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ICC患者资料。最终纳入65例ICC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岁。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23)和开腹组(n=4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随访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输血率为8.7%(2/23),低于开腹组1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1.6)d,少于开腹组(4.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31.0%(13/42),高于腹腔镜组17.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腹腔镜组有11例(47.8%)患者肿瘤复发,开腹组有22例(52.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腹腔镜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为82.6%、47.8%、34.8%,开腹组为83.3%、42.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结论在技术上,ICC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在输血、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方面,腹腔镜肝切除能取得优于开腹手术的效果。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癌(CRC 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CRS+HIPEC综合诊治的CRC 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 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90例CRC PC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年龄13~81岁,中位年龄53岁,男51例,女39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9个月(95% CI为15.7~28.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8.6%、21.1%和5.5%。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8/9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2/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0)、原发肿瘤部位(P=0.020)、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P<0.001)、腹膜癌指数(P<0.001)、肿瘤细胞减灭程度(P<0.001)、腹水量(P=0.012)、术后辅助化疗周期(P<0.001)与总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25水平(P=0.033)、肿瘤细胞减灭完全(P=0.014)、术后辅助化疗周期数(P=0.002)为总生存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CRS+HIPEC可延长部分CRC PC患者的生存时间,严格患者筛选和彻底的CRS是该治疗策略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癌(CRC 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CRS+HIPEC综合诊治的CRC 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 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90例CRC PC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年龄13~81岁,中位年龄53岁,男51例,女39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9个月(95% CI为15.7~28.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8.6%、21.1%和5.5%。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8/9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2/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0)、原发肿瘤部位(P=0.020)、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P<0.001)、腹膜癌指数(P<0.001)、肿瘤细胞减灭程度(P<0.001)、腹水量(P=0.012)、术后辅助化疗周期(P<0.001)与总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25水平(P=0.033)、肿瘤细胞减灭完全(P=0.014)、术后辅助化疗周期数(P=0.002)为总生存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CRS+HIPEC可延长部分CRC PC患者的生存时间,严格患者筛选和彻底的CRS是该治疗策略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5例(观察组)、开腹组45例(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T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及整体满意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对细胞炎性因子IL-1的影响。方法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诊治的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气腹组(15mmHg)、中气腹组(12mmHg)、低气腹组(9mmHg),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和比较术中、术后血清IL-1水平。结果与低气腹组相比,术中高气腹组、中气腹组血清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气腹组、低气腹组相比,术后高气腹组血清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低气腹压力对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气腹压力 IL-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11.9)岁。体质指数(23.2±3.1)kg/m2。术前收缩压150~2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160 mmHg。术前CT检查均提示嗜铬细胞瘤;肿瘤位于右侧12例,左侧9例;平均最大径(9.1±3.3)cm。术前21例均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充分控制血压。21例均全麻下行单一体位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健侧折刀位,先经后腹腔充分游离肿瘤,然后纵向切开腹膜反折,于患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下2横指新建1个通道,联合经后腹腔操作通道转换行经腹腔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循环监测数据、术后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6.7±32.8)min;估计失血量(205.4±45.3)ml,5例因术中失血量大输血治疗。术中9例发生循环不稳定;术后5例出现持续>24 h的低血压,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1.7)d。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中位随访12(6~30)个月,21例血压均恢复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有利于术野显露,避免暴力牵拉或压迫瘤体,可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为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手术 经后腹腔途径 经腹腔途径 术中循环不稳定
  • 简介:<正>目的:评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时,有无必要先行控制肾上腺静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00年2月至2010年12月间,114名行经腹腔或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先结扎肾上腺静脉;组2:后结扎肾上腺静脉)。在以下时间点分别采血用高效液相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静脉 肾上腺切除术 腹膜后腹腔镜 结扎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进行微波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6.370,7.260,7.136,均P<0.05)。两组患者CD8随时间降低(F时间=43.716,P<0.05),观察组CD8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F时间×组间=5.179,P<0.05),观察组CD8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F组间=3.792,P<0.05)。两组患者CD3、CD4以及CD4/CD8随时间升高(F时间=85.692,62.534,37.589,均P<0.05),观察组CD3、CD4以及CD4/ CD8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F时间×组间=5.213,6.513,6.721,均P<0.05),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间=6.571,4.538,5.363,均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41例,78.8%与45例,61.6%,χ2=4.186,P=0.041)。观察组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1年:44例,84.6%与50例,68.5%,χ2=4.233,P=0.040;2年:37例,71.1%与39例,53.4%,χ2=4.005,P=0.04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能够改善机体及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减少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癌,肝细胞 腹腔镜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静脉导向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静脉主干的显露与否区分手术方式,分为显露肝静脉主干的肝静脉导向肝切除(HVOH)组与未显露肝静脉主干的传统(TAH)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HVO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29.0~70.0(49.9±11.2)岁;TA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2.0~73.0(51.4±12.1)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VOH组比TAH组低[9.7 %(3/31)比32.2%(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ein Ⅳ级)。HVOH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TAH组(77.4%比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静脉导向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潜在优势,可能提高早期无瘤生存率、改善肿瘤学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癌,肝细胞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晚期卵巢癌患者难以实现满意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有不少术前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作为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晚期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不同的通气策略对其细胞免疫的影响,为肿瘤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2月择期拟行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低PaCO2组(L组),术中维持PaCO2(25±5)mmHg;正常PaCO2组(N组),术中维持PaCO2(40±5)mmHg和高PaCO2组(H组),术中维持PaCO2(55±5)mmHg,每组25例。各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清晨(T0)、手术结束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 min(T1)、术后24 h(T2)、72 h(T3)四个时点采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TH1/TH2值、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水平,ELISA检测IL-2及IFN浓度。 结果 与T0时点比较,三组患者T1~3 时的TH1/TH2值、NK细胞活性、IL-2和IFN浓度均降低(P

  • 标签:   [] 腹腔镜 机械通气 策略 肿瘤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2010年1月20日JournalNeuroscience[30(3):894-904]报道,美国科学家WeimannJ日前在动物大脑内植入由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它能够与其原来的神经细胞进行成功联接整合。健康大脑细胞之间的联接是稳定和精确的,这样才能确保动物行为正常。这一研究首次表明,干细胞不仅可以培育成为特定的脑细胞,而且这些由干细胞培育出来的脑细胞还能精确地进行联接。

  • 标签: 干细胞培育 大脑细胞 神经细胞 动物行为 美国科学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