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实践证明,推行村民自治,是现代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石和保障。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来约束管理者的权力和保障自己的权利。通过对三个村寨的村规民约的考察,发现规约中所缺的正是为了规约管理者——一般是村委会——权力的条款,缺乏有效的监督,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目前一些村寨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也不做。文章借鉴善治理论,并运用相关的法律分类理论,对如何完善村规民约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农村 自治 治理 善治 村规民约
  • 简介:民族的穿着打扮不仅能反映出当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状况,更能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作为地方百科全书的地方志书,应详尽记述本地区各民族服饰。编纂人员需在设置合理的篇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等方面下工夫,从而使地方志书的时代性、地域性、资料性特色愈加凸显,吸引更多的人读“志”用“志”,进一步增强地方志书“存史、资治、育人”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地方志 少数民族 服饰 篇目
  • 简介:摘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造就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民族团结条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对维护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不断重视民族工作的开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布了地方民族团结条例。民族团结条例的内容在立法目的上可以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宣传型条款,在立法对象上从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等层面规定其相应的职责。地方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立法能力,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做到因地制宜,制定更符合当地特色的民族团结条例,同时重视条例内容的结构协调和各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各地开展民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更是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 标签: 中华民族 地方立法 民族团结条例
  • 简介:丽江两所高校在发挥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职能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设置了有关专业和课程;教学上注重把丽江地方民族文化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开办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强化训练班,把民族文化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受并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丽江两所高校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注重打造传承与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平台,建设民族文化人才团队;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科学研究优势,大力开展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图书馆成为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平台。丽江两所高校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表现出四个特点和八个不足。

  • 标签: 丽江高校 地方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
  • 简介: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音乐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使众多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任务,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传承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作用,这对拯救和弘扬民族文化事业极为不利。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也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标签: 学校 传承 地方 音乐
  • 简介:为了完整、全面的对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中小学地方课程文化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从“课程文化选择”、“地方课程与文化选择”、“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文化选择”三个维度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综述发现,目前对“文化”和“文化选择”概念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内文化类型纷繁复杂,课程改革与文化选择关系紧密。此外,通过对地方课程中文化选择的内容、主体、标准和现状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发现较少有专门研究西北地区民族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文化选择,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后续研究。

  • 标签: 民族地区 中小学 地方课程 文化选择
  • 简介:新税制和分税制的实施,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必须建立民族地区地方税收体系,从收入、负担情况、效率、法律等方面统筹考虑,同时还应注意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

  • 标签: 民族地区 税收 原则 设想
  • 简介:摘要:据2021年《民族团结教育方案》指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民族团结的启蒙教育和民族常识教育,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美育应更受重视,民歌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民族文化常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广西田东一带的布努瑶民歌音乐文化多元,流传于田东作登乡的梅林村、陇祥村、平略村、陇穷村、陇接村等布努瑶自然村屯。布努瑶民歌曲调分“哈拈歌”、“瑶喜多”两种曲牌,曲调短小单一;但歌词题材丰富,通常一曲衍生多题材。属于“哈拈歌”题材有祝寿歌、情歌,“瑶喜多”题材有:祭祀古歌、婚俗古歌。

  • 标签: 民族美育 桂南 布努瑶 民歌 概况
  • 简介:摘要:满族刺绣非遗面临着传承被遗忘的尴尬,而教育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需积极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地方高效在传承区域非遗方面的作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满族刺绣在地方民族院校教学中的渗透与文化传承策略进行阐述,希望对非遗传承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 标签: 满族刺绣 地方民族院校 教学 文化传承
  • 简介: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是一项制度性集体行动,不仅需要制度规范,而且更需要制度具有权威性。制度权威之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规范合作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整合资源要素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但当下我国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中的制度权威建设,仍然面临着制度权威失灵、制度权威碎片和制度权威悬浮的现实困境。加强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中的制度权威建设,必须在遵循合法性原则、认同性原则、强制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设计、增进制度认同、抑制投机行为、加强服务保障等具体路径来重构制度权威。

  • 标签: 地方政府 区域合作 公共事务 制度权威
  • 简介:当笔者论述史前时期首领阶层的自我认知时,不禁想到碑文中的“印度化”证据揭示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间具有和谐融洽的宗教关系,关于首领阶层具有不同程度神力的前“印度化”认同就说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文化表述 东南亚 历史 被领导者 自我认知 史前时期
  • 简介: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该文提出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 标签: 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 公共选择 结构趋同 主导产业
  • 简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艰巨的工作。如何在新的时期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下,结合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大文献的收集力度,深度挖掘文献资源,探讨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区域文化合作服务。

  • 标签: 图书馆 地方文献 文化合作 东北亚
  • 简介: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引导地方高校正确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需求的视角下,地方高校的参与路径不能简单理解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成果。地方高校有效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从区域创新体系总体需求、其他创新主体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出发,针对性选择参与路径。

  • 标签: 区域创新 体系建设 需求视角 高校参与 路径选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常常产生地方政府无法单独解决的跨区域的公共事务问题。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基于互利共赢的理念,开展跨区域的合作治理。地方政府问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在国外已推行多年,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而我国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合作虽广受关注,但因障碍重重而成就不显,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制度层面有新的开拓。

  • 标签: 区域合作治理 地方政府 我国地方
  • 简介:<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极其浩瀚丰富的艺术宝库。它犹如一颗艺术明珠,放射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于1979年联合制订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在全国范围内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遗产 优秀传统 艺术宝库 文明古国
  • 简介:省委、省政府针对辽宁实际,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一主三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项工作中,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振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主三化"是民族自治地方振兴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和掌握我省民族自治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深入到宽甸、岫岩满族自治县,对两县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考察,并从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两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八个方面予以透彻的剖析和阐述.本文对于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全省小康目标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 标签: 民营经济 民族地区 加快发展
  • 简介:民族问题是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处理好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此,文章从民族问题区域比较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新疆民族问题的突出特点,进而对新疆在西部开发中有针对性地认识、思考和处理好民族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新疆 民族问题 区域特征 西部大开发 文化传统
  • 简介:1.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立足于民族文化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促进民族经济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一方面,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文化产品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以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民族文化向外推广,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另一方面,融合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利用产业化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文化精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这些都有利于产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从而提升民族凝聚力。

  • 标签: 区域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