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合并大疱性皮肤的临床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寻常型银屑合并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探究。结果全部患者均经皮肤病理活检及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痂、水泡症状已经消退,全部出院。结论寻常型银屑合并大疱性皮肤一般比较少见,硫唑嘌呤、氨苯酚以及氨甲喋呤治疗寻常型银屑合并大疱性皮肤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大疱性皮肤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肺吸虫误诊的方法,分析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肺吸虫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1例以"咳嗽4个月,右侧胸背部包块2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儿的诊疗过程中PLT和EOS水平变化,分析PLT和EOS在肺吸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因本例患者仅以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结果为诊断依据,未仔细询问个人史,未辨证分析PLT和EOS变化,导致多次误诊,并因误诊实施全身麻醉下包块切除术,经规范治疗患者PLT和EOS水平逐步恢复正常。结论辨证分析PLT和EOS是临床发现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抗原和抗体检查是其确诊的依据。PLT和EOS为反映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吸虫病 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抗原皮试 肺吸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并发皮肤溃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康复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时间段内的80例老年糖尿并发皮肤溃疡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皮肤病,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的80例老年糖尿皮肤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40 例增加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正常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炎性反应消退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皮肤溃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加快炎性反应消退及创面愈合。

  • 标签: 护理 老年糖尿病 皮肤病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指标、皮肤溃疡愈合时间等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糖尿指标经护理干预后有显著改善(P<0.05),皮肤溃疡愈合时间缩短(P<0.01)。对照组改善效果较观察组为低。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皮肤溃疡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糖尿指标,促进皮肤溃疡的愈合。因此,在老年糖尿皮肤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护理干预的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伴皮肤病溃疡 疗效
  • 简介:田素琴教授在近50年的工作中,结合临床与科研实践,研究现代医学进展,在中医皮肤科领域已形成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中医特色突出,在银屑、白癜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痤疮、黄褐斑、各种面部皮炎、各种疣类皮肤、真菌类皮肤、脱发、皮肤癌、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结节、毛发红糠疹、红皮、性传播疾病等常见、疑难的诊治上颇有建树,临床疗效突出。

  • 标签: 田素琴 皮肤病 中医治疗 学术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足口甲损害的临床和皮肤镜表现。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2例手足口甲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损害的特点。结果手足口甲损害临床表现为甲周皮肤干燥(12例)、空鼓区(11例)、甲断裂(11例)、Beau线(4例);皮肤镜表现为甲板色泽改变(12例)、分层(12例)、横行条纹(10例)、纵行条纹(8例),甲母质褐色背景(11例)、毛细血管扩张(7例),甲周脱屑(12例)、红色背景(10例)。结论手足口甲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甲周皮肤干燥、空鼓区及甲断裂,皮肤镜表现为甲板色泽改变、分层、横行条纹与纵行条纹,甲母质褐色背景、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甲周皮肤脱屑与红色背景。

  • 标签: 手足口病 指(趾)甲疾病 皮肤镜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近年新生儿皮肤念珠菌主要相关诱发因素。方法从我科门诊2001年2月─2007年3月间210例新生儿皮肤念珠菌病患儿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临床分析。结果母亲有性病史因素89例,家庭不当护理62例,不当用药54例,季节相关34例,新生儿自身因素27例。上面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重叠111例。二重感染22例。不确切原因33例。结论新近新生儿皮肤念珠菌与母亲有性病史、家庭护理不当、非专科的不当用药及新生儿自身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念珠菌病 相关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红光照射治疗感染性皮肤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感染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外敷法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红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9%>73.8%)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感染性皮肤疗效显著,其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红光照射治疗 感染性皮肤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验方止痒膏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 从2021年12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瘙痒症患者中抽取144例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依巴斯汀片,外用维生素E乳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样口服依巴斯汀片,采取外用验方止痒膏疗法。疗程为30天,从患者瘙痒频率、程度、皮肤损伤及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观察组通过治疗后,其各项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验方止痒膏异同治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验方止痒膏 异病同治 皮肤瘙痒症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样角化(LPLK)的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皮肤医院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64.69 ± 13.29)岁,男女比例为1∶2。18例皮损位于面部,3例位于小腿。10例皮损呈斑块样型,6例扁平色素斑型,5例扁平红斑样型。7例皮损呈红/紫红色,5例棕红色,8例棕/灰色,1例棕/红色。皮肤镜检查显示,12例为非色素型LPLK,9例为色素型LPLK。色素颗粒见于13例皮损中,且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色素颗粒多呈弥漫分布(9/13),且多见于色素型LPLK(8/9);4例色素颗粒呈局灶分布,均见于非色素型LPLK皮损。10例(10/13)可见色素粗颗粒,其中色素型8例,非色素型2例,色素粗颗粒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色素特殊分布模式中,环状颗粒模式为8例(8/13),胡椒粉样色素颗粒模式7例(7/13),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21)可见鳞屑,7例(7/21)血管结构,两种结构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0.16)。结论LPLK好发于面部,可表现为单发的红色、棕红色和棕灰色斑块或斑片,表面可覆鳞屑;特征性皮肤镜特征为出现色素颗粒,以弥漫分布的粗颗粒为主,多见于色素型LPLK。

  • 标签: 角化病 皮肤镜检查 皮肤表现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孢素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种强效无细胞毒性的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转录,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皮肤科常用于银屑、特应性皮炎等的治疗,也有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等治疗的报道。国内有关专家在检索和研究国内外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提出的环孢素治疗常见免疫相关性皮肤的专家建议。

  • 标签: 环孢菌素 自身免疫疾病 银屑病 红斑狼疮,系统性 皮肌炎 硬皮病,局部性 皮肤疾病,水疱大疱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对两兄弟眼皮肤白化病患者的(O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选和鉴定。方法收集1个OCA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并利用Sanger测序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弟弟均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变白,双眼球震颤,畏光,虹膜半透明,结膜充血,双眼屈光不正。先证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子女表型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两兄弟OCA2基因中均出现3个杂合变异,即c.1290T>A无义突变、c.1363A>G错义突变和c.1204T>C错义突变。其中,OCA2 c.1204T>C尚未有报道,为OCA2基因的新突变位点。此外,先证者父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母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及c.1363A>G;先证者儿子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先证者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弟弟的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结论本研究中2例OCA2患者均出现3处OCA2基因突变,其中c.1290T>A无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突变位点,这些发现丰富了OCA2的致病基因突变谱。

  • 标签: 白化病,眼皮肤 DNA突变分析 OCA2基因
  • 简介:摘要遗传性皮肤皮肤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皮肤科学界在遗传性皮肤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团队已为人所知。新时代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下,遗传性皮肤的诊疗模式有待根据国家法规和社会需求等实现新的发展。本文分享作者对该领域的一些思考,以期对皮肤科医生研究和诊疗遗传性皮肤有所裨益。

  • 标签: 皮肤疾病 遗传 治疗 医师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激光美容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023年所接收的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患者100例,将100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50例(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手段后,治疗后的HAMA与HAMD的评分相比治理前更低,尤其是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后,两者评分降低效果更加显著。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患者满意度为100%,常规性护理手段满意度为78%,两者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去护理激光美容手术治疗的皮肤患者,可使患者情绪得到进一步控制,负面情绪逐渐降低,使患者满意度不断加强,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激光美容治疗 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等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实验室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等中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中药药浴治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皮肤瘙痒患者中展开中医疗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照74例因糖尿、于2014年10月-2016年11月进入本院的患者,均出现皮肤瘙痒现象,在对症处理糖尿的基础上,36例A组行西医疗法,38例B组则行中医疗法,给予两组瘙痒现象改善情况展开比较。结果36例A组有效率72.22%(26/36),38例B组是97.37%(37/38),(P<0.05)。结论对于出现皮肤瘙痒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在对其血糖值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展开中医疗法有助于减轻瘙痒程度,推荐应用。

  • 标签: 西医疗法 糖尿病 中医疗法 皮肤瘙痒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孕妇的痛苦,确保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妊娠期 瘙痒性皮肤病 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