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7.46岁.低分子肝素钙15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3d,1次/d连用4~7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为75%.低分子肝素钙具有疗效明显,半衰期长,出血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优点.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抗凝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心肌梗死
  • 作者: 李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纳溪区中医医院李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巨大,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不断提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心机梗死具有发病急、发病快的症状,一旦突发心机梗死要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本文将为大家科普心肌梗死,以及心机梗死护理中应该注意事项有哪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吗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本院确诊A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4例),对照组(n=26例),观察两组3d内心律失常发生率、2周内心力衰竭发生率、CK峰值及CK-MB峰值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3d内心律失常7例(29.17%)、对照组15例(57.69%),P<0.05;治疗组2周内心力衰竭6例(25%)、对照组14例(53.85%),P<0.05;CK峰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差别,CK-MB峰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吗啡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 标签: 吗啡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观察组选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本研究中所得LVESV、LVEDV数值低于治疗前所得数值,所得LVEF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观察组在研究中所得LVESV、LVEDV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得数值,所得LVEF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文献报道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呈不典型表现,加之患者临床表现的千差万别,使其诊断难度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时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误诊和漏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院心内科2007年11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306例,其中入院时因其表现不典型误诊32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不典型心肌梗死 误诊分析
  • 简介:左主干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因其技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而持续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热点。特别是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大多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死亡,是临床最危重的疾病之一,24小时内的死亡率最高约为80%。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作为一种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理论上可以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在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中,急诊PCI优势更为明显。因患者病情凶险,多数死于院外,故临床病例相对罕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主干闭塞 临床分析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0.5,1.2h和6周的心电图(ECG)变化特点,并结合心肌酶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兔AMI模型是否成功。结果术前描记常规导联ECG均正常,术后ECG最显著的变化为;心率减慢,R波振幅降低,T波高耸,胸导联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术后心率减慢及R波振幅降低可初步判断AMI,术后ECG动态变化是判断AMI模型是否成功的更精确指标。对诊断兔AMI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小儿血清心肌酶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昆明地区245名正常小儿(新生儿45名,2~14岁儿童200名)、50名正常成人的血清,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四项血清酶及同工酶,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儿,由于其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与成人有显著性差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2项(LDH1-2)活性均高于成人,新生儿心肌酶活性高于儿童.结论建立本地区小儿血清酶参考值很有必要.

  • 标签: 新生儿 儿童 血清酶 参考值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和传统护理方案。结果两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肺部感染等方面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98例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情况;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30.61%,且观察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89.80%(P<0.05),结论: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循证护理 心律失常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摘选2021年1月至12月急诊接诊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0例,患者分为A、B组,均175例。A组患者入院后行溶栓治疗,B组患者行急诊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在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相关指标差异。结果B组溶栓时间(132.2±35.8)、胸痛缓解时间(145.3±33.2)、死亡率15.43%(27/175),低于A组(255.1±28.9)、(255.4±40.1)、23.43%(41/175),两组数据显示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规律与特征,讨论急救护理的应用方向、过程成效。方法:2020年7月起着手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护理措施的制定与推广,经遴择后有100份源于院前病例信息档案中的资料加入,结合双盲法规则分配基础护理、院前急救护理所针对的组别,2022年7月将所得信息归纳后在图表中展示(护理概况、满意调查)。结果:急救组通过优化护理流程中的衔接性,将各个阶段内的急救时间缩短,球囊干预后的扩张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差异性在组别干预中得到一定体现(P<0.05);急救组在阶段性护理中最大限度规避了该疾病的致死风险,调节了护理节奏,可衔接流程中的不同内容,差异性在组别干预中得到一定体现(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注重具体流程的优化,团队内的综合效率上升显著,总体急救流程更加流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6月至11月间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输出量(C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估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再住院率。这强调了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建议将其纳入标准治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康复服务。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活动 心脏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