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脏(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方案 5价锑剂 两性霉素B 巴龙霉素 米替福新 喷他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脏病患者流行学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规范化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内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比较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50.0%),其中儿童38例(61.3%),成人24例(38.7%)。长期居住于陇南市者32例(51.6%),居住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者11例(17.7%),47例(75.8%)从发病至确诊时间>3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畏寒,34例(54.8%)有乏力、纳差,30例(48.4%)有咳嗽、咳痰,10例(16.1%)有头痛、头晕;45例(72.6%)出现脾肿大,40例(64.5%)贫血,29例(46.8%)肝肿大;32例(51.6%)并发呼吸道感染,11例(17.7%)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16.1%)并发肝功能异常。60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4例经治患者入院前接受过至少1个疗程的锑剂单药治疗后复发。46例接受标准锑剂方案单药治疗,14例接受标准锑剂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其中13例因肾功能受损而停用两性霉素B, 50例患者随访至少半年无复发。儿童脾肿大和肝肿大比例分别为86.8%(33/38)和65.8%(25/38),高于成人患者的50.0%(12/24)和1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4.26,均P<0.050);儿童患者中从发病至确诊时间>30 d者为33例(86.8%),而成人为14例(58.3%),两组患者中不同发病至确诊时间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11)。儿童患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降钙素原升高比例均高于成人患者[76.3%(29/38)比45.8%(11/24)、94.3%(33/35)比71.4%(15/21)、73.9%(17/23)比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89、7.82,均P<0.050)。结论内脏病患者并发症较多且重,早诊断、早治疗及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不良结局的重要措施。锑剂治疗失败患者可考虑两性霉素B单药或者联合锑剂再治疗,但应密切监测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特征 两性霉素B 锑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的流行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1例VL患儿的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的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t=2.64,Z=-2.66,t=7.15,t=-5.76,t=3.86,均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0.93,均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儿童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发展迅猛、病死率高,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该病的诊断中,应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积极寻找潜在病因。内脏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报道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继发于内脏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葡萄糖酸锑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通过病例讨论旨在加深对内脏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的理解,在工作中对流行区患者要考虑到少见病原体感染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原虫。

  • 标签: 犬科 利什曼原虫 内转录间隔区1 种系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祖国医学认为阳气是维持人体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正常的源动力,它的不足会引起包括易感外邪、水液积蓄泛滥、寒从内生、血液凝滞不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人体内在的阳虚病理变化反映在皮肤上,会出现风团、糜烂浸渍、水疱、瘀斑、溃疡等损对应瘾疹、湿疮、天疱疮、多形红斑、冻疮等皮肤。对于辨证属阳虚的皮肤,可采用温阳并扶以祛风解表、通利水道、理气散结、活血化瘀等治法。

  • 标签: 阳虚 皮肤疾病 中医病机 温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尼匹克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猪的皮肤多在无毛或毛少部位出现,皮肤上呈现出大小不一的红点、丘疹、斑块、水泡、脓疱、溃疡等;有的出现脱毛和皮屑,被毛粗糙及增厚,并附皮屑。病猪出现骚痒或痛感,体况消瘦,病猪食欲减退或废绝。其分类:过敏性皮炎、皮炎肾病综合征、疥螨病、渗出性皮炎、坏死性皮炎、锌缺乏、湿疹、皮肤霉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具有皮肤症状的常见传染病引起的皮肤.

  • 标签: 皮肤病 骚痒 寄生虫病 诊断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10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月乐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以及月经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在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在月经量和经期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月乐治疗子宫腺肌,对患者的月经量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利于患者月经周期的调整,同时对患者的子宫体积和内膜的厚度有着抑制效果,从而降低患者的激素水平,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曼月乐 子宫腺肌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贵州省从江县谷坪乡平二村一自然寨的滚姓农户家饲养的4头黄牛突发牛结节性皮肤,经过1周的治疗后,3头治愈,1头死亡,治愈率75%,致死率25%。

  • 标签: 牛结节性皮肤病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性皮肤皮肤病中相对独立的体系,发病较早、临床表现复杂、累及系统多,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欠佳,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梳理总结部分遗传性皮肤的前瞻性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传统药物的创新应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皮肤疾病,遗传性 治疗 生物制剂 干细胞 小分子靶向药 基因编辑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脏(ESRD)是全球相关专业专家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ESRD的患病率增加,相关皮肤损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ESRD相关皮肤损害的早期认识和治疗对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虽然其发病率低,但治疗效果差。本文介绍了ESRD皮肤损害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标签: 肾病 皮肤疾病 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光美容技术用于皮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104例使用激光美容技术进行治疗的皮肤病患者依据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激光治疗仪器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4例患者使用激光美容术治疗过后,94例患者得到痊愈,痊愈率为90.4%,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激光美容技术疗效好,创伤小,治疗速度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它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激光美容 治疗 皮肤病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应用液氮冷冻治疗皮肤期间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液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液氮冷冻治疗 皮肤病 针对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于我院开展的医学专项研究,关键目的在于了解采用微波治疗皮肤性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于我院开展的医学专项研究功总历时15个月,起止日期为2021年4月,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此期间内我院收治的皮肤性病患者,共计148例。148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统一接受微波治疗,并根据初次微波治疗的具体疗效,选择是否对患者进行二次治疗,乃至三次治疗,最终根据总体结果判定微波治疗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此次医学研究全面结束后,通过整理分析各类数据可以看出,89例患者在初次接受微波治疗后取得痊愈疗效,初次治疗有效率为60.13%,43例患者在接受二次治疗后取得痊愈疗效,二次治疗有效率为29.05%,14例患者在接受三次治疗后取得痊愈疗效,三次治疗有效率为9.45%,2例患者在接受三次治疗后,仍未见好转,无效率为1.37%,此次研究总治愈率为98.63%。结论:依照我院此次进行医学专项研究取得的实际结果可以判定,在为皮肤性病患者提供治疗时,采用微波治疗的方式,能够获得极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皮肤性病方面,具备出色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波治疗 皮肤病性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