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中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观察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消化门诊的158例FD病人进行Zung氏焦虑量表(SAS)检查和FD症状评分,以中国精神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为依据诊断焦虑性障碍。将其中伴有焦虑性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解释、安慰和支持;试验组,以合理情绪疗法为主;两组均辅以药物对症治疗。3个月和1年后随访。结果本组中广泛性焦虑的识别率高达10.13%(16/158),此前均被漏诊漏治;对照和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FD症状和SA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1年后试验组仍能维持较好效果(P<0.05),而对照组则有反复(P>0.05),且试验组的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在FD中多见,应得到综合医院医师的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可更好和更持久地减轻症状和不适。

  • 标签: FD 焦虑障碍 对照组 中焦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持性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心身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加以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支持性心理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常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认知疗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在认知理论基础上,通过改变患者错误认知和观念来改变其不良情绪与行为,以便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活动,达到治疗目的.为探讨个别认知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期 心理状况 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 个别认知心理治疗
  • 简介: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从捕捉无意识内容、倾听的原则、病人自身的力量、建立界限的必要性、自由联想方法的运用、个人分析的重要性、如何对待移情等7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促进解决心理治疗师的枯竭问题。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心理治疗师 意识内容 倾听原则 自由联想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门诊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0例,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SDS抑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SDS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可知,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科儿少病房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儿少病房治疗的12岁至18岁的40例抑郁障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加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比患儿抑郁改善情况和住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构式团体心理 精神科儿少病房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社会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2020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SCSQ评分、防御方式、SDSS评分。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SCSQ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防御方式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D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提高社会功能,可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团体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防御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心理治疗与咨询中诊断与评估的应用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于本院接受心理治疗和咨询患者(患儿)中筛选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就诊时间在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治疗和咨询,观察组在治疗和咨询前开展病患诊断与评估,对比不同模式心理问题判断准确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理问题判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 心理诊断和评估对于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判断患者心理问题,进而保证后续干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工作满意度。

  • 标签: 诊断与评估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最初开端时间与最终结束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和2022年1月,在电脑随机抽选系统干预作用下,在上述所提及这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4例当做本次研究治疗的探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两个组别,前组为共计32例为其施以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后组为共计32例施以人际心理治疗的观察组,针对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成效进行互相之间的比较。结果:患者拥有HAMD分值更低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现象的患者,对其施以人际心理治疗,能够让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症状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的干预方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 人际心理
  • 简介:摘要: 精神分裂症合并物质滥用的患者面临着复杂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两种疾病的交织使得治疗变得尤为复杂。本论文深入研究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康复需求,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心理治疗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该方案考虑了患者的心理特点、物质滥用模式和康复目标,旨在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干预、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我们希望帮助这一群体实现心理健康和康复的目标。这一研究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物质滥用患者的康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有望为类似情况下的康复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吉林市中心医院的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和焦虑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治疗结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

  • 标签: 抑郁 焦虑 综合性 心理治疗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抑郁症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0多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的100名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数据。结果:IPROS评估中,研究组中重度占比为26%偏低,对照组中重度占比30%偏高(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错误认知的矫正,基于团体相互支持,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接收70例抑郁症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分成采取一般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采取团体心理治疗的实验组(35例)2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SDS(18.02±0.30)分等较对照组低;实验组物质生活(50.02±1.05)分等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抑郁症患者医治中实施团体心理疗法,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状况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数量为20例,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数量为2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理方法,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式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持性心理 药物治疗 老年精神分裂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再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抗抑郁药物联合心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抑郁症患者中的92例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意愿,随机抽取其中的46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余的患者组成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抑郁自评量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采取抑郁症药物+心理干预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SDS评分,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文拉法辛合并认知心理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6例,采用单一文拉法辛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文拉法辛合并认知心理治疗的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83.33%;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HAMD抑郁评分为(11.89±3.77),低于对照组的(16.90±3.12)(p值<0.05)。结论: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合并认知心理治疗,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文拉法辛 认知心理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治疗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药物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心理治疗,能否提升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糖尿病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药物支持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心理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值)、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还)、TG(血三酰甘油)值,以此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支持配合心理治疗对于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支持 心理治疗 糖尿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80例笔者医院自2014年1月份-2016年5月份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临床检查均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相符。随机性分组,设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30/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5%(2/4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12/40),实验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HAMA分值下降,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应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对焦虑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疾病复发。

  • 标签: 药物 认知行为 心理治疗 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