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手术室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月开始在我院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选取我院骨科手术室工作的2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前(2019年1--12月)和实施后(2020年1--12月)的医师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护一体化管理 骨科 手术室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管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明显,观察组更显著(P

  • 标签: 护士主导 多学科管理 糖尿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以及早期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纳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6h、12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 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 疼痛评分 早期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PBL”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4月 -2021年5月60名临床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救护用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救护用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2019年 在我院进行局麻下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手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 2018年 1月~ 12月),观察组实施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 2019年 1月~ 12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应激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 SDS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应激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对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手术的患者实施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 乳腺区段切除术 快速冰冻患者 负性情绪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 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依从性
  • 简介:  【摘 要】目的:通过完善医院门急诊三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达到良好控制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闭环管理模式,提升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对三级预检分诊管理观念,纠正三级预检分诊过程中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结果:在医院实践中,发现4个类别的问题,通过实施9项纠偏和提升措施,使得预检分诊流程、患者体验、应对大规模筛查能力、筛查结果真实性等得到大幅改善。结论:PDCA闭环管理可以不断完善门急诊三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精准有效地抓好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PDCA 新冠肺炎 三级预检分诊 疫情防控 智能预问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患者64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以数字1:1分组方式,常规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的32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观察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用时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观察组96.88%,对照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恢复较快,且对该种护理模式认可度较高。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结石 全面护理 术中出血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发 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接治的 50 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25 例和对照组 25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取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发育状况 结果: 研究组体质增长、睡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 早产 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中采取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生长发育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 早产儿喂养 护理效果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在基于医护一体化精准护理下密切观察在火神山医院病房 8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性: 8例患者实验室指标中 IL-6检查结果平均值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但是不明显,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C反应蛋白差异性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治疗前后未吸氧状态下指脉氧饱和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 1例患者出现皮疹反应,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能及时有效的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能及时有效处理不良反应,对临床新药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精准护理 托珠单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ICU接受人工气道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提供全天候的医护团队协同管理、定期评估气道通畅度和患者状态、及时记录重要指标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后,观察组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医护关怀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因此,推广和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提升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水平和病情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神经外科 ICU人工气道 非计划性拔管预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并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 CRRT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否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将本院收治的40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将本院收治的另外41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A组(观察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加聚焦护理模式。然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 结果 A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则明显好于B组患者。 结论 对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聚焦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 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治疗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