肠腺几乎全由杯状细胞组成,胞吐十分活跃;3、7、14天大鼠肠质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溃结灵 溃疡性结肠炎 超微结构 杯状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的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比较侧链糖的个数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研究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MTT法,研究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对人体QGY-7703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PI单染法,研究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对QGY-7703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的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两头尖皂苷单体对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竹节香附皂苷R0及顺铂作用48小时后,对肝癌QGY-7703的IC50分别为5.11g/ml,15.87g/ml,28.39g/ml,顺铂的IC50为5.27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G1期占百分数为36.19%、S期为59.11%、G2/M期为4.7%,竹节香附素A(5g/ml)G1期为69.12%、S期为18.76%、G2期为12.12%;竹节香附皂苷R2(5g/ml)G1期为60.60%、S期为30.35%、G2期为9.05%;竹节香附皂苷R0(5g/ml)G1期为44.14%、S期为48.49%、G2期为7.37%;顺铂组(2.5g/ml)G1期为47.49%、S期为42.71%、G2期为9.8%;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DCF荧光强度结果为不同结构两头尖皂苷单体作用于QGY-7703细胞6h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结论: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0及竹节香附皂苷R2可使QGY-7703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加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凋亡率随着侧链糖的个数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使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加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 标签: 竹节香附素A 竹节香附皂苷R0 竹节香附皂苷R2 抗肿瘤作用 活性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