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探究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运用

魏蜀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期间,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以充分缩短患者救护用时,对于其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救护用时;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生活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其中,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创伤性外伤往往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1]。在这一问题上,大量临床报道指出,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往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急诊工作中,如何开展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的护理长期以来始终是广大医护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47.64±3.75)岁;研究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7.97±3.66)岁在数据差异问题上,以P>0.05,表明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在接诊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积极开展应急处理;(2)进行抢救事宜的安排。

1.2.2 研究组  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组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团队:选拔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责任护士,由护士长牵头组建护理小组,明确小组内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完善急救设备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心肺复苏机等医疗设备的管控,确保其性能符合救护工作需要;(3)完善抢救护理流程:医护人员应对救护工作方案进行制定,确保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并积极确保患者询问、检查、应急处理等环节的同步进行,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在患者转运期间,应与医院做好沟通,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入院后可以尽早得到合理的抢救处理。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救护用时  包括伤情评估用时、设备准备用时以及抢救用时。

1.3.2 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量表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3 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估,由患者出院前填写,依据其对护理服务的态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数据,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救护用时比较

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症状改善用时

组别

n

伤情评估用时

(min)

设备准备用时

(min)

抢救用时

(min)

研究组

55

2.12±0.52

1.56±0.28

11.12±1.61

对照组

55

4.33±0.44

2.77±0.31

19.24±1.56

t

-

24.061

21.481

26.862

P

-

0.000

0.000

0.000

2.2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5

60.31±2.78

85.76±3.64

对照组

55

60.21±2.95

74.45±3.71

t

-

0.183

16.138

P

-

0.855

0.000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研究组

55

20

32

3

94.55

对照组

55

12

29

14

74.55

χ2

-

-

-

-

8.419

P

-

-

-

-

0.004

3 讨论

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作为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严重性创伤对于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往往相对较大[2]。从救护工作的角度分析,此类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严重,若不能及时进行妥善的干预,则患者有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继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针对相关问题,医护人员表示,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有效实现了对于患者护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确保了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以及院内抢救等多个环节的有序开展,对于其抢救工作的合理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与此同时,该护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抢救期间额外环节的合理缩减,促进了抢救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保障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辅助下,患者救护用时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缩短。基于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均较常规护理模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综上,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期间,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的改善,其对于患者预后身体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夏颖. 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运用[J]. 家有孕宝,2020,2(13):199.

[2] 毛胜池,徐昕,李旭锋.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6):95-97,169.

[3] 杜彦辉. 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1):53-54.

[4] 左玉静.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科严重性创伤患者中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