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来判定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两组即急性心脑血管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精密仪器的测定,发现两组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急性心脑血管患者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除铜、锌、锰)下降更为显著,非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只有镉、锑下降显著,其余无差异。结论合理地膳食不仅能够满足体内微量元素补充的需要,而且能够防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微量元素 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body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简介:摘要随着老年性高血压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得到大幅度增加。老年性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时,需预防心力衰竭,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而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降低,会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合并糖尿病后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以此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糖尿病 预防与管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5)和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实验组(n=4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中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过程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如若患者在检查期间至少3个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值的30%将其划分为观察组(50例),剩余的患者则为对照组(50例)。并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36%,高于观察组的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血48小时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中APTT与PT间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96小时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PT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脑血管患者预后中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参考价值。

  • 标签: 心脑血管 预后处理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凝血功能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组,将凝血功能与正常值对比有明显差异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40例;将凝血功能与正常值对比无明显差异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40例,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后48小时凝血检验指标均明显较高(P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将其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人员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参照组,且患者治疗良好患者的指标高于病残患者,组间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患者病情,对其预后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检验健康者是否存在此,该检验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凝血功能 预后效果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为9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法,治疗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调脂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将我院收治的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4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1组、2组和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2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较1组高(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临床可参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作出评,指导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持续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期间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之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对其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指导以及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生存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 高发 人群的 面积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 受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 而上升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比例,心脑血管 方面 疾病已经 成为 患者 身体健康的 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在对心脑血管疾病 进行 药物治疗时, 服药后的 不良反应也成了另一大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 问题,本文 通过对心脑血管患者 治疗过程 的研究 , 以求找出 患者服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 生物命理 原因,从而达到减轻药后不良反应和提高医嘱用药的安全性 的目的 。

  • 标签: 心脑血管 疾病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再评价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地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68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再评价。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63±0.85)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52±0.57)mmol/L,治疗后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02±0.48)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21±0.32)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少血栓生成,防止血小板聚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新思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100例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50例患者。乙组中医治疗,甲组在乙组上加荷丹片、痰瘀同治中西医相结合疗法,比较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新思路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防治 中西医结合 调脂治疗 新思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的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8 年 11 月 ~201 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5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将其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人员凝血功能指标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参照组,且患者治疗良好患者的指标高于病残患者,组间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患者病情,对其预后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检验健康者是否存在此 , 该 检验 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凝血功能 预后效果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方式开展研究,将我院2020.5-8月内的21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常规降压治疗)及观察组(108例,联合预防措施),观察临床疗效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8.15%,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2.78%,对照组分别为91.35%和16.35%,P<0.05。结论: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性高血压 常规降压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与效果。 2019 年 8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 100例,全部患者符合脑血管相关诊断标准, 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的开展,保证患者处于安全有效的护理康复过程中。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防治以及康复措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所起到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6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我社区医院接受诊治的老年群体样本资料,共收录样本124例,社区防治以及康复措施的应用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般组和干预组,一般组样本为社区防治以及康复措施展开前,干预组样本为社区防治以及康复措施展开后,完成两组样本心脑血管病情认知度,生活健康行为执行率,康复诊治评价等数据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样本的心脑血管病情认知度,生活健康行为执行率以及康复诊治评价显著优于一般组样本。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转的过程中,在社区之中展开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以及社区康复干预措施,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知情度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该干预措施的帮助下,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健康行为的执行率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该措施的应用也能够提升老年群体的诊治依从性,确保其在诊治过程中能够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诊治工作,有利于老年群体生活指标以及社会功能指标的提升,建议在国家卫生医疗服务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老年群体 心脑血管 防治措施 康复措施 应用效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糖和血脂检测指标对于预防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退休老年人2000例纳入基础研究,并根据个人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0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体检,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血糖和血脂检测。两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观察期间各组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LASP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和血脂检测可预防或减少老年人群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有助于医生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血糖 血脂 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主要有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银杏叶提取物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研究发现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近年来新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银叶提取物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作用 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