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性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时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 标签: 起搏心律 文氏现象 干扰性 左束支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融合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再植改良血管吻合技术对降低血运、恢复延迟现象的发生率和缩短血运恢复时间的效果。方法改良组为2017年10月-2018年3月10例14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远端的2条静脉中直径较粗的1条吻合;对照组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例21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断指远端直径较细的静脉吻合。计算2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和血运恢复时间,并作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血运恢复时间为(23.8±21.1)min和(58.5±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手术可降低静脉动脉化再植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缩短血运恢复时间。

  • 标签: 断指再植 静脉动脉化 血管吻合 血运恢复 延迟现象
  • 简介:受本刊2004年第6期林锦忠作者启发,我刊今年开辟一介绍长寿老人的栏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向广大读者朋友介绍身边9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 标签: 长寿 百岁老人 生活状况 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急速的城市化和老年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和精神压力增加,高脂过食的不良膳食习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发病率急剧升高,危害人类健康。除了疾病模式改变外.医学模式也发生转变.从既往单纯的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小区医疗服务,患者对医学诊治的需求和期望亦大大增加.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过度拥挤现象——全球性医疗问题被衍生出来。

  • 标签: 床旁快速检测 传统检验室 心脏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外营养支持在泌尿外科微创术病患术后慢性出血中的影响。方法:将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微创术病例,选取64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实验。探究组行肠外营养支持,参照组行基础治疗。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术后康复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血红蛋白(128.56±10.45)g/L、血清蛋白(38.38±3.45)g/L、转铁蛋白(255.62±16.45)g/L较参照组的(98.14±10.37)g/L、(29.12±4.56)g/L、(160.41±18.52)g/L水平都更高;经过治疗七天后探究组病患慢性出血完全消失的共计24例,占比为75.00%,慢性出血基本消失的共计5例,占比为15.63%,无显著改善的共计3例,占比为9.38%,总治疗有效(慢性出血完全消失+基本消失)例数为29例,占比为90.63%,而参照组病患的此项数据分别为16例、50.00%,10例、31.25%,6例、18.75%,总26例、81.25%,探究组病患慢性出血治疗情况更好。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有效改善泌尿外科微创术病患慢性出血现象。此种治疗模式效果优异,可以推广。

  • 标签: 肠外营养 泌尿外科 微创 慢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术中慢血流现象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83例患者,全部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EmergencyPCI)治疗,术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CSF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A组CSF患者与B组患者在CR、EF、LDL、LVD、WBC、UA、R、HGB、K、PLT、HDL、Y、HBP、OB、恶性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人群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用球囊反搏(IABP)、吸烟史(SMOKING)、血栓负荷重术中使用欣维宁上(P<0.05)。结论血清HsCRP、吸烟史、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血清HsCRP较高的患者,提示炎症可能在CSF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血清HsCRP是CSF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超敏C反应蛋白 急诊PCI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病变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是由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较有成效。几乎所有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都会使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但是一直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在治疗帕金森病的后期许多情况会出现剂末现象。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开始逐渐下降,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这会给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本文意在探讨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后期出现剂末效应的一些影响预测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剂末现象 预测因素
  • 简介:睡眠障碍除了不良的睡眠感受,还伴随各种不适症状影响生活。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也影响睡眠,适宜的睡眠环境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不良的睡眠环境可以导致或者加重睡眠障碍。笔者通过在北京房山区农村调查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以及常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农村睡眠环境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及症状特点。

  • 标签: 睡眠环境 农村社区 调查研究
  • 简介:近年来许多实验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移植时的免疫耐受现象,而且在发生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至今没有阐明统一的明确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就MSC在心肌再生治疗中的免疫耐受现象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再生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4例,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结果分为"掉头"现象组48例和非"掉头"现象组36例,随访3~31(15.6±8.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结果与非"掉头"现象组比,"掉头"现象组的全因死亡率(16.7%比2.8%,χ2=4.148,P=0.042)、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10.4%比0,χ2=3.987,P=0.046)均较高。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掉头"现象是扩张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OR=1.881,95%CI:1.495~2.873,P=0.029)。结论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掉头"现象 心肌病,扩张型 预后 全因死亡率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随访和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普萘洛尔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平均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瘤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瘤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瘤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瘤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瘤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瘤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摘要对慢性乙肝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钩状效应(Hook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提示临床注意强阳性患者检测的假阴性问题。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011-2012年186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必要时进行稀释法检测,结果有7例患者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中血清LN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而肝纤维化四项中PⅢ、CⅣ、HA含量均高于正常参考值;采用稀释法后,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LN均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LN存在Hook现象,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

  • 标签: 放射免疫分析 肝纤四项 血清LN Hook现象
  • 简介:摘要:枯痔钉疗法是中医治痔传统疗法,历史悠久,据古今医典记载 ,治疗内痔疗效尤为显著。但时至今日枯痔钉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出现断层与难觅状态。目前,依旧传承该传统疗法,并且可以治愈各种类型痔疮的疗法仅有凤书痔科。本文主要阐述凤书痔科的药钉对痔疮的药理作用和功效。为不引起混淆,凤书痔科的药钉制剂称为剥痔钉,以有别于枯痔钉。

  • 标签: 剥痔钉,枯痔钉,中医治痔,凤书痔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酒依赖患者复饮现象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8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编号进行分组,双数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单数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延伸服务,两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酒精渴求程度、复饮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复饮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酒精渴求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且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酒精依赖患者积极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患者酒精渴求程度,减少患者出现负饮情况,进而积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酒精依赖 复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被选中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为实验组,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来评估速效救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改善效果。结果:经过研究期间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接受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改善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速效救心丸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栓形成,并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速效救心丸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冠心病患者。然而,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果,并探索其机制和长期疗效。

  • 标签: FFR 速效救心丸 冠状动脉慢血流
  • 简介:摘要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今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攻击行为,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被欺凌者容易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最终出现学业学习困难以及社会障碍。校园欺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不仅破坏了校园的平静学习环境更会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阴影。因此,本文主要就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阐述分析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中小学生 校园欺凌 心理影响 心理疏导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性的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和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结论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股骨侧PPF 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例,女3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通过性别和年龄按1∶3匹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PPF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2例,女9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一般资料、下肢力线、假体类型及Nocth情况,再以Nocth的深度和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分析其对PPF的影响。结果PPF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力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601),假体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14),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548,P=0.060)。PPF组Notch的长度为(4.5±2.7) mm,对照组为(4.9±2.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P=0.465)。进一步以Notch深度为3 mm为界及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Notch深度分组(χ2=11.262,P=0.004)及分级(χ2=14.601,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当Notch深度>3 mm时PPF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88(95%CI为1.76,13.51)。当Notch深度达到Tayside分级3级或4级时,PPF的发生率会更高;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Tayside分级达到3级时发生PPF的风险将增加6.99倍(95%CI为1.85,26.32)。女性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存在Notch的女性患者发生PPF的风险更高,OR为2.33(95%CI为1.01,5.43)。行右侧TKA的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19),存在Notch的右侧手术患者PPF的风险更高,OR为3.58 (95%CI为1.19,10.75)。结论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PPF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当Notch深度>3 mm或Tayside 3级以上时股骨侧PPF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