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汉滩病毒感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模型。方法:PBS灌洗6-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分离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以100TCID50汉滩病毒76—118株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Real-time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结果:病毒感染3d后,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到病毒核衣壳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到病毒核酸的表达。结论:建立了汉滩病毒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模型,为进一步阐明汉滩病毒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汉滩病毒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感染
  • 简介: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化。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逆转运 巨噬细胞泡沫化
  • 简介:目的探讨内毒素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及其加剧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用脂多糖(LPS)气管滴注法构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Q-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征因子IL-1β、iNOS、IL-10和CD206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和CD206阳性细胞率,对巨噬细胞极化特征进行分析;体外构建M1型巨噬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检测共培养体系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LPS诱导的内毒素促进了肺部组织后续IL-1β、iNOS、IL-10和CD206的表达,6h时即达显著差异;但是,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6h时模型组CD68阳性细胞中iNOS阳性细胞比率(26.47%±2.14%)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62%±1.21%),而模型组CD206阳性细胞比率6h时仅为12.64%±1.01%,揭示6h时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仍然是以M1型巨噬细胞激活为主;此外共培养体系下,M1型巨噬细胞降低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并促进了其凋亡.结论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肺泡M1巨噬细胞的激活加剧了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M1巨噬细胞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凋亡也可能参与了肺组织损伤进程.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机制。方法以淀粉培养基注射BALB/c小鼠腹腔,诱导并分离巨噬细胞,以APC标记F4/80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巨噬细胞情况;用1mg?1T1的LPS刺激上述分离的巨噬细胞,分组如下:DMSO溶剂对照组,LPS对照组,LPS+低剂量紫草素组(0.1|junal*1T1);LPS+中剂量紫草素组(1|junol?高剂量紫草素组(10ijund?IT1);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以及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ct(TNF-c〇、白细胞介素-lp(IL-lp)、白细胞介素^6(11^)和白细胞介素-IO(IL-IO)的表达情况;Westemblot分别测定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kB(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可知,APC标记的F4/80染色巨噬细胞的纯度可达97.8%;ELISA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紫草素处理后可以抑制由LPS刺激细胞因子TNF-ct、IL-lp和IL-6的表达(P<0.05),并增加IL-10的表达(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紫草素能下调由LPS刺激的TLR4的表达水平和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结论紫草素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NF-kB,抑制IL-lp、IL-6和TNF-ct的分泌,并促进IL-10的分泌。

  • 标签: 紫草素 腹腔巨噬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起病隐匿,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1]。我院2015年收治1例DSRCT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2015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就诊当地医院,行腹盆腔CT示:盆腔多发占位,淋巴瘤?恶性肿瘤多发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

  • 标签: 促结缔组织增生 小圆细胞肿瘤 腹腔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双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双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既可完整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根除术,观察组(n=20)接受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肝功能变化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肝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肝功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肝细胞癌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肝细胞癌 规则性 肝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s,P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脑肿瘤,在脑胶质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学表现,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可自愈,多数可以手术切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胶质瘤,因此,正确地诊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Braf基因突变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被认为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高度相关,本文介绍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中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Braf基因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P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对于严重腹腔感染术后真菌二重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严重腹腔感染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常规的生理盐水注射治疗,B组采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的几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效果、死亡率以及二重感染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能够降低严重腹腔感染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的几率。

  • 标签: 腹腔感染 白细胞介素-2 真菌 二重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IK细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EM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2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CIK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变化、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herin及EMT标志物Vimentin、Snail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0%、17.35%,65.31%、62.24%;治疗后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显著不适感。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内有EMT,和肿瘤发展具有相关性,自体CIK细胞治疗对EMT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IK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MT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癌症,是局部组织受到慢性损伤、持久性刺激或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机体局部发生的慢性损伤,有些人是已知的,有的人则尚无知觉。所以,了解细胞癌变至关重要,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或者可以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癌症 细胞
  • 简介:英国《自然》杂志5月16日发表了两项干细胞研究重要进展,美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多能干细胞和小鼠内皮细胞转化为具有造血干细胞功能的细胞.最新成果距离在实验室内制造出造血干细胞(HSC)又近了一步,对细胞疗法、药物筛选和白血病的研究洽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细胞功能 《自然》杂志 多能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 细胞转化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的检测,了解去白悬红的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的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的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悬浮时间。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