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虫可引起皮肤、粘膜皮肤和内脏(黑热病)的。每年大约有1千万例皮肤和40万例内脏。吸血白蛉可传播,从被感染的动物传播给人或从人传播给人。注射药物的设备可传播内脏。由于生态学的改变,病例在多数疫区越来越多。

  • 标签: 内脏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粘膜皮肤 利什曼原虫 注射药物 传播
  • 简介:背景:皮肤(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sa染色并行镜检,并用Novy—Nicolle—McNeal(NNN)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体前鞭毛生长。其他标本用于提取DNA,PCR扩增动基体微环DNA保守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到预期大小(120bp)的PCR产物。结果:25份标本培养、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4%、68%和100%。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技术 血琼脂培养基 地方性 土耳其
  • 简介:正常外阴(图1)在外观上变异很大,尤其是小阴唇的大小。阴阜和大阴唇外侧面覆有阴毛,但阴唇问隙及小阴唇内侧因毛囊皮脂腺单位缺乏毛发及皮脂腺明显,可以看出不同。前庭(外阴的最内侧)是粘膜面,阴道及尿道都开口于此区域。皮肤与粘膜之间的界限为Hart’s线。

  • 标签: 女阴皮肤病 毛囊皮脂腺单位 小阴唇 HART 外侧面 大阴唇
  • 简介:头面颈部皮肤损较为常见,如色素痣、皮肤恶性肿瘤、皮脂腺痣、瘢痕等.因其影响外观容貌且可造成组织器官变形,故患者治疗愿望迫切.既往治疗多以激光、冷冻、高频及化学腐蚀药物为主,往往遗留明显的治疗后痕迹(瘢痕),效果不甚理想,患者难以接受.自1998年-2002年,我们应用整形外科理论,采用美容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头面颈部上述皮肤损共278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头面颈部 皮肤病 皮肤外科 治疗 手术
  • 简介:文章分析了的一部分辩论辞,说明其能巧妙地找到煽情点,用词幽默、含蓄、准确,细腻自然,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党派立场、宗教信仰及政治主张.

  • 标签: 利伯曼 演讲 辩论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任印度国大党主席西塔拉姆·克简介1996年9月23日,纳那辛哈·拉奥被迫辞去国大党(英)主席一职,西塔拉姆·克(SitaramKesri)随即以77岁高龄继任这个有着110年历史的政党的主席职位,为世人瞩目。从贾瓦哈拉尔·尼赫尔开始,历届国...

  • 标签: 印度国大党 西塔拉 少数民族 表列部落 比哈尔 表列种姓
  • 简介:是我哥哥家养的一只小猎犬。它的脸很像一个倒着的三角形,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向上翘着,见了人就友好地摇啊摇。它全身的毛油亮油亮的,白棕相间,显得格外精神。很特别,它是一只非常重感情的狗。起初我哥哥家养了两只狗,另一只叫毛毛。每次吃饭时,总是先让毛毛吃。认识红绿灯,每次它和毛毛在楼下玩儿,需要过马路时,总是让毛毛跟在自己后面走。如果毛毛不听话,就会用冒火的眼睛看着毛毛,这时候的它显得很凶悍,毛毛也只好乖乖地跟它走了。

  • 标签: 家养 三角形 重感情 红绿灯 毛油 上翘
  • 简介:手背嗜中性皮肤(NDDH)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皮肤表现,被视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Sweet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作者报道5例表现为手背脓疱性和溃疡性斑块及(或)大疱和小疱的患者。其中3例还有手侧缘皮损。2例患者有并发症,1例并发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另1例在发疹前患有链球菌性扁桃体炎。2例患者有发热,2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2例患者血沉增快。

  • 标签: 嗜中性皮肤病 手背 SWEET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液透析治疗 粒细胞增多
  • 简介:我演出过很多次《奥赛罗》,但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演出,我对这件事向往已久了。我的夫人是日本人,我曾到日本、韩国演过歌剧,我非常喜欢东方文化。我第一次扮演奥赛罗是在德国的一个户外剧院,不过那次我演出的只是其中的几个片段,后来,我去了意大利,去年来中国之前最后一次扮演这个角色是在佛罗里达。在彩排时,我几乎把总谱扔到一旁,因为我在国外已经唱了许多遍,这部戏已经烂熟于心了。

  • 标签: 曼利科·泰德斯 《奥赛罗》 歌剧 演员 男高音歌唱家 观众
  • 简介:<正>爵士的步点,曼舞的轻歌,上海滩二、三十年代的感觉,幽幽的,又透着"老克腊"矜持高贵的气质。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当阳光还保有最后一丝暖意的时候,推门走进这样一家风味十足的古董家具店,坐上从老锦江饭店收购来的布面沙发,与店老板闲聊几句,顿时觉得满屋流动的,都是一股子轻松又不失优雅的气息。不知怎么的,上海人对于老上海,仿佛始终保有着那么一丝向往的感情。也许是从父辈甚或是再上一辈的长者那里获得了太多关于那个时代的信息。可能是由于对人的尊敬,所以也对那个时代产生出某种敬意,甚而形成了一种群体效应。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人群里,对于三、四十年代如此一致缅怀的,大概也只有上海人了。

  • 标签: 群体效应 城市人群 四十年代 老上海 精神寄托 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