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其临床治疗疗效和要点。方法对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症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疗效。结果JNC7—HT合并CKD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减退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结论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症类型分类按其病情进行不同分析治疗,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肾脏病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结果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有遗传病史、心脏、高血压、有酗酒习惯等。结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除了年龄和遗传病史等不可干预因素外,可以积极防治心脏、高血压以及酗酒等可干预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老年人224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75人患有轻度以上的抑郁,抑郁患病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平均值22.6%1。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女性(OR2.532%CI1.257~4.608P0.012)、单身(OR4.172%CI1.687~10.456P0.011)、独居(OR2.743%CI1.674~4.527P0.001)、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1.548%CI1.036~2.462P0.003)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人群相对正常老年人而言更容易患抑郁症,女性、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需要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救治。此时患者由于应激、病情、环境等各种因素可出现多种问题,整体性的护理是保障患者及时诊治的关键。本文从心脑血管疾病的管道护理、情志护理方面展开说明,以指导临床护理。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管道护理 情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阿司匹林在 治疗 心脑血管 疾病 中的 临床 应用价值。 方法 统计 我院 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心脑血管 疾 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先后接受诊治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 与对照 组, 两组 各 30 例 。两组都 采取 常规治疗, 但研究组 在此基础上 联合服用 阿司匹林 进行治疗 。 最后 比较观察两组的 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服用药的安全性 。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析,研究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 总有效率为 86.67 % ,对照组为 66.67 % 。 研究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 总发生率为 16.66 % ,对照组为 30 % 。两组用药后安全性, 研究组的 药物副作用 有 5 例,对照组 9 例。 研究组 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脑血管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如果可以提前预测患病情况,就可以提前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计算机技术持续进步,已经应用疾病预测过程当中,同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机器学习的最新成果之一,本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测当中的应用。

  • 标签: 深度学习 心脑血管疾病 预测 计算机技术 模型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共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92号,偶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奇数号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便秘对身体危害极大,会加重病情,根据便秘发生的原因,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健康指导,患者均能顺利排便,无一例因排便困难而加重病情的现象。

  • 标签: 老年人 便秘 健康指导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比较方法对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治疗进行研究。结果: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是主要致病因素, H型高血压能够使患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结论: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对 H型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就诊的392例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入院后均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均在40mg/d-150mg/d之间)进行治疗。将392例心脑血管疾病按照服用阿司匹林的计量分配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其中参考组包含267例患者,患者服药剂量为规范剂量(75mg/d-150mg/d);研究组包含125例患者,患者服药剂量为不规范剂量(75mg/d以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并分析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的原因。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AA和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聚集异常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服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经AA和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过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遵循医嘱服用规范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对症治疗。

  • 标签: 不规范剂量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老年性高血压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得到大幅度增加。老年性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时,需预防心力衰竭,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而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降低,会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合并糖尿病后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以此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糖尿病 预防与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组试验探究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和护理的相关疗效,为临床医疗提供经验。 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 4 年 12 月 ~ 2016 年 12 月确诊的心脑血管患者资料 80 例,将这 80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的患者人数均为 40 例。对对照组的 4 0 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治疗,而观察组的 4 0 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指标以及各项认知功能的评定,判断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制定最终的生存质量测评表,简称为 QOL, 以便后续分析和得出结论。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 QOL 总分显示出,观察组的 40 例患者对比对照组的 40 患者有绝对的优越性。 结论 对患者施以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护理疗效,减少患者的患病痛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增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医患关系,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3例(55.0%)、总有效58例(96.7%),均明显好于对照组21例(35.0%)、52例(86.7%),且P<0.05,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