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4.1±1.8)、(79.3±10.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状态,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综合多指标对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干法制粒制备颗粒剂。方法以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III为指标性成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八味茵术颗粒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减压干燥得到的干浸膏进行干法制粒,单因素考察压轮压力、压轮转速、送料速度,并且对处方进行工艺筛选,制备八味茵术颗粒。结果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8倍,提取2次,提取时间0.5h、0.5h。干法制粒处方和条件为干燥浸膏粉99.0%;硬脂酸镁1.0%;压轮压力20MPa、压轮转速4.8r/min、送料速度为15r/min,得到了比较理想的颗粒。结论综合多指标优化了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实验证明可行性、重复性良好。单因素考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八味茵术颗粒干法制粒制备工艺。

  • 标签: 八味茵术颗粒剂 正交试验设计 干法制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患者4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给予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5.45%;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TH、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H、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

  • 标签: 优化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方案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2月—2017年8月行开腹手术治疗的20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手术室优化护理)各1000例,对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0.4%,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开腹手术中应用手术室优化护理可取得理想的切口感染预防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优化护理 妇产科 开腹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医用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三门课程教学的优化是实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做好三门课程教学的需要,应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从增加学时、改革教材的角度或现有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三门课程教学进行优化,以期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 标签: 生物化学 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我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救效率与生产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及接受治疗时段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缩短就诊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改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救效率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欠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优化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并将其纳入本次观察,同时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关比较,两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时对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化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于治疗第12周、24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BVDNA转阴率逐渐升高,观察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T复常率观察组为34.78%与78.26%,对照组为13.04%与56.52%,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HBeAg转阴率有升高趋势,通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优化治疗阿德福韦酯治疗欠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效促进各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疗效观察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我科353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优化方案前后患者的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sicactivitiesofdailyliving,BADL)的变化。结果优化方案后患者的住院总天数、BADL变化与优化前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总费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化后的方案不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总费用,但对减少患者住院总天数、提高患者的BADL均可发挥显著性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 脑梗死 急性期 中医护理方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的患者急诊科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优质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率提高显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急诊科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优化急诊护理 急救效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监测老年患者ST-T改变并硝酸甘油预处理的优化麻醉技术。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麻醉干预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心电监测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取硝酸甘油预处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10.0%、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0%,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6.0%、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4.0%(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麻醉治疗中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的ST-T改变并采取硝酸甘油预处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提高麻醉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麻醉技术 心电监测 硝酸甘油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为日后的临床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为12.3d±1.2d,治疗有效率为90.0%,治疗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为16.8d±2.8d,治疗有效率为50.0%,治疗满意度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应该根据抗菌药后效应来制定给药方案,并且融合抗菌药效学的特点,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来决定,才能得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时间 浓度 抗菌药 给药方案